6 将相和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 将相和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19: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讲课文。本文是根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 “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三个小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故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才有了第三个故事。人物的性格在语言、动作描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课主要学习“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提高阅读速度。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快速阅读力,通过初读感知,能够理解故事的意思,结合课后习题能够理清课文的结构,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能够初步体会人物性格,但是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深刻地、多维度理解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连词成句地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资源准备】PPT课件包括:自学导航;重难点突破环节;课堂小结与梳理;达标检测等。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学习如何连词成句地快速默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环节】
环节一: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突破策略:
1.介绍背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改编自西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将”指的是谁?(廉颇)“相”呢?(蔺相如),一个是赵国的武将,一个是赵国的文将。“和”是什么意思?(预设:和好、团结)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写作特点,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理解课题,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环节二:快速默读,概括故事
◆突破策略:
1.运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阅读课文,并记录时间。
2.检测阅读效果: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2)蔺相如采用什么方法使得“完璧归赵”?
(3)“渑池会面”中廉颇有没有去渑池?
(4)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缶B.鼓瑟 C.唱歌
(5)“负荆请罪”之前蔺相如和廉颇有直接冲突吗?
(6)“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3.交流阅读方法。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交流阅读本课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以及阅读效果、阅读感受,体会阅读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题,先让孩子热身,体会如何扩大视域。在阅读中运用方法,读后分享方法和感受。
环节三:整体感知,概括故事内容
◆突破策略:
1.快速浏览课文,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2.用简洁的语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大意。(在概括故事内容时,要注意不说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形容词等,将对话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3.说一说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预设: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于是有了第三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故事内容,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为体会人物形象做准备。
环节四: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突破策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和氏璧 强逼 允诺 划归 抵御
 侮辱 擅长 上卿 削弱 战袍
2、多音字“强、划、削”组词。
3、指导书写“臣、典、拒”。
◆设计意图:本课的识字写字教学,要凸显“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阅读策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环节,已经提醒学生对于暂时不认识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意思的字词,可以略过,不必反复回读,所以调整到本课时最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熟悉并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环节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另一个方法——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
【达标检测】
1.给画横线字标注拼音:
允诺( ) 强逼( )
削弱( ) 划归( )
2.根据意思猜测词语。
极珍贵的东西——( )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主人——(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蔺相如( )立了功,封为( );在( )又立了功,封为( ),职位比廉颇高。廉颇( ),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说,蔺相如之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 ),很受感动,就( ),两人又和好了。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巩固所学。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失和 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
【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旧引新
◆突破策略:
1.复习三个小故事,
2.让学生说一说将相之间不和的原因?
3.蔺相如官职一升再升,廉颇很不服气,对别人是怎么说的?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让学生模仿廉颇说一说这段话。
4.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廉颇心里非常——(生答),他认为自己靠的是——(生答),而蔺相如靠的仅仅是——(生答)。那么廉颇的话对吗?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了解廉颇、蔺相如的形象做铺垫。
环节二:体会人物形象——蔺相如
◆突破策略:
1.快速读课文,用____画出蔺相如的语言,体会廉颇的人物形象。(生读、找、画、品。)
A、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在赵王和群臣束手无策的时刻,蔺相如说出这样一番话,做出这样的决定,足以看出蔺相如——(深谋远虑、胆识过人)
B、“这块璧有点……”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夺?要?成不成?以此可见,蔺相如很是——(机智多谋)
C、他怒发冲冠,说:“……”
1)请同学们注意蔺相如说这话时的神情是 __。
2)谁能模仿蔺相如怒发冲冠地把这句话说一遍?(指导读)
3)读了这句话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蔺相如勇敢无畏)
D、“如果您有诚意,先……”
把选择权留给秦王——(有勇有谋)
小结: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勇敢保全了和氏璧,深得赵王赏识,“完璧归赵”后被封为——上大夫。(看来蔺相如靠的不仅仅是一张嘴,还有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
E、“您现在离我……同归于尽!”
好一个“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英勇无畏、不畏强暴、以死维护国家尊严)
小结:蔺相如又是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死相拼,逼的秦王没办法,只好击了一下缶,替受侮辱的赵王出了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赵王封他为上卿。
F、“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
小结:看来蔺相如靠的不仅是一张嘴,还有——胸怀宽广、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真可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2.除了语言,文中还有很多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语句,找一找,从中体会人物形象。
A、“蔺相如想了一会”——充分思考、谨慎行事。
B、“他怒发冲冠”——态度坚决。
C、“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勇敢无畏。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环节三:体会人物形象——廉颇
◆突破策略: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A、“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勇敢,保卫国家
B、“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让敌人不敢侵犯。这一句话也呼应了下文的“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廉颇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C、“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不服气、冲动。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对连续越级升职的蔺相如很不服气。从说话的口气“我廉颇”、“他蔺相如”中看出廉颇的居功自傲,与蔺相如口中的“廉将军”形成鲜明对比。
2.蔺相如对手下人讲的那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他还认为蔺相如是靠一张嘴爬到他头上去的吗?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廉颇从不服气到负荆请罪,做出巨大改变。
3.小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为了赵国,“将军背上能负荆”也是为了赵国,正是这种爱国情节,才使将相和好。他们的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品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还传为美谈。
◆设计意图:通过言语细节、与蔺相如的对比、前后行为的变化体会廉颇勇于改过、顾全大局的人物形象。
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既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也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言行,对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理解了人物特点,我们也就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能“将相和”。
【达标检测】
一、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 )、( )、( )。
二、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文字运用了( )描写,体现出蔺相如( )的特点。
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
B、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
C、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针对他。
【板书设计】
6.将相和
蔺相如 廉颇
机智勇敢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