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古人不仅喜欢读书,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25 古人谈读书
我会读
我会写
(可耻)
(教诲)
(诵读)
(称谓)
(岂可)
(永恒)
(窥视)
(皆是)
(缺点)
(品尝)
多音字
识
zhì
shí
(博闻 强识)
(认识)(识 别)
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zhì ),对事物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shí)。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的。
读书学习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我会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理一理: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你能用个几个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3.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理解句子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就是
这是
智慧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理解句子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理解句子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满足
教导
倦怠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理解句子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生来
知道
......的人
喜好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通晓万物的,我的智慧是我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勤奋求来的。”
勤奋
理解句子意思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时
就(连已经学到的)
恐怕
译文:孔子说:“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跟进努力探索,连已经学到的知识恐怕都会丢掉。”
丢掉
理解句子意思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吃
睡觉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去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第四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不做三心二意的人。
第五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
曾经
说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那么
(书本)
既然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专心一意
随便
一定
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了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吗
难道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小资料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志向
读书人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恒心
见识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下等
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就
自我满足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像
观看
......的人
全,都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绝对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此三者缺一不可。
者,用在一、二、三这样的数词前,指代前面出现的事物
这三者(志向、见识、恒心)缺一不可。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