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3山东高唐二中月考)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 ( )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
D.由营养不良引起
2.(2023江苏无锡中考)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感染霍乱弧菌的人属于( )
A.易感人群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抗体
3.(2021江苏沛县汉城国际学校质检)如图所示的蚊子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病原体
D.易感人群
4.(2022山东沂水期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 ( )
A.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B.通过饲养、投喂动物传播
C.通过蚊虫、蜱螨叮咬传播
D.通过水、食物等饮食传播
5.(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下列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
A.对患有传染病的人进行隔离
B.戴口罩
C.勤洗手、勤通风
D.接种疫苗
6.(2021北京中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每个人都需要注重防护、避免感染。下列措施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A.测量体温 B.酒精消毒
C.戴口罩 D.减少聚集
7.(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我国提倡全民接种新冠疫苗,构筑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疫苗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8.(2023山东兖州二模)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各学校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间操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此举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不是
9.(2022四川眉山中考)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的治愈患者(甲)康复期的血清,输入另一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10.(2022甘肃天水中考)接种新冠疫苗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最安全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接种流感疫苗后,可获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能力
B.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获得对多种病毒的免疫能力
C.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
D.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11.(2022重庆中考)大面积烧伤患者易发生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人体皮肤受损。皮肤属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 (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12.【时事热点·带状疱疹疫苗】【新独家原创】2023年4月20日,国内首个适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在吉林长春完成全国首针接种,标志着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全国接种正式启动。带状疱疹疫苗和发生免疫的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13.【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泰安中考)在教室里,甲、乙、丙、丁是邻桌。丁患了流感,经常咳嗽、打喷嚏。几天后,甲也患了流感,而乙和丙没有患流感。乙前段时间注射了流感疫苗。丙没有注射流感疫苗,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患流感的丁和甲是传染源
B.乙未患流感可能是因为注射疫苗后,体内吞噬细胞产生了相应抗体
C.丙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对流感的防御能力
D.流感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掩口鼻,以免传染他人
14.(2023江苏无锡中考)日常生活中,人最有可能因下列哪种行为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
A.与该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该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该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该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15.【中华传统文化·俗语】(2023四川南充中考)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21山东周村二中月考)(15分)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人在患流感时常常会打喷嚏,是因为流感病人鼻腔里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病毒和细菌刺激鼻黏膜,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喷嚏。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被急速有力地从呼吸道喷射出来。一个喷嚏喷出的飞沫最远可至4米外,飞沫中携带着大量病原体。
(1)打喷嚏是人体鼻黏膜受刺激后的反应,能够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这种防御功能属于 免疫。
(2)流感是一种传染病,资料中提到的传染源是 。
(3)流感高发期,人们通过注射流感疫苗,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 ,获得免疫功能,这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属于 。
(4)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当你想打喷嚏时,应该注意什么? 。
17.【识图分析题·模式图】(13分)(2023广东英德二模)如图三幅漫画的寓意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 功能,能阻挡大多数病原体的侵入,如图 所示,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其杀菌原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对 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
(4)一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康复后,一定时间内不会 感染,这是因为他的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
18.【跨学科·数学】(2023山东郓城期末)(12分)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 ,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
。
(2)当人体的免疫功能 (填“过强”或“过弱”)时,可能会对花粉、粉尘、药物等产生过敏反应。
(3)请推测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能否接种到牛奶中培养? 为什么?
。
(4)若某成年人在3月1日注射了第一剂疫苗,到3月24日又注射了第二剂同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抗体数量变化最接近的曲线是 (填图中字母)。
1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山东周村期中)(15分)某研究小组选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成A、B两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A组 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天后注射新型冠状病毒 小鼠正常生活
B组 不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天后注射等量新型冠状病毒 小鼠全部死亡
(1)给A组小鼠注射的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2)每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选取的小鼠要求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目的是 。
(4)注射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A组小鼠再注射新型冠状病毒后能正常生活,说明该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获得了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5)A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是 细胞。
(6)有同学提出可利用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对小鼠进行实验,检测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否有效,大多数同学不认同。不认同的理由是 。
(7)A组小鼠获得免疫的过程是第 道防线起的作用,该防线主要由 和 组成。
(8)请你给父母或邻居写一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全解全析
1.D 营养不良不会引起传染病。
2.B 感染霍乱弧菌的人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3.B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题图所示的蚊子属于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
4.A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5.A 对患有传染病的人进行隔离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B、C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A 测量体温找出发热病人,然后进行隔离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
7.B 接种疫苗是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8.C 鼓励学生们做课间操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是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9.C 甲的血清中含有相关抗体,对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10.D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一种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抗原,对其他抗原通常不起作用。
11.A 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12.B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13.B 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14.D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传播,洗牙或补牙时容易出血,使用该病毒携带者用过的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15.D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现。
16.(1)非特异性 (2)流感病人 (3)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 (4)捂住口鼻或转向没人的方向等
解析 (1)鼻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题述中的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感病人能够散播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3)流感高发期,人们通过注射流感疫苗,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这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4)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等。因此打喷嚏时,我们应该捂住口鼻或转向没人的方向等,以切断传播途径。
17.(1)保护 1 (2)溶菌酶 2 二 (3)易感人群 抗原 三 (4)再次 特异性
解析 (1)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如图1所示),具有保护功能,能阻挡大多数病原体的侵入。(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如图2所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3)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通常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从免疫角度来看,属于抗原,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康复后,体内为抵抗该病毒产生的抗体还会存留一段时间,所以短期内不会再次感染,该抗体通常只对新型冠状病毒起作用,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8.(1)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2)过强 (3)不能 因为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 (4)B
解析 (1)疫苗通常是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从免疫角度分析,属于抗原;接种疫苗是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2)过敏反应的发生是因为人体免疫功能过强。(3)病毒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存活。(4)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数量会大量增加。
跨学科解读 此题利用简单的文字结合数学曲线图,考查生物学知识中的免疫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尝试跨学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19.(1)抗原 (2)避免偶然性 (3)控制单一变量 (4)特异性 (5)淋巴 (6)抗体具有专一性 (7)三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8)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从免疫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2)如果小鼠数量太少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每组选择多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选取的小鼠要求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4)接种新冠疫苗后获得的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5)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6)抗体只能与相应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具有专一性。(7)疫苗能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发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人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要讲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