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初中地理八上3.3 水资源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2八上·新干期末)读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大致走向是( )
A.南北向 B.西北一东南向
C.东西向 D.西南一东北向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下列河流中的(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3.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众多,用水量小 B.耕地比重大,降水量小
C.工业生产发达,水污染严重 D.降水量大,但过分集中
(2022八上·锦州期末)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是亚洲第一长河。根据你所了解的长江知识回答问题。
4.《长江之歌》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大海”最有可能是( )
A.秦岭、南海 B.唐古拉山、东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昆仑山、黄海
5.下图为长江某河段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解决图中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B.修建水库
C.海水淡化 D.人工降雨
(2023八上·始兴期末) 读“我国人口、水资源和耕地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对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水资源多,耕地多 B.南方水资源少,耕地少
C.北方水资源多,耕地少 D.北方水资源少,耕地多
7. 下列对我国耕地、水资源和人口资源的匹配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 B.其他地区人均资源配置较合理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 D.我国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
(2023八上·长顺期末) 读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饼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 )
A.耕地多,水资源短缺 B.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C.耕地少,水资源短缺 D.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9.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 )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冬春多,夏秋少
C.东南少西北多,东北少西南多 D.内陆多沿海少
10. 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下列可行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修建水库 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3八上·永善期末) 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读上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2. 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3. 针对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提高水价
14.(2023八上·抚远期末)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B.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
D.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居世界首位
15.(2023八上·沙河口期末)大连修建“引碧入连”、“引英入连”等调水工程的目的是( )
A.解决冬季降雪过多问题 B.解决春季缺水问题
C.解决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问题 D.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
(2023八上·阳西期末)降水量是陆地一切水资源的来源,可以看作是水资源的上限值。我国的年降水量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具有相对一致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为( )
A.东北多、西南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D.自西向东递减
17.为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大力开发地下水 D.人工降雨
(2022八上·青岛期末)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省调研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调水 B.东线调水需要全程逐级抽水
C.东线调水基本可以实现自流 D.东线可缓解西北缺水问题
19. 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
A.含沙量大 B.是地上河 C.水污染严重 D.有凌汛
20. 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海水淡化
(2022八上·青岛期末) 读“漫画”(下图),回答题。
21. 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 )
A.浪费严重 B.污染严重 C.短缺严重 D.分布不均
22. 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一水多用 B.禁止工业用水
C.节约用水 D.保护水资源
23.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防止水污染 C.南水北调 D.合理用水
(2022八上·绥江期中) 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及径流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图可知,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B.夏秋多,冬春少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少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5. 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云南位于少水带 B.丰水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①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②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6. 根据图中A所在地区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测A地位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7. 据图可知,北京所在地的降水量并不比西北地区少,但是北京的水资源贫乏严重,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用水量大
B.水污染严重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
D.地下水下渗严重
(2021八上·陇县期末)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长春等东北城市
B.西线路线短,工程难度小
C.实施调水工程的目的是沟通五大水系
D.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29.“南水”日均入京达量370万立方米。“南水”进京的影响是( )
A.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降低了北京城区的地下水位
C.北京可大规模种植水稻 D.北京可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业
二、综合题
30.(2021八上·乌苏期末)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解决 地区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 资源调到缺水的 和 地区。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用 运河调水, 缓解了B 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
(4)目前,我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严重 和水浪费现象,因此解决我国缺水问 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保护水资源。
31.(2021八上·抚顺期末)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 ,它是第 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乙是 (海洋)。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第 长河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 平原,②是 平原。
(4)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 , .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 (地形),河流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流速变慢,河道变宽,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跨流域调水成为缓解分布不均的重要方式之一。
1.由图可判断,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的大致走向为西南-东北向,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由图可知,中线工程穿越了黄河,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3.由图可知,北方地区较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耕地比重大,而降水量小,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4.B
5.B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4.“高山”“大海”指得是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和最终注入的海洋东海。故答案为:B。
5.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故答案为:B。
【答案】6.D
7.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此应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另外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为此应修建水库解决。另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本题考查我国各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资源的匹配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读图,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5.2%,但水资源占全国总水资源的80%。而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9.2%,但水资源占全国总水资源的14.7%。因此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7.读图可得,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我国的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其他地区人均资源配置较合理。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C错误,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8.A
9.A
