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理性声音,提升思辨能力
—《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倾听理性声音,提升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两篇文章中的理性所在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温故知新。
有一种声音,穿越古今,振聋发聩,警醒人心。当唐太宗陶醉在“贞观之治”的美梦中的时候,魏征说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时我们听到了这种声音;当绝大多数天下人包括司马光这样的大人物也在竭力反对变法的时候,王安石不愿“守前所为”,“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这时我们又听到了这种声音......这是一种理性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倾听理性声音”,通过回顾《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引发学生对“理性声音”的思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把握理性,碰撞质疑。
1.理性光芒再现
首先让学生自由谈对“理性”的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综合得出“理性是指观点或认识合理、正确、客观、科学、全面、辩证、深刻,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催人警醒。”
然后让学生速读课文,选读文中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语段,并简述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各抒己见,选读课文,让学生对“理性”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2.理性声音探源
抛出问题,“理性声音”中的“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经过充分地交流讨论,最后明确:
①理性体现在史实客观上。
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事实,客观存在,毋庸置疑。
②理性体现在观点合理上。
《阿房宫赋》的观点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作者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自身,在于“不爱人”,这是非常合理的。六国从百姓那里抢珍宝,“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秦始皇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这些都是不爱人的表现。六国不爱人,为秦所灭,秦不爱人,仅存在14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种观点也是合理的。这句话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怕,不要采取软弱妥协的外交政策,是合理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在于一味地割地求和,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结果壮大了敌人的实力,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③理性体现在写作意图具有现实针对性。
杜牧生活的晚唐,大唐帝国日薄西山,已走向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处在崩溃的前夕,杜牧希望当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因为沉溺声色而送命,接替他的敬宗荒淫更甚,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事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大起宫室,广深色,故作《阿房宫赋》。”苏洵生活的北宋,统治者军事上无能,外交上妥协,助长了东北面的辽和西北面的西夏的嚣张气焰,他们不时进犯,而北宋王朝主要的应付方法是逐年缴纳捐品银两,换取暂时安宁喘息。由于中央集权以及对外妥协政策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作为当时无数爱国志士中的一员,苏洵试图从六国灭亡的教训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六国论》在此背景下产生。
④理性体现在结论正确上。《阿房宫赋》的结论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的结论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两个结论即使是在今天看来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毫不过时。结论直指统治者,具有现实针对性。令人振聋发聩,起警醒作用,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⑤理性体现在行文思路严谨上。《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先体物后写志,前两段由外到内,由物到人,铺叙描写阿房宫建筑之豪华,极写宫中人生活之奢侈。3、4段转入议论,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行文思路富有科学性,令人信服。《六国论》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和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及“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二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第三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4、5段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整篇文章逻辑严密,思路严谨。
⑥理性体现在论证方法恰当上。《阿房宫赋》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六国论》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引用。如《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运用对比论证,将秦的挥霍无度与人民疾苦对比,体现秦与人民对立矛盾。《六国论》中,“秦以”也运用了对比论证,从数量上进行对比,赂秦之地远多于战胜而得的土地,六国赂秦所损失的土地,要比战败所损失的土地多百倍,两相比对,论证灭亡原因不在战而在赂。“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上,作者运用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运用比喻论证,将赂秦之国以地事秦的行为比作抱薪救火,更充分有力论证了第一段中提出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论点。“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从反面提出假设,指出六国避免破灭的途径,假如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亲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六国不一定灭亡,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论述得更透彻。
