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A卷(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A卷(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18 20:55:46

文档简介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二十一世纪教育 《名师求索》工作室出品
保密★启用前
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A卷(解析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题
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的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大
B.物体受的冲力越大,则物体受冲量后的动量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动量也一定保持不变,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详解:A.根据,冲量不仅跟力有关,还跟时间有关,所以物体受的力越大,冲量不一定大,动量变化也不一定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力F越大,Ft不一定大,而p1也不确定,所以p2不一定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D.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动量改变,所以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不一定为零,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一质量为m的运动员托着质量为M的重物从下蹲状态(图甲)缓慢运动到站立状态(图乙),该过程重物和人的肩部相对位置不变,运动员保持乙状态站立△t时间后再将重物缓慢向上举,至双臂伸直(图丙)。甲到乙、乙到丙过程重物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M+m)g(t1+t2+△t),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M+m)g(h1+h2)
B.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M+m)g(t1+t2+△t),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0
C.运动员对重物的冲量为0,运动员对重物做的功为Mg(h1+h2)
D.运动员对重物的冲量为Mg(t1+t2),运动员对重物做的功为0
答案:B
详解:AB.因缓慢运动,则为平衡状态,则地面对运动员的力为(M+m)g,作用时间为(t1+t2+△t),则其冲量为
I=(M+m)g(t1+t2+△t)
因地面对运动员的力的作用点没有位移,则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0,故B正确,A错误;
CD.运动员对重物的力为Mg,其冲量为
I′=Mg(t1+t2+△t)
运动员对重物力作用下的位移为(h1+h2),则对重物做功为Mg(h1+h2),故CD错误。
3.2017年7月,哈市香坊区一名独自在家的6岁女童从约20m高的阳台不小心坠下,危急关头,路过此地的肖奇老师迎步上前,用自己的臂膀和身躯去接坠落的孩子,挽救了女童的生命,被称为“最美男教师”、“眼镜侠”。假设肖奇老师接女童的时间约为0.1s,女童的质量大约25kg,则肖奇老师两只手臂受到的冲击力一共大约是(  )
A.50N B.5×102N C.5×103N D.5×104N
答案:C
详解:由可知,女童落到肖奇老师手上的速度大小约为
由动量定理得
则有
解得
4.一质量为0.3kg的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2s时速度大小为4m/s
B.t=6s时速度大小为24m/s
C.0~6s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为4.8N·s
D.2~6s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为12m/s
答案:C
详解:A.0~2s时间内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s末的速度
v2=a1t1=4×2m/s=8m/s
A错误;
B.根据a–t图像中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则6s末的速度
v6=×4×(2+6)m/s=16m/s
B错误;
C.根据动量定理,0~6s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
I=mv6–0=4.8N·s
C正确;
D.由于2~6s时间内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其v–t图像如图
设阴影部分“面积”为s,则,而s大于梯形面积s′
解得
D错误。
5.如图所示,车载玩具——弹簧人公仔固定在车的水平台面上,公仔头部的质量为m,静止在图示位置。现用手竖直向下压公仔的头部,使之缓慢下降至某一位置,之后迅速放手。公仔的头部经过时间t,沿竖直方向上升到另一位置时速度为零。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及弹簧质量。在公仔头部上升的过程中(  )
A.公仔头部的机械能守恒 B.公仔头部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为mgt D.弹簧弹力对头部所做的功为零
答案:C
详解:A.弹簧弹力对公仔头部做功,故公仔头部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公仔头部上升的过程中,开始时弹簧向上的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加速度向上,加速度减小,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减为零,速度最大,之后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且弹力继续减小,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弹簧恢复原长时,加速度为g,公仔头部继续上升,弹簧拉长,弹力向下,合力向下,且弹力增大,合力增大,则加速度增大,故公仔头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B错误;
C.公仔头部上升过程中,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
则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为
故C正确;
D.公仔头部上升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则弹簧弹力对头部所做的功为
故D错误。
6.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和的两光滑圆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相连,在水平轨道上、两小球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弹簧(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同时释放、两小球,两球恰好能通过各自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球的质量为。则(  )
A.球的质量为
B.两小球与弹簧分离时动能相等
C.弹簧释放前至少应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D.球运动到与圆心等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答案:D
详解:A.、球恰好能通过各自圆轨道的最高点,在最高点,根据重力提供向心力有
求得,两球在最高点速度分别为
由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故在最低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故A错误;
