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有多种杂质(如锌、镍、金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在电解精炼时,粗铜作( )
A.阳极 B.正极 C.负极 D.阴极
2.下列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中,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B.碱性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H2-2e-=2H+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4e-=4H++O2↑
D.向金属制品上镀铜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Cu2++2e-=Cu
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利用甲装置制取少量
B.利用乙装置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C.利用丙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D.利用丁装置对铁件进行保护
4.用金属钴和不锈钢作电极材料,通过电渗析法制备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极是电源正极
B.M极的电极材料为不锈钢
C.从N极移向产品室
D.膜I、膜V为阳离子交换膜,膜II、膜III为阴离子交换膜
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选项中的两种不同电解质溶液,其电极反应均相同的是
A.CuSO4 AgNO3 B.FeSO4 Fe 2(SO4)3
C.NaCl BaCl2 D.MgSO4 CuSO4
6.某学习小组通过双液原电池探究浓度均为的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插入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总反应为
B.反应时盐桥中向石墨a极移动
C.盐桥中的饱和溶液可用KCl饱和溶液代替
D.一段时间后,取b电极附近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7.一种铝胺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代表三苯基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C.放电时,向铝电极移动
D.理论上每生成1mol,铝电极减少18g
8.10mL浓度为的溶液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的溶液 B.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C.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 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9.我国科研人员将单独脱除反应与制备反应相结合,实现协同转化(装置如图)。
已知:①单独脱除反应能自发进行;②单独制备反应不能自发进行;③双极膜复合层间能解离为和,且能实现和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②
B.移向N极区域,反应过程中无需补加
C.M为负极,该区域存在反应
D.每生成,M极区域溶液的质量增加
10.用于潜航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2+
B.电池工作时,H+向正极移动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D.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2H2O
11.已知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的燃烧热为1256 kJ/mol
B.若转移10 mol电子,则消耗2.5 mol
C.若生成2 mol液态水,则 kJ/mol
D.若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则放出的热量为2512 kJ
12.催化加氢制,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该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根据反应②推知
C.反应①②相比,反应①为慢反应
D.在反应①②中,相同物质的量的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13.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氧化性:。设计如图装置将转化为,并在甲处回收金属钴;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保持细菌所在环境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1为原电池
B.乙池电极附近不断减小
C.细菌所在电极均发生反应:
D.乙室得到的全部转移至甲室,恰好能补充甲室消耗的的物质的量
14.已知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依次为、、(a、b、c均大于0)。可利用甲烷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制备和 、推算
A. B.
C. D.
15.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ΔH=+162kJ·moL-1,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25℃、101kPa),则CH4分子中C-H键能为:
化学键 H-O C=O H-H
键能/kJ·mol-1 464 803 436
A.207 kJ·mol-1 B.414 kJ·mol-1 C.632 kJ·mol-1 D.828 kJ·mol-1
二、填空题
16.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电解池,试回答:
(1)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则:A是 极,材料是 ,电极反应为 ,电解质溶液为 。
(2)乙池中若滴入少量酚酞试液,电解一段时间后Fe电极附近呈 色,电极反应式为 。
(3)若甲池中阴极增重12.8g,则乙池中阳极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7.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化学电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本质判断,下列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填标号)。
A.C(s)+H2O(g)=CO(g)+H2(g)
B.NaOH(aq)+HCl(aq)=NaCl(aq)+H2O(l)
C.2CO(g)+O2(g)=2CO2(g)
(2)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有关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图Ⅰ和图Ⅱ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
B.图Ⅱ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图Ⅰ快
C.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
D.图Ⅰ和图Ⅱ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
(3)图Ⅱ中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填“Zn”或“Cu”)电极经导线流向 电极。若反应过程中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若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2Fe2++Cu2+,则负极材料是 (填化学式)。