10.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1)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8.由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饼状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耕地多;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耕地少;故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短缺,A符合题意;B、C、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
9.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空间看主要体现在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从时间看主要体现在夏秋多,冬春少,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D内陆多沿海少,应为我国水资源分布沿海多,内陆少,D错误,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
10.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下列可行的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不适宜修建水库,故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B
1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1)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1.由图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D。
12.由上题可知,我国降水量之所以这样分布是因为我国的降水主要依靠夏季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明显,而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弱,故答案为:B。
13.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解决,植树造林和提高水价不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需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呈南多北少的特点,故B正确。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故C错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15.【答案】D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引碧入连”、“引英入连”是指引碧流河和英那河水库的水到大连,解决大连的城市缺水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答案】16.C
17.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此应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另外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为此应修建水库解决。另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 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引大入秦、南水北调等工程。其中南水北调是我国最大的调水工程: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16.根据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可知, 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为从东南向西部减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为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调到缺乏的地区。兴修水库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大力开发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陷;人工降雨能有效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无法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8.A
19.B
20.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8.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A描述正确,D描述错误;据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抽水,黄河以北地势南高北低,可以实现自流,不需要逐级抽水,BC描述错误。故答案为:A。
19.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在该河段是地上河,河床较高,因此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故B正确;黄河中下游含沙量都比较高,因此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的主要原因不是含沙量高,故A错误;开凿河底隧洞与水污染、凌汛无关,故C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夏汛冬枯水情指的是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兴修水库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改善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是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提高水价、海水淡化不能解决夏汛冬枯水情。故答案为:C。
【答案】21.C
22.B
23.A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1.由图可知,图中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严重短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2.由图可知,图中反映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为此我们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能禁止工业用水,不符合现实,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可以兴建水库来解决季节不均的问题,在丰水期存水,到了枯水期放水,调节时间分配上的不均衡,A正确。跨流域调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C错误。防止水污染和合理用水不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B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4.C
25.A
26.A
27.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点评】(1)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4.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少。A错误,C正确;夏秋多,冬春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为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BD错误。故答案为:C。
25.云南位于丰水带,A错误;丰水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B正确;①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线,C正确;②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26.图中A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7.北京所在地的降水量并不比西北地区少,但是北京的水资源贫乏严重,主要原因是北京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用水量大,A正确;水污染、蒸发量大、地下水下渗都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8.D
29.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调往北方,主要往北京、天津供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通过开挖水渠,利用高差自流到北方地区,供水区域为主要为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因要穿过横断山区和多条大河,因此尚未实施。
28.读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故A不正确;西线工程短,但是工程难度大,故B不正确;实施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C不正确;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D正确。根据题意选D。
29.南水进京可以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可以提升地下水位,北京的气候不适合和种植水稻,北京缺水,不能大面积发展淡水养殖业。所以根据题意选A。
30.【答案】(1)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2)长江;华北;西北
(3)京杭;淮
(4)水污染;节约用水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受海陆位置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造成了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的状况。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跨流域调水。(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缓解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3)据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缓解了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淮河位于图中的B处。(4)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国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严重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31.【答案】(1)西北、东南;一;二
(2)青海湖;渤海
(3)二;河套;宁夏
(4)南水北调;北京;天津
(5)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上河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图中甲地有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一个咸水湖,乙是黄河最终注入的海洋-渤海。
(3)由图可知,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工境内的河套平原。
(4)为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满足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慢慢形成了地上河。
【点评】(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呈巨大的几字型。黄河由于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有著名的地上河。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母亲河"。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由于黄河的干流流向问题,在宁夏河段和山东河段还容易发生凌汛现象。
(2)"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调往北方,主要往北京、天津供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通过开挖水渠,利用高差自流到北方地区,供水区域为主要为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因要穿过横断山区和多条大河,因此尚未实施。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初中地理八上3.3 水资源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2八上·新干期末)读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大致走向是( )
