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20: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国民政府考试院院旧址
1913年的江南贡院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1.了解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变革进程,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了解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培育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课堂导入
选官制度 时代 选官权来源 选官方式 选官标准 选官范围
世官制 制度赋予 世袭
军功爵制 中央政府 军功 军队和士
察举制 地方官员 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世家大族掌控) 评定品级 士族为主
科举制 中央政府 分科考试
西周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清
血缘
军功
品德与才学
德、才与家世并重到只重家世
成绩(才学)
民众与低级官吏
贵族
平民
中国古代通过调整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逐步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步入近代,国门洞开,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体制与文化在时代浪潮的推波助澜下频频更易,那么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有哪些变化?
僵化:科目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二、中西合璧——民国官员选拔制度
三、中国特色——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时空定位
重要概念
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
北洋政府
(1912.3-1927)
南京国民政府
(1927-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晚清政府
(1840-1912)
破旧立新
中西合璧
中国特色
废科举
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选官
考试选官
考试、甄别
公务员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晚清选官制:废科举、学部、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民国选官制:考试院、考试选官与甄别选官、公务员制度
共和国选官制: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
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背景: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停止八股试贴,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康有为《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学堂绝无大兴之望。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政治: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的推动
经济:洋务运动的开展
思想:①西方思想文化(西学)传播
②科举弊端,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
(一)破旧——科举选官(从渐废到立停)
1898
1904
1905
1901
①维新变法时期清政府增加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后来有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清政府实行新政,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一) 破旧——科举选官(从渐废到立停)
2、过程:
一、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二) 立新——选官制度改革(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
4年
5年
4年
5年
材料: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张之洞、刘坤一《奏定学堂章程》
1、学堂选官
特点:
意义:
①学制设置制度化、系统化;
②教育分类较为全面;
③重视实业教育;
④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意义:推动教育近代化和社会转型,顺应世界潮流;推动西学传播和思想解放,培养新式人才……本质上还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二、中西合璧——民国官员选拔制度
材料:从孙中山的政治构想,到北洋政府的肇建,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推行,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绵延三十余年,仅就纸面上的法规而言,是逐渐向西方现代文官制度靠拢,围绕着这套制度而制定的种种法规和组织系统基本合理。
——秦昊扬主编《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
思想引领
出台法规
成立组织
形成规则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继承发展
继承发展
梳理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概括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方式
法律
机构
作用
局限
考试
考试、甄别,分四级九等
考试、甄别,分四等三十七级
系列法规草案
《文官考试法草案》
《公务员任用条例》
《公务员考试法》
《考试法》
建立考试院
政事堂铨叙局
正式建考试院,
官吏改称公务员
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允许女子考试,奠定中国公务员制度基础
只停留在纸面上
女子不得参加考试
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无法禁绝
思考3:根据教材P41,结合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P41
《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P41
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P41
南京国民政府还在考试中增加了检定考试一项,即没有受到正规学校教育而自学成才的青年,可以参加检定考试,及格后便取得参加高等考试与普通考试的应试资格。……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使国民党员可以绕开文官考试进入文官队伍;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对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严加限制。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中西结合
开放平等
制度健全
党派性强
考试为主
选任脱节
未得到有效落实
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民主革命
改革开放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
沿用,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十八大以来
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1.时间轴梳理新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历程
三、中国特色——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党管干部原则
2006年发展完善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1993年初步形成
2005年正式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三、中国特色——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
2、公务员制度
历程:
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原因。
材料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之后,党的十四大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机关的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改革原来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
-李如海主编《公务员制度》
原因: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原来干部人事制度不合时宜
三、推陈出新—人民共和国的新制度
2、公务员制度
特点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不搞政治中立
坚持党管干部
不搞两官分途
坚持服务于民
意义: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促进干部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有利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本课总结
破旧立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中西合璧—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
中国特色—人民共和国的新制度
科举制走向衰落
选官制度的改革
——背景;过程;影响
——概况;认识
南京临时政府:文官制度奠基
北洋军阀政府:文官制度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确立
干部制度
公务员制度
——含义;演变;根本原则
——历程;特点;意义
史论要语
1.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2.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3.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论要语
4.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5.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6.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