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积累运用:病句辨析考试题型:选择题为主。
测试的目的:
学会辨析和修改病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也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之一。考查的内容: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常犯的四种语法错误,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各种媒体。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舞姿”不能和“回响在我耳边搭配)2.动宾搭配不当:如: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听到的”不能和“阅读时代”搭配)常见病因:3.主宾搭配不当:如: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只要”和“才”搭配不当。)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能改正。(“只要”应对“就”,所以应把“才”改成“就”。)
如: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尽管改为无论)
如: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二、成份残缺即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如:“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此例缺宾语 “的活动”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此例缺谓语,必须后加上“养成”快速判断下列句子缺什么成分: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3、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4、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1、没有主语,去掉“使”。
2、缺谓语,应把“薄弱”调到“态度”后。
3、缺宾语,末尾加上“的问题”。
4、缺主语,应删去“在”“时”。三、语义重复累赘即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如: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只用一个就可以了。)又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四、语序不当即句子语序错乱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又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五、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句子不通顺的现象。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反问句和判断句句式杂糅。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又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六、表意不明(有歧义)即一个句子可以表达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如:小明和小张的妈妈到商店去了。(去商店的是小明还是小明的妈妈?)又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七、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即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1.自相矛盾。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2.主客颠倒。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还陌生。例: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当明月高照是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月朗星稀”。)
例:800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不合事理,800人不可能有几千条胳膊。)八、分类不当。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
又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两面失衡。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字。)
如: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否定不当。“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应该去掉“不要” )
九、前后矛盾。
又如:A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交上作业了。
B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C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能否”。)
如: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不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十、否定误用。十一、用词不当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陌生。(“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如: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如:第四十七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精神矍铄,夺得了四块金牌。
辨析病句常用步骤、方法1.看到介词不放过。在介词的运用上,很容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作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常在这儿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通过(为了)……使(让、令、给等)”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去掉其中一个即可。(如: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通过”“使”是介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第一步:查关键词。 2.看到“禁止”“防止”类词语不放过。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缺乏”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 ,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不”或“不要”,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例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这一句中“防止”有“预先设法阻止”之意,后面又加上否定词“不”,结果把意思说反了,应删去“不”。例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3.看到反问句中出现否定词不放过。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定定句则表示肯定的意思。在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有几个否定词,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去掉。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此句的否定词有“否认”和“不”,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例: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真正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前面“会不会”“能不能”表两面,后面与之对应的是一面,前后不一致。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句子使用关联词语时,有可能存在放错位置、语序不合理、关联词搭配不当的问题。当看到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我们可从上面三种情况去考虑。
如: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他”之后。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如: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注视和倾听”是并列谓语,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他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识破命题者设下的陷阱了。如1: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减少”“下降”“贬值”之类的词语不能与倍数搭配,只能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搭配。如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至少”后面搭配的就是确数,而“三千万无以上”是一个概数。8、其它几种情况A、出现“和”一词。和可作连词和介词,由于理解不同,易产生歧义。如:张义和王强上课说话在,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和”作连词,就表示两个人上课说话;“和”作介词,则表明张义说话,有歧义。)
B、出现带“否则”一类词的句子。“否则”表示“如果不是这样”的意思,表示从相反的方面说。如: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句中“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重复)
C、出现表感彩的词语。句子的褒贬与使用的词感彩是否搭配。如果是这类病句则要把这个误用感彩的词语换成与句义感彩相吻合的词语。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加点词感彩与句意不合,可替换为“呕心沥血”。
D、出现指示代词。句中如果出现了指示代词,有可能出现指代不明的错误。如: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她”有歧义,可指“三妹”,也可指其他人。 第二步:主干分析法。句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关键词或关键词的使用没有错误,那么就用“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来辨别句子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搭配是否得当。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应将“我国棉花的生产”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第三步:查枝叶。句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关键词或关键词的使用没有错误,检查主干也没有错误,就应检查定、状、补语是否恰当地修饰和说明中心语。 如: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此句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其它方法:1、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就语意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2、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以上列举了常见语病的具体类型,怎样辨析,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它编成顺口溜: 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
成分多余和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
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
“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
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
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
主客倒置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