18.锌银充电电池比能量大、电压平稳,广泛用于电子手表、照相机、计算器和其他微型电子仪器。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Zn+Ag2O+H2OZn(OH)2+2A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 (填“Zn”或“Ag2O”)是电池的 ;(填“负极”或“正极”)
(2)该电池的正极材料是 ;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 (填“正极”或“负极”)移动;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电池耗电完毕后,充电时,该电池的Zn电极与电源的 (填“负极”或“正极”)。
19.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电池的负极是 电极(填“a”或“b”),该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碳酸锂和碳酸钠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氧化碳为负极燃气,空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①正极反应是 。
20.(1)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已知:
①CO(g)+0.5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②S(s)+O2(g)=SO2(g) ΔH=-296.0 kJ·mol-1
则处理CO、SO2的方法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已知:
CO(g)+NO2(g)=NO(g)+CO2(g) ΔH=-a kJ·mol-1(a>0)
2CO(g)+2NO(g)=N2(g)+2CO2(g) ΔH=-b kJ·mol-1(b>0)
若用标准状况下3.36 L CO将NO2还原至N2(CO完全反应),则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放出的热量为 (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kJ。
(3)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 ①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 ②
若1 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 kJ,则ΔH2= 。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H=-285.8kJ/mol
② △H=-241.8kJ/mol
则H2的燃烧热(△H)为 。
21.如图是发射卫星时用肼作燃料,用作氧化剂(反应生成、水蒸气)和用作氧化剂(反应生成)的反应原理。
用作氧化剂的反应原理(Ⅰ) ① ② ③ ④ 用作氧化剂的反应原理(Ⅱ)
通过计算,可知原理Ⅰ和原理Ⅱ氧化气态肼生成氮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消耗等量的时释放能量较多的是原理 (填“Ⅰ”或“Ⅱ”)。
22.如图1所示,某同学设计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的相美问题,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1)石墨电极(C)作 极,甲中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
(2)若在标准状况下,有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C电极上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3)若W为溶液,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b电极应是 (填化学式)。
(4)若丙中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电极为纯铜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溶液中的浓度保持不变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等金属
(5)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污染,电化学降解的原理如图2所示。
①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为 。
23.如图1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烧杯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 ;正极电极反应式是
(2)石墨(C)为 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 L氧气参加反应,则丙装置中阴极析出铜的质量为 g ;
(4)若将甲装置中的甲烷换成甲醇(CH3OH),KOH溶液换成稀硫酸,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消耗等量氧气时,需要甲烷与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5)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见图2,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粗铜要作阳极,粗铜中比铜活泼的金属先在阳极放电形成离子进入溶液,之后铜放电生成铜离子,比铜不活泼的金属形成阳极泥;由于溶液中的阳离子中铜离子的氧化性最强,所以阴极铜离子放电得到铜单质,从而实现铜的精炼;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A
解析:A.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铁电极作负极,铁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
B.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上H+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故C错误;
D.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向金属制品上镀铜时,应用粗铜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故D错误;
答案选A。
3.C
解析:A.甲装置中产生的NH3不能用酸性干燥剂P2O5进行干燥,应该用碱石灰作干燥剂,故A项错误;
B.长颈漏斗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应该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故B项错误;
C.出气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但干燥管的球体位置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C项正确;
D.铜与铁连接,铁做负极被氧化,被保护的是铜,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4.D
【分析】本题的装置为串联的电解池,本题为制备,则金属钴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由图可知N为阴极,M为阳极,以此解题。
解析:A.不锈钢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与阴极相连的为电源负极,即b极为负极,A错误;
B.由分析可知,M为阳极,在阳极应该是钴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B错误;
C.由选项B可知从M极移向产品室,C错误;
