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8 18: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一、战争之因
结合材料和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激化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③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了。
④其他原因: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争之貌
结合示意图与教材,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概括。
时间、主要战场、战况、重大战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
回顾旧知:梳理所学重大事件
1922年
日本
发动
九一八事变
德国
建立
法西斯专政
日本
法西斯专政建立
日本
发动
七七事变
美国罗斯福新政
开始实施
欧洲战争
策源地
形成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年
意大利
法西斯政权
建立
1933年
1936年
亚洲战争
策源地
形成
1937年
意大利
侵略
埃塞俄比亚
1935年
1938年
德国
吞并
奥地利
1939年
德国
吞并
捷克斯洛伐克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随着战争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①西线战场
苏联
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
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②东线战场
1939年8月,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
1941年6月,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仅几个月的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
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美国仓促应战,8艘战舰无一幸免,3500名美军丧生,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③太平洋战场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
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日本陆军总兵力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反法西斯联盟海报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否会对战局产生影响?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
1943年2月,德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场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大国强权政治
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
波茨坦会议三国首脑
杜鲁门
1945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
1945年8月上旬,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
原子弹,苏联也出兵
中国东北和朝鲜,
参加对日作战。
8月15日,日本法西斯
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
投降书。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
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历时:1931.9.18-1945.9.2 战火范围:约2200多平方千米(欧、亚、非和大洋洲) 参战国家:先后有61个 动员兵力:1.1亿人 涉及人口:约20亿以上 参   战   方 同 盟 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中国   法国 轴 心 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伤       亡 士兵死亡:14000000 平民死亡:36000000 合计死亡:50000000 士兵死亡:8000000
平民死亡:4000000
合计死亡:12000000
苏德战场
苏联承担抗击80%德军
丧失2700万人
中日战场
中国抗击和牵制日陆军总兵力2/3以上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歼灭日军150余万(占日二战70%)
死亡人数统计
德国:650万
日本:250万
美国:40.5万
英国:37.5万
法国:60余万
波兰:600余万(占全国22%)
南斯拉夫:170余万(占全国1/9)
三、战争之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世界史·现代史编》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1945.6.26 50国签署
《联合国宪章》
②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4年8月1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仪式,并为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向波兰人民道歉。施罗德是第一位参加华沙起义纪念仪式的德国在任总理。他说,“在这片代表着波兰骄傲和德国罪行的土地上,我们期待着宽恕与和平。”德国“再也不会犯这样可怕的错误了”。
日本的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认为,南京大屠杀还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2. 国与国之间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4.对邪恶势力要坚决抵抗,绝不能妥协退让、姑息纵容。
5.我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四、战争之思
战争全面爆发:德军闪击波兰
第二次
世界大战
第二次涉及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欧洲:西线和东线
莫斯科保卫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主要战场
亚洲及太平洋战场
日军偷袭珍珠港:规模最大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联合国家宣言》
战争形势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争走向胜利:意大利投降
雅尔塔会议:1945.2,美、英、苏
战争胜利的原因:正义之战,得道多助,英勇作战,盟国协调行动,反法西斯联盟
波茨坦会议:1945.7 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
战争的结束:1945.9 日本签署投降书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规模空前,损失巨大;粉碎法西斯称霸世界野心;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及促进共同发展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