B.两小球与弹簧分离时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
两球质量不同,则动能大小并不相等,故B错误﹔
C.弹簧推开、球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可得:弹簧释放前应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故C错误;
D.球运动到与圆心等高处时,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速度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此时球对圆轨道的压力为,故D正确。
7.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大小为3 m/s的速度,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信息可得(  )
A.在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 m/s,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
B.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1∶Ek2=1∶4
答案:C
详解:AB.结合图象弄清两物块的运动过程,开始时物块A逐渐减速,物块B逐渐加速,弹簧被压缩,时刻二者速度相等,系统动能最小,弹性势能最大,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然后弹簧逐渐恢复原长,物块B依然加速,物块A先减速为零,然后反向加速,时刻,弹簧恢复原长状态,由于此时两物块速度相反,因此弹簧的长度将逐渐增大,两木块均减速,当时刻,二木块速度相等,系统动能最小,弹簧的伸长量最大,然后物块A逐渐加速,物块B逐渐减速,时刻二者速度相等,弹簧恢复原长,因此和时间内两物块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刻达到共同速度,此时弹性势能最大,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从到过程中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故AB错误;
C.系统动量守恒,选择开始到时刻列方程可知
将,代入得
故C正确;
D.在时刻A的速度为
B的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义式可得A与B的动能之比为
故D错误。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8.某地质探测队为研究打桩机在打击岩层时铁摏进入岩层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图中的铁块提升到离岩层表面高h1处然后静止释放,击中铁摏后使铁摏距离岩层表面h2的高度变为距离岩层表面h3的高度.该装置中铁块的质量远大于铁摏的质量,忽略铁块打击铁摏时产生的热.勘测人员对不同的h1与h2的组合,最后得到了关于(h1–h2)与(h2–h3)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摏在岩石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与铁摏进入岩层的深度成正比
B.铁摏在岩石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与铁摏进入岩层的深度无关
C.铁摏在岩石中运动的时间与铁摏在岩石中进入的深度成正比
D.铁摏在岩石中运动的时间与铁摏在岩石中进入的深度有关
答案:BD
9.质量分别为为m和2m的两个小球A、B用轻弹簧连接,一起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紧靠固定挡板P。如图所示,现给小球B一个水平向左的瞬时冲量,大小为I,使小球B向左运动并压缩弹簧,然后向右弹开。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为
B.小球B从开始向左运动到回到初位置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大小为0
C.小球A离开挡板后,A球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D.小球A离开挡板后,系统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
答案:ACD
详解:根据题意,设小球B获得的初速度为,由动量定理有
解得
A.设小球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为,对小球B,由动能定理可得
故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小球B从开始向左运动到回到初位置的过程中,小球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当小球B回到出位置时,速度的大小仍为,设小球B从开始向左运动到回到初位置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大小为,取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有
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A恰好离开挡板,此时小球B的速度为,小球A离开挡板后,小球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当弹簧从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时,小球A的速度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
A球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故C正确;
D.由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当两球速度相同时系统总动能最小,系统弹性势能最大
故CD正确。
10.如图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的挡板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2kg。现剪断A、B间的细绳,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B物块的v-t图如图所示,则(  )
A.在A离开挡板前,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B.在A离开挡板前,A、B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C.若A的质量为1kg,在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J
D.弹簧锁定时其弹性势能为1J
答案:BC
详解:A.在A离开挡板前,挡板对A的作用不做功,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都守恒,故A错误;
B.在A离开挡板前,因为挡板对A有作用力,所以A、B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在A离开挡板后,系统动量守恒,故B正确;
C.分析A离开挡板后A、B的运动过程,并结合图像数据可以知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A、B的共同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联立解得
故C正确;
D.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后至A刚离开挡板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全部转化为B的动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由图像可以知道
联立解得
