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07: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2、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3、如图所示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4、在点燃条件下,取16g可燃物X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18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则X 中含有C、H 元素质量比是4:3
B.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在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计量数比是2:3
D.X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8、对于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1:2
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D.16g甲烷和32g氧气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B.a L氢气和b 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a+b) L水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 g氢气和b 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 g
10、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O2 D.H2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12、如图所示表示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质量分数的变化,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A+BC
B.物质D有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发生变化的A、C两物质的质量比为9:1
D.若m克A和n克B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可能小于或等于(m+n)克
13、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1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15、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B.试管2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C.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相同条件下1、2两只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16、下列有关“守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在反应3Cu+8HNO3═3Cu(N03)2+2X↑+4H20中的X的化学式是NO2
C.加热24.5gKClO3和4gMnO2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24.9g,则O2的质量为3.6g
D.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CO2、SO2和C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S、O元素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 混合后质量均为 m 后)
(1)你认为甲组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填“能”或“否”)。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 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________ 。
18、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甲烷,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若有1.6g的甲烷,燃烧后产生的生成物质量总和为7.2g,则:
(1)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 g。
(2)符合上述质量变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水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图2为蒸馏装置,该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用 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生活中用 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管中产生的气体 ,从A、B两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推知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
(3)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请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二者的本质区别: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1)依据微观示意图判断,D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16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3)A和B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可以生成D和F两种物质。已知F是一种氧化物,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F的化学式为     。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__________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三、实验题。
2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 g。m和n的关系为:m________n(填“<”“>”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 g。x和y的关系为:x________y(填“<”“>”或“=”)。
(3)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 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 g。a与b的关系为:a________b(填“<”“>”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23、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图1     图2
(1)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      放在试管口                        。 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写出氮气和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四、计算类题。
24、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   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没有沉淀的原因是   。
(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期末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B
2、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3、如图所示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答案】C
4、在点燃条件下,取16g可燃物X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18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则X 中含有C、H 元素质量比是4:3
B.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在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计量数比是2:3
D.X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C
5、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B 
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B
7、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答案】C
8、对于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1:2
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
D.16g甲烷和32g氧气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答案】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B.a L氢气和b 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a+b) L水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 g氢气和b 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 g
【答案】C 
10、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O2 D.H2
【答案】C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12、如图所示表示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质量分数的变化,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A+BC
B.物质D有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发生变化的A、C两物质的质量比为9:1
D.若m克A和n克B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可能小于或等于(m+n)克
【答案】C
13、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答案】B 
1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答案】B
15、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B.试管2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C.试管1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相同条件下1、2两只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答案】A
16、下列有关“守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在反应3Cu+8HNO3═3Cu(N03)2+2X↑+4H20中的X的化学式是NO2
C.加热24.5gKClO3和4gMnO2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24.9g,则O2的质量为3.6g
D.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CO2、SO2和C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S、O元素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 混合后质量均为 m 后)
(1)你认为甲组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填“能”或“否”)。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 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________ 。
【答案】(1)否 (2)两种药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8、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甲烷,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若有1.6g的甲烷,燃烧后产生的生成物质量总和为7.2g,则:
(1)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 g。
(2)符合上述质量变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3.6 (2)
19、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水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图2为蒸馏装置,该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我们可以用 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生活中用 方法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管中产生的气体 ,从A、B两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推知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
(3)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请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二者的本质区别:

【答案】(1)吸附色素异味等;物理变化;肥皂水;煮沸。
(2)2H2O 2H2↑+O2↑;氧气;2:1。
(3)图3中: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即分子发生改变;
图2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先变大,后变小,即分子没有改变。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1)依据微观示意图判断,D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16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3)A和B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可以生成D和F两种物质。已知F是一种氧化物,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F的化学式为     。
【答案】(1)分子  (2)2H2S+O22S+2H2O 18  (3)SO2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__________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答案】(1)先变大再变小  (2)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3)向左偏
三、实验题。
2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 g。m和n的关系为:m________n(填“<”“>”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 g。x和y的关系为:x________y(填“<”“>”或“=”)。
(3)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 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 g。a与b的关系为:a________b(填“<”“>”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答案】(1)>  (2)<  (3)=  (4)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23、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图1     图2
(1)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      放在试管口                        。 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写出氮气和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答案】(1)2Mg+O22MgO 
(2)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有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气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Mg+N2Mg3N2  缓冲气压,密封
四、计算类题。
24、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   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没有沉淀的原因是   。
(3)加入碳酸钠溶液至40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答案】(1))5;
(2)因稀盐酸过量,故加入碳酸钠后首先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
(3)NaCl和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