D.为防止OH-进入原料室中和H2PO,膜V为阳离子交换膜,从制备物质出发分析离子移动方向及交换膜类型,为制备,H2PO需要通过膜II、膜III,从原料室进入产品室,故膜II、膜III为阴离子交换膜,则Co2+通过膜I进入产品室,故膜I为阳离子交换膜,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A.电解CuSO4溶液,阴极上铜离子放电析出铜,阴极电极反应式:Cu2++2e-=Cu,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阳极电极反应式:4OH--4e-=2H2O +O2↑,电解AgNO3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Ag++e-=Ag,阳极电极反应式:4OH--4e-=2H2O +O2↑,A不选;
B.电解FeSO4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Fe2++2e-=Fe,阳极电极反应式:4OH--4e-=2H2O +O2↑,电解Fe2(SO4)3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Fe3++3e-=Fe,B不选;
C.电解NaCl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2H2O +2e-=H2↑+2OH-,阳极电极反应式:2Cl--2e-=Cl2↑,电解BaCl2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2H2O +2e-=H2↑+2OH-,阳极电极反应式:2Cl--2e-=Cl2↑,C选;
D.电解MgSO4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2H++e-= H2↑,阳极电极反应式:4OH--4e-=2H2O +O2↑,电解CuSO4溶液,阴极电极反应式:Cu2++2e-=Cu,D不选;
故选:C。
6.B
解析:A.原电池的总反应为,故A错误;
B.a电极为负极,所以反应时盐桥中向石墨a极移动,故B正确;
C.为避免与反应,干扰实验结果,不可用KCl饱和溶液代替饱和溶液,故C错误;
D.a电极反应为,一段时间后,取a电极附近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上部铝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 ;则下部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Ph3N++e =Ph3N;
解析: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h3N++e =Ph3N,A错误;
B.充电时,上部为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为,B正确;
C.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运动,故AlCl向上部电极移动,C正确;
D.Ph3N++e =Ph3N,理论上每生成1mol Ph3N,铝极反应为,则铝极减少质量为mol×27g/mol=9g,D错误;
故选:D。
8.C
解析:A.加入适量的的溶液,增大了氢离子的浓度,也增大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的总量会增多,A错误;
B.加入适量蒸馏水,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Zn足量,构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且没有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C正确;
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根据图中电子移动方向可知,M为负极,左侧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被吸收:,所得亚硫酸根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右侧电极为正极,正极上O2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H2O2,负极区总反应为,正极反应式为,所以协同转化总反应为SO2+O2+2NaOH=H2O2+Na2SO4,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解析:A.①单独脱除反应能自发进行、为放热反应;②单独制备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则反应①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②,A项正确;
B.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移向N极区域,根据总反应可知,右侧消耗H+的量等于迁移过来H+的量,硫酸的总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加稀H2SO4,B项正确;
C. 据分析,M为负极,该区域中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被吸收,故存在反应,且亚硫酸根离子在M极上被氧化, C项正确;
D.负极区总反应为,正极反应式为,当正极生成时,负极区域的溶液质量增重为,D项错误;
答案选D。
10.C
【分析】根据图示装置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镁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水,其电极反应方程式为:H2O2+2e-+2H+=2H2O,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2+,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则H+向正极移动,B正确;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会消耗氢离子,所以导致溶液的pH会增大,C错误;
D.根据上述正负极分析可知,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2H2O,D正确;
故选C。
11.B
解析:A.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来的热量。由kJ/mol ,热化学方程式中水是气体不是稳定的氧化物,所以燃烧热应大于1256kJ/mol,故A错误;
B.由可知,C2H2~2.5O2~10e--,若转移10 mol电子,则消耗2.5mol O2,故B正确;
C.由kJ/mol可知,若生成2 mol气态水,反应热kJ/mol,故C错误;
D.CO2的结构式为O=C=O,若形成4 mol碳氧共用电子,能生成2mol二氧化碳,则放出的热量为1256kJ,故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A.将方程式①和方程式②相加得到 ,故A正确;
B.气态到液态会放出热量,因此生成液态时放出的热量更多,则根据反应②推知 ,故B错误;
C.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因此反应①为慢反应,故C正确;
D.在反应①②中,氢气中氢化合价都是从0价变为+1价,因此相同物质的量的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C
【分析】氧化性:,则将转化为为自发的反应,装置将转化为,并在甲处回收金属钴,则乙处发生还原反应得到,乙为正极,装置2为原电池;甲处发生还原生成钴单质,甲为阴极,装置1为电解池;
解析:A.由分析可知,装置1为电解池,A错误;
B.乙池电极为正极,反应为,则氢离子浓度减小,附近不断增大,B错误;
C.细菌所在电极附近乙酸盐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均发生反应:,C正确;
D.甲处发生还原生成钴单质,,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转移2mol电子甲消耗1mol,而乙处得到2mol,D错误;
故选C。
14.C
【分析】根据题干可以写出,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③;
目标方程为④时,根据盖斯定律得出
,因此;
目标方程为⑤时,根据盖斯定律得出
