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莫顿·亨特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快速默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画出生字词和不易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过程等几个要素准确复述文章大意。
故事大体分几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
预习自学展示耸 (耸立) 灌(灌溉)
怂 (怂恿) 罐(瓦罐)
屡 (屡次) 峭(陡峭)
篓 (纸篓) 俏 (俏皮)
辩字组词读一读,记一记训诫 jiè 屡次 lǚ 迂回 yū
啜泣 chuò 耸立 sǒng 纳罕 hǎn
颤抖 chàn 瘦骨嶙峋 línxún
头晕目眩 xùan 落下 là 着眼zhuó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五十七年前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抢答题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天气闷热,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因为八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一共有六个小男孩。内德和杰利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约只有20米高;约为6.7米(因为小岩石架
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石架了吗?所有
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是的;不是;“我”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爬到岩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
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11、谁叫来了“我”的父亲?杰利12、“我”是怎样脱险的?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10、被伙伴抛下后“我”的反应是什么?啜泣、恐惧和疲乏,伏在岩石上不能动弹。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时间 )+( 地点 )某人+做某事+(结果如何)冒险:开头……不能动弹。
脱险: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分别复述冒险和脱险
文章共23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3),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块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悟。写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给文章分段质疑探究1.在探险过程中,作者两次写到了“哭”,这两次“哭”的内涵一样吗?
第一次:恐惧和伤心
第二次:复杂。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有被抛弃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我”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我”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从课文21-22段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并指出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
*成功迈出第二步,“信心大增”;
*完全爬下悬崖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原因: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作者通过记叙自己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一个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请阅读最后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
3.最后一段作用。1.“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主旨:作者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2.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 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走下悬崖的过程;
其次,还指在人生道路上,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小困难,赢得最后胜利的过程。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请分别评价他们的做法。 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
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一种非常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杰利
他不想被大家嘲笑,不想失去其他几个小伙伴,因此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他可能也以为这么高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况且,他确实也帮不了“我”。
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因为不安,便寻求“我”父亲的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其他的四个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可取的。
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帮,反而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不是真正的朋友。写法探究1.心里描写,细致入微。
2.前后关照,缜密严谨。
3.以小见大,由事及理。: 生活在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题目自拟,300字)作业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