A.南北向 B.西北一东南向
C.东西向 D.西南一东北向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下列河流中的(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3.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众多,用水量小 B.耕地比重大,降水量小
C.工业生产发达,水污染严重 D.降水量大,但过分集中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跨流域调水成为缓解分布不均的重要方式之一。
1.由图可判断,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的大致走向为西南-东北向,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由图可知,中线工程穿越了黄河,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3.由图可知,北方地区较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耕地比重大,而降水量小,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2022八上·锦州期末)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是亚洲第一长河。根据你所了解的长江知识回答问题。
4.《长江之歌》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的“高山”“大海”最有可能是( )
A.秦岭、南海 B.唐古拉山、东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昆仑山、黄海
5.下图为长江某河段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解决图中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B.修建水库
C.海水淡化 D.人工降雨
【答案】4.B
5.B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4.“高山”“大海”指得是长江的发源地唐古拉山和最终注入的海洋东海。故答案为:B。
5.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故答案为:B。
(2023八上·始兴期末) 读“我国人口、水资源和耕地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对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水资源多,耕地多 B.南方水资源少,耕地少
C.北方水资源多,耕地少 D.北方水资源少,耕地多
7. 下列对我国耕地、水资源和人口资源的匹配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 B.其他地区人均资源配置较合理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前列 D.我国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
【答案】6.D
7.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此应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另外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为此应修建水库解决。另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本题考查我国各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资源的匹配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读图,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5.2%,但水资源占全国总水资源的80%。而北方地区的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9.2%,但水资源占全国总水资源的14.7%。因此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7.读图可得,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我国的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其他地区人均资源配置较合理。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C错误,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3八上·长顺期末) 读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饼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 )
A.耕地多,水资源短缺 B.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C.耕地少,水资源短缺 D.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9.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 )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冬春多,夏秋少
C.东南少西北多,东北少西南多 D.内陆多沿海少
10. 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下列可行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修建水库 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8.A
9.A
10.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1)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8.由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饼状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耕地多;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耕地少;故读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短缺,A符合题意;B、C、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
9.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空间看主要体现在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从时间看主要体现在夏秋多,冬春少,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D内陆多沿海少,应为我国水资源分布沿海多,内陆少,D错误,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答案为:A。
10.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下列可行的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不适宜修建水库,故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2023八上·永善期末) 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读上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2. 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3. 针对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提高水价
【答案】11.D
12.B
1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1)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1.由图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D。
12.由上题可知,我国降水量之所以这样分布是因为我国的降水主要依靠夏季风,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明显,而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弱,故答案为:B。
13.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解决,植树造林和提高水价不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故答案为:B。
14.(2023八上·抚远期末)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B.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
D.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居世界首位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需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呈南多北少的特点,故B正确。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故C错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15.(2023八上·沙河口期末)大连修建“引碧入连”、“引英入连”等调水工程的目的是( )
A.解决冬季降雪过多问题 B.解决春季缺水问题
C.解决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问题 D.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
【答案】D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引碧入连”、“引英入连”是指引碧流河和英那河水库的水到大连,解决大连的城市缺水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023八上·阳西期末)降水量是陆地一切水资源的来源,可以看作是水资源的上限值。我国的年降水量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具有相对一致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为( )
A.东北多、西南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D.自西向东递减
17.为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大力开发地下水 D.人工降雨
【答案】16.C
17.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此应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另外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为此应修建水库解决。另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 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引大入秦、南水北调等工程。其中南水北调是我国最大的调水工程: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
16.根据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可知, 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为从东南向西部减少。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为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调到缺乏的地区。兴修水库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大力开发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陷;人工降雨能有效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无法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八上·青岛期末)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南省调研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时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线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调水 B.东线调水需要全程逐级抽水
C.东线调水基本可以实现自流 D.东线可缓解西北缺水问题
19. 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主要因为黄河在该河段( )