,因此,据此作答。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故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5.B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旧键断开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释放能量,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一生成物的总键能,设C-H键能为ak·mol-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4×a+4×464 kJ·mol-1-2×803kJ·mol-1-4×436 kJ·mol-1=+162 kJ·mol-1,a=414 kJ·mol-1;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1) 阴 纯铜 Cu2++2e-=Cu CuSO4溶液
(2)红 2H++2e-=H2↑ 或2H2O+2e-=H2↑+2OH-
(3)4.48
【分析】图中甲、乙两电解池串联,从电极的正负极可判断出电解池的阴、阳极。甲池中,A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阴极,B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乙池中,C(石墨)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阳极,则Fe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解析:(1)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则阳极为粗铜,阴极为纯铜,电解质为含有Cu2+的可溶性盐(通常为硫酸铜)。由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可确定A是阴极,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答案为:阴;纯铜;Cu2++2e-=Cu;CuSO4溶液;
(2)乙池中,Fe电极为阴极,则在该电极,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若滴入少量酚酞试液,电解一段时间后Fe电极附近呈红色,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或2H2O+2e-=H2↑+2OH-。答案为:红;2H++2e-=H2↑ 或2H2O+2e-=H2↑+2OH-;
(3)若甲池中阴极增重12.8g,则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乙池中阳极发生反应为2Cl--2e-=Cl2↑,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答案为:4.48。
17.(1)C
(2)BC
(3)Zn Cu 2.24 L Cu
【分析】原电池发生的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1)A.C(s)+H2O(g)=CO(g)+H2(g)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为吸热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A错误;
B.NaOH(aq)+HCl(aq)=NaCl(aq)+H2O(l)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2CO(g)+O2(g)=2CO2(g),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能设计为原电池,C正确;
故选C。
(2)A.图ⅠZn与稀硫酸反应,Zn表面产生气泡;图Ⅱ形成原电池,Cu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Cu表面产生气泡,A错误;
B.图Ⅱ中形成原电池,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图Ⅰ快,B正确;
C.图Ⅱ形成原电池,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散失热量少,故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C正确;
D.图Ⅰ和图Ⅱ中发生反应均有热量产生,图Ⅰ产生热量更多,图Ⅰ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且均高于室温,D错误;
故选BC。
(3)图Ⅱ中形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Zn电极经导线流向Cu电极。若反应过程中有0.2 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电极反应2H++2e-=H2↑,则生成的氢气0.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mol×22.4 L·mol-1=2.24 L;若电池的总反应为2Fe3++Cu=2Fe2++Cu2+,则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负极材料是Cu。
18. Zn 负极 Ag2O 正 Zn+2OH--2e-=Zn(OH)2 负极
解析:(1)电池总反应为Zn+Ag2O+H2OZn(OH)2+2Ag,Zn作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Zn为正极,故答案为:Zn;负极;
(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g2O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失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ZnO与水,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O,故答案为:Ag2O;正极;Zn+2OH--2e-=Zn(OH)2;
(3)电池耗电完毕后,充电时,该电池的Zn电极需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答案为:负极。
19.(1)a CH4+10OH--8e-=CO+7H2O 减小
(2)
【分析】甲烷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
解析:(1)①由分析可知,电池的负极是a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为CH4+10OH--8e-=CO+7H2O。
②电池总反应为,CH4+2OH-+2O2=CO+3H2O;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故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变弱,pH减小;
(2)用碳酸锂和碳酸钠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氧化碳为负极燃气,空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氧气、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
20.2CO(g)+SO2(g)=S(s)+2CO2(g) ΔH=-270 kJ·mol-1 0.3 3(2a+b)/80 -1160 kJ·mol-1 -285.8kJ/mol
解析:(1)已知:①CO(g)+0.5O2(g)=CO2(g) ΔH1=-283.0 kJ·mol-1,
②S(s)+O2(g)=SO2(g) ΔH2=-296.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可得反应2CO(g)+SO2(g)=S(s)+2CO2(g) ΔH=ΔH1×2+ΔH2=-283.0 kJ·mol-1×2-296.0 kJ·mol-1=-270 kJ·mol-1;(2)已知:①CO(g)+NO2(g)=NO(g)+CO2(g) ΔH1=-a kJ·mol-1(a>0),
②2CO(g)+2NO(g)=N2(g)+2CO2(g) ΔH2=-b kJ·mol-1(b>0),
由①、②两方程式可知:CO的氧化产物均为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3.36LCO即0.15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可得反可得反应4CO(g)+2NO2(g)=N2(g)+4CO2(g) ΔH=-(2a+b) kJ·mol-1;则放出的热量为kJ=kJ;