故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1.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如图(a)所示,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质量m1=0.300kg,滑块B的质量m2=0.105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3.5×10-3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则碰后滑块A的速度为 m/s,滑块B的动量为 kg·m/s。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100%≤5%,本实验的相对误差为 。(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0.98 0.30 1.7%
详解:[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为
由图(b)所示纸带可知,碰撞前A的速度为
碰撞后A的速度为
碰撞后B的速度为
碰后A的动量为
B的动量为
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分别为
相对误差
12.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的装置。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质量为、速度为的滑块A与质量为、速度为的滑块B迎面相撞,碰撞后滑块B被弹回的速度大小为,此时滑块A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它原来速度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答案: 0.05 相同
详解:[1][2]以A碰撞前的速度为正方向,AB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可得
,,,
代入数据解得
方向与它原来速度方向相同。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
13.质量为的火箭搭载质量为的卫星,以速率进入太空中的预定位置后两者分离。星箭分离前,卫星位于火箭箭体前端。星箭分离后,箭体以速率沿原方向运动,估算星箭分离后卫星的速率。
答案:
详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
14.如图所示,半径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与水平面相切,距离质量的小滑块1放在半圆形轨道末端的点,另一质量也为的小滑块2,从点以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两滑块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滑块粘在一起滑上半圆形轨道。已知滑块2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求:
(1)碰前的速度大小;
(2)两滑块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在点轨道对两滑块的作用力。
答案:(1);(2);(3)
详解:(1)根据题意,滑块2在段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代入数据解得
(2)根据题意可知,两滑块相碰,碰撞时间极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设碰后两滑块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则有
解得
则两滑块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代入数据解得
(3)两滑块由B点运动到C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15.如图所示,A车质量为m,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向质量为3m的静止的B车运动,A车撞上B车后面的弹簧将弹簧压缩,设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求在此运动过程中: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B车的最大速度。
答案:(1);(2)
详解:(1)两车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量最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两车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v0,弹性势能为,根据动量守恒,有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解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弹簧恢复原长时B车速度最大,设这时B车的速度为v2,A车的速度为v1,根据系统动量守恒,有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解得B车的最大速度
16.将质量为0.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6 m/s水平抛出,抛出点离地的高度为3.2 m,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抛出到它将要着地的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
(2)小球将要着地时动量的大小
答案:(1)1.6 N·s(2)2 kg·m/s
详解:(1)小球抛出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6m/s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竖直方向有
解得下落时间
则重力的冲量
(2)下落过程中,由动量定理:
解得
水平方向
落地时速度
则落地时的动量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二十一世纪教育 《名师求索》工作室出品
保密★启用前
人教版物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A卷(学生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题
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的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一定越大
B.物体受的冲力越大,则物体受冲量后的动量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动量也一定保持不变,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质量为m的运动员托着质量为M的重物从下蹲状态(图甲)缓慢运动到站立状态(图乙),该过程重物和人的肩部相对位置不变,运动员保持乙状态站立△t时间后再将重物缓慢向上举,至双臂伸直(图丙)。甲到乙、乙到丙过程重物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经历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M+m)g(t1+t2+△t),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M+m)g(h1+h2)
B.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M+m)g(t1+t2+△t),地面对运动员做的功为0
C.运动员对重物的冲量为0,运动员对重物做的功为Mg(h1+h2)
D.运动员对重物的冲量为Mg(t1+t2),运动员对重物做的功为0
3.2017年7月,哈市香坊区一名独自在家的6岁女童从约20m高的阳台不小心坠下,危急关头,路过此地的肖奇老师迎步上前,用自己的臂膀和身躯去接坠落的孩子,挽救了女童的生命,被称为“最美男教师”、“眼镜侠”。假设肖奇老师接女童的时间约为0.1s,女童的质量大约25kg,则肖奇老师两只手臂受到的冲击力一共大约是(  )
A.50N B.5×102N C.5×103N D.5×104N
4.一质量为0.3kg的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2s时速度大小为4m/s
B.t=6s时速度大小为24m/s
C.0~6s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为4.8N·s
D.2~6s时间内平均速度大小为12m/s