A.含沙量大 B.是地上河 C.水污染严重 D.有凌汛
20. 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海水淡化
【答案】18.A
19.B
20.C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8.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A描述正确,D描述错误;据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抽水,黄河以北地势南高北低,可以实现自流,不需要逐级抽水,BC描述错误。故答案为:A。
19.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在该河段是地上河,河床较高,因此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故B正确;黄河中下游含沙量都比较高,因此东线调水过黄河时需要开凿河底隧洞的主要原因不是含沙量高,故A错误;开凿河底隧洞与水污染、凌汛无关,故C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夏汛冬枯水情指的是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兴修水库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改善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是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提高水价、海水淡化不能解决夏汛冬枯水情。故答案为:C。
(2022八上·青岛期末) 读“漫画”(下图),回答题。
21. 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 )
A.浪费严重 B.污染严重 C.短缺严重 D.分布不均
22. 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一水多用 B.禁止工业用水
C.节约用水 D.保护水资源
23.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防止水污染 C.南水北调 D.合理用水
【答案】21.C
22.B
23.A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1.由图可知,图中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严重短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2.由图可知,图中反映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为此我们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能禁止工业用水,不符合现实,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可以兴建水库来解决季节不均的问题,在丰水期存水,到了枯水期放水,调节时间分配上的不均衡,A正确。跨流域调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C错误。防止水污染和合理用水不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B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八上·绥江期中) 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及径流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图可知,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
A.东少西多,南多北少 B.夏秋多,冬春少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少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5. 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云南位于少水带 B.丰水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①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②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6. 根据图中A所在地区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测A地位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7. 据图可知,北京所在地的降水量并不比西北地区少,但是北京的水资源贫乏严重,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用水量大
B.水污染严重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
D.地下水下渗严重
【答案】24.C
25.A
26.A
27.A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点评】(1)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4.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少。A错误,C正确;夏秋多,冬春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为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BD错误。故答案为:C。
25.云南位于丰水带,A错误;丰水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B正确;①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线,C正确;②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26.图中A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7.北京所在地的降水量并不比西北地区少,但是北京的水资源贫乏严重,主要原因是北京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用水量大,A正确;水污染、蒸发量大、地下水下渗都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八上·陇县期末)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长春等东北城市
B.西线路线短,工程难度小
C.实施调水工程的目的是沟通五大水系
D.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29.“南水”日均入京达量370万立方米。“南水”进京的影响是( )
A.缓解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降低了北京城区的地下水位
C.北京可大规模种植水稻 D.北京可大力发展淡水鱼养殖业
【答案】28.D
29.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点评】"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调往北方,主要往北京、天津供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通过开挖水渠,利用高差自流到北方地区,供水区域为主要为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因要穿过横断山区和多条大河,因此尚未实施。
28.读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故A不正确;西线工程短,但是工程难度大,故B不正确;实施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C不正确;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D正确。根据题意选D。
29.南水进京可以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可以提升地下水位,北京的气候不适合和种植水稻,北京缺水,不能大面积发展淡水养殖业。所以根据题意选A。
二、综合题
30.(2021八上·乌苏期末)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 ,解决 地区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 资源调到缺水的 和 地区。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利用 运河调水, 缓解了B 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
(4)目前,我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严重 和水浪费现象,因此解决我国缺水问 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保护水资源。
【答案】(1)南丰北缺;跨流域调水
(2)长江;华北;西北
(3)京杭;淮
(4)水污染;节约用水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受海陆位置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造成了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的状况。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跨流域调水。(2)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缓解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3)据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缓解了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的用水紧张状况,淮河位于图中的B处。(4)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国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严重的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31.(2021八上·抚顺期末)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 ,它是第 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乙是 (海洋)。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第 长河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 平原,②是 平原。
(4)为了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 , .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 (地形),河流下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流速变慢,河道变宽,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 。
【答案】(1)西北、东南;一;二
(2)青海湖;渤海
(3)二;河套;宁夏
(4)南水北调;北京;天津
(5)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地上河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图中甲地有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一个咸水湖,乙是黄河最终注入的海洋-渤海。
(3)由图可知,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工境内的河套平原。
(4)为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的东线主要满足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用水需求。
(5)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慢慢形成了地上河。
【点评】(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呈巨大的几字型。黄河由于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有著名的地上河。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母亲河"。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由于黄河的干流流向问题,在宁夏河段和山东河段还容易发生凌汛现象。
(2)"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调往北方,主要往北京、天津供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通过开挖水渠,利用高差自流到北方地区,供水区域为主要为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因要穿过横断山区和多条大河,因此尚未实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