(3)若1 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 kJ,则③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3=-867 kJ·mol-1;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①可得反应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ΔH3×2-ΔH1=-867 kJ·mol-1×2+574 kJ·mol-1=-1160 kJ·mol-1;(4)已知:① △H1=-285.8kJ/mol,
② △H2=-241.8kJ/mol;
在25℃,100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则H2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
21. Ⅱ
解析:肼作燃料,作氧化剂时生成和水蒸气,化学方程式为,结合盖斯定律,此反应可由得出,所以;作燃料,作氧化剂时生成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同理可得,可由得出,所以;由所得两个热化学发方程式可知,消耗等量的释放能量较多是原理Ⅱ;故答案为;;Ⅱ。
22.(1) 阳
(2)0.4
(3)
(4)AD
(5) 14.4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甲装置是一个甲烷燃料电池,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通入CH4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4-8e-+10OH-=+7H2O,乙装置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Fe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石墨C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Cl--2e-=Cl2↑,丙装置为电解池,a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b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1)由分析可知,石墨电极(C)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甲装置为甲烷燃料电池,通入甲烷的一极负极,其反应式为CH4-8e-+10OH-=+7H2O,故答案为:阳极;CH4-8e-+10OH-=+7H2O;
(2)由分析可知,通氧气的一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乙装置中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若在标准状况下,有即=0.2mo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C电极上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2=0.4,故答案为:0.4;
(3)由分析可知,丙装置为电解池,a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b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电镀池中要用含镀层金属的电极作阳极,待镀的镀件作阴极,故若W为溶液,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b电极应是Ag,故答案为:Ag;
(4)由分析可知,丙装置为电解池,a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b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电镀池中要用含镀层金属的电极作阳极,待镀的镀件作阴极,据此分析解题:
A. 由分析可知,a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a电极为纯铜,A正确;
B. 由分析可知,精炼铜时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 已知精炼铜时,阳极反应有:Al-3e-=Al3+、Zn-2e-=Zn2+、Cu-2e-=Cu2+,阴极反应为:Cu2++2e-=Cu,故溶液中的浓度将有所减小,C错误;
D. 由C分析可知,、、等金属在阳极上不放电,故利用阳极泥可回收、、等金属,D正确;
故答案为:AD;
(5)①由题干图示可知,Ag-Pt电极上是将转化为N2,即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
②已知该电解池中,左侧Pt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右侧Ag-Pt电极反应为:,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电子,则有2molH+从左侧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左侧电极生成了0.5molO2,则质量减少:2mol×1g/mol+0.5mol×32mol=18g,右侧电极放出0.2molN2,进入2molH+,则质量减少为:0.2mol×28mol-2mol×1g/mol=3.6g,故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为18g-3.6g=14.4g,故答案为:14.4g。
23. CH4 +10OH- -8e-=CO32-+7H2O O2+2H2O+4 e-=4OH- 阳 2Cl--2e-=Cl2↑; 2Cl-+2H2O2OH-+H2↑+Cl2↑ 12.8g CH3OH-6 e-+H2O=CO2+6H+ 3:4 NO2+NO3--2e- =N2O5
解析:(1)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投放燃料,所以投放甲烷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4 +10OH- -8e-=CO32-+7H2O,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故答案为CH4 +10OH- -8e-=CO32-+7H2O;O2+2H2O+4e-=4OH-;
(2)甲中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所以乙装置中石墨电极是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故答案为阳;2Cl﹣﹣2e﹣=Cl2↑;2Cl-+2H2O2OH-+H2↑+Cl2↑;
(3)串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相等,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L氧气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4=0.4mol,丙装置中阴极上析出铜,设析出铜的质量为xg,
2Cu 2++2e﹣=Cu
2mol 64g
0.4mol xg
解得x=12.8,
故答案为12.8;
(4)在甲醇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是燃料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酸性环境下,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 e-+H2O=CO2+6H+;由电极反应式可知,1mol CH4转移8mol电子,1mol CH3OH转移6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当消耗等量氧气时,即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时,需要甲烷与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故答案为CH3OH-6 e-+H2O=CO2+6H+;3:4;
(5)氧气在Ⅱ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Ⅰ上发生氧化反应,NO2被氧化生成的氧化物只能是N2O5,电极Ⅰ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O2+NO3--2e- =N2O5,
故答案为NO2+NO3--2e- =N2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