5.如图所示,车载玩具——弹簧人公仔固定在车的水平台面上,公仔头部的质量为m,静止在图示位置。现用手竖直向下压公仔的头部,使之缓慢下降至某一位置,之后迅速放手。公仔的头部经过时间t,沿竖直方向上升到另一位置时速度为零。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及弹簧质量。在公仔头部上升的过程中(  )
A.公仔头部的机械能守恒 B.公仔头部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弹力冲量的大小为mgt D.弹簧弹力对头部所做的功为零
6.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和的两光滑圆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相连,在水平轨道上、两小球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弹簧(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同时释放、两小球,两球恰好能通过各自圆轨道的最高点,已知球的质量为。则(  )
A.球的质量为
B.两小球与弹簧分离时动能相等
C.弹簧释放前至少应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D.球运动到与圆心等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7.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间获得水平向右的大小为3 m/s的速度,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信息可得(  )
A.在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 m/s,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
B.从t3到t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
C.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1∶m2=1∶2
D.在t2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为Ek1∶Ek2=1∶4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8.某地质探测队为研究打桩机在打击岩层时铁摏进入岩层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图中的铁块提升到离岩层表面高h1处然后静止释放,击中铁摏后使铁摏距离岩层表面h2的高度变为距离岩层表面h3的高度.该装置中铁块的质量远大于铁摏的质量,忽略铁块打击铁摏时产生的热.勘测人员对不同的h1与h2的组合,最后得到了关于(h1–h2)与(h2–h3)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摏在岩石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与铁摏进入岩层的深度成正比
B.铁摏在岩石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与铁摏进入岩层的深度无关
C.铁摏在岩石中运动的时间与铁摏在岩石中进入的深度成正比
D.铁摏在岩石中运动的时间与铁摏在岩石中进入的深度有关
9.质量分别为为m和2m的两个小球A、B用轻弹簧连接,一起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紧靠固定挡板P。如图所示,现给小球B一个水平向左的瞬时冲量,大小为I,使小球B向左运动并压缩弹簧,然后向右弹开。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弹簧弹力做功为
B.小球B从开始向左运动到回到初位置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大小为0
C.小球A离开挡板后,A球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D.小球A离开挡板后,系统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
10.如图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的挡板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2kg。现剪断A、B间的细绳,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B物块的v-t图如图所示,则(  )
A.在A离开挡板前,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B.在A离开挡板前,A、B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C.若A的质量为1kg,在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J
D.弹簧锁定时其弹性势能为1J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1.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如图(a)所示,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质量m1=0.300kg,滑块B的质量m2=0.105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3.5×10-3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则碰后滑块A的速度为 m/s,滑块B的动量为 kg·m/s。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100%≤5%,本实验的相对误差为 。(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的装置。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质量为、速度为的滑块A与质量为、速度为的滑块B迎面相撞,碰撞后滑块B被弹回的速度大小为,此时滑块A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它原来速度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
13.质量为的火箭搭载质量为的卫星,以速率进入太空中的预定位置后两者分离。星箭分离前,卫星位于火箭箭体前端。星箭分离后,箭体以速率沿原方向运动,估算星箭分离后卫星的速率。
14.如图所示,半径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与水平面相切,距离质量的小滑块1放在半圆形轨道末端的点,另一质量也为的小滑块2,从点以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两滑块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滑块粘在一起滑上半圆形轨道。已知滑块2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求:
(1)碰前的速度大小;
(2)两滑块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在点轨道对两滑块的作用力。
15.如图所示,A车质量为m,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向质量为3m的静止的B车运动,A车撞上B车后面的弹簧将弹簧压缩,设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弹簧的弹性限度内,求在此运动过程中: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B车的最大速度。
16.将质量为0.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6 m/s水平抛出,抛出点离地的高度为3.2 m,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抛出到它将要着地的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
(2)小球将要着地时动量的大小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