最后让一名学生板书,其他同学带着对理性的理解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思维碰撞,把握理性体现的几个方面,同时敢于大胆质疑)
3.理性背后襟怀
让学生思考回答作者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明确:
①勇敢。作为一介文人,他们敢于抨击当朝统治者,不怕批龙鳞,逆圣听,敢于发声,值得我们学习。
②爱国。杜牧所处时代,政治腐败,统治者大修宫室,沉迷享乐,他写《阿房宫赋》师为了警醒当朝统治者,而苏洵写《六国论》,是借古论今,讽谏统治者不要为敌人积威之所劫,都是为天下人着想,为国家着想,匡世济民,体现了杜牧和苏洵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的情怀。
③忧国忧民。在当朝统治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时,在国家前途命运收到威胁之时,他们没有退缩,勇于挺身而出,为国家人民发出理性的号召,引人警醒,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
④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勇于担当,勇于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图富强,为人民谋幸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们以天下为己任、持正守道的见识与情怀)
三、见贤思齐,写作升华
①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诉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②最近,有媒体披露了中国 10 项现代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与总设计师名单及毕业院校:“复兴号”总设计师是同济大学的梁建英,一位巾帼英雄;“辽宁舰”总设计师是上海交大的朱英富院士;华为 5G 首席科学家是东南大学的童文;北斗卫星首席总设计师是国防科技大学的谢军;“墨子号”卫星总工程师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院士;天宫一号、二号总设计师分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杨宏与哈工大的朱枞鹏;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总设计师来自于哈工大、中科大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是孙家栋、吴伟仁与孙泽洲;“歼 20”总设计师是西工大的杨伟;C919 的设计师是南京航空大学的吴光辉;“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吴伟仁。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排名一、二的清华、北大竟无一上榜!由此,产生了一波对北大清华的攻击,但是,这是否能得出“北大清华培养不出人才”的结论呢?
请任选一题,写一段 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体现“理性”。
①甜美的诱惑会使人放低警惕,从而落入欲望的陷阱。人人心中都应有“底线”,这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只要一点自觉便能轻易把持住;人人都应有“高线”,存于心中景仰之余,也向之时时效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守住民族大义与内心的底线;“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在应对两朝国君,他忠心耿耿,面对天下百姓,他以身作则;面对功名利禄,他毫不在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他有经论济世之才,只行正义坦荡之事,他是北宋名人范仲淹。
世上多存在无知的野蛮,丑陋的罪恶,但长久沉溺于此,心中的底线,高线也会被逐渐蚕食侵占,一场风暴将会降临在心中,搅乱你的生活,孤立你的灵魂。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知兴替,明得失。
②著名学者易中天在采访时曾戏称自己是一个“底线主义者”,从他对境界和底线这两者的区别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得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有自己的坚守的底线。
纵观历史古今,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以及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永生的叶挺。历史伟人于心中常有一份最基本的人格坚守,如果说光荣属于伟人,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个人都坚守人格尊严,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为人的根本就是守住“底线”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比一个人的良心更了解自己。”为人一世,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即使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名垂千古,我们仍可以在平凡的人生中坚守自己的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向上攀登,成为一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人。
③近来,清华北大无一上榜,国防科技成果名单引发争议,有人提出疑问“清北真的培养不出人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仔细研究这份名单,我们不难发现,上榜院校的多是国防类院校,其中不乏著名的国防七子。无论是我们熟知的辽宁号航母、探月工程,还是强大的北斗系统,都是关系国防安全的。而上榜院校既有相关技术人才,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清华北大则是偏重学术类研究。再者,培养人才的导向不同,上榜院校培养的是“工匠型人才”,清华北大则更多的是“实用人才”培养,现在天天送外卖的美团创始人王兴是清华毕业的,国产存储器两巨头长江存储器董事长赵伟国,合肥长鑫存储器 CEO朱一明、国内最大集成电路代工厂中芯国际 CE0赵海军、豆瓣、搜狗、搜狐创始人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如此,我们还能说“清华北大培养不出人才”吗?
学生读完之后让其他学生评价其短文中体现了“理性”的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短文写作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深化对“理性”的认识和理解;聚焦理性表达,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四、课堂小结,理性发声
鲁迅先生在《随感录》中大力呼告:“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但请同学们记住,发声须理性!社会需要理性的声音,时代呼唤理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引用鲁迅的话,提醒学生合理发声)
五、布置作业,巩固落实
1. 背诵并默写两篇课文。
2. 拓展、对比阅读苏轼、苏辙、李桢的《六国论》。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拓宽视野,理性看文)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