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CBACC 6-10 BBDDC 11-13 BAB
14:(1)③>①>② (2)64 (3) (4) 1∶1 ; 27 (5)
15:(1)煤油(石蜡油)
(2)
(3)
(4)①②③④
(5)
16:(1)
(2)②④③①
(3)
(4)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5)
使氯气与石灰乳充分接触(或充分吸收氯气)
17:(1) ⑤ 500mL容量瓶
18.4 27.2
(3)将浓硫酸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边倒边搅拌
(4)BE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 12 月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31 S:32 Cl: 35.5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题 4 分,共 52 分。)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要取决于粒子的大小
B.液体气化后体积膨胀主要原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C.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D.25℃和 101kPa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4.5L/mol
2.下图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下列关于 HCl说法正确的是
A.HCl的摩尔质量是 36.5
B.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1.8mol/L
C.工业制 HCl的方法是将氯气与氢气混合光照
D.常温常压下,2.24L的 HCl的质量为 3.65g
3.下列各组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30 mL 2 mol/L MgCl2溶液 B.20 mL 4 mol/L KClO3溶液
C.50 mL 1.5 mol/L CaCl2溶液 D.100 mL 1 mol/L NaCl 溶液
4.实验室需要 450mL0.10mol L 1NaOH溶液。下图是某同学的操作过程: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用托盘天平称量 1.8g烧碱
B.配制的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⑥⑤②
C.②中定容时仰视刻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D.可以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高一化学 共 6 页 (第 1页)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
5.将 20mL浓度为0.5mol L 1的NaHSO4溶液稀释至100m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后溶液中HSO 4的数目为0.1NA
B.稀释后溶液中Na 的浓度为0.01mol L 1
C.稀释后溶液中硫元素的质量为0.32g
D.用100mL容量瓶、量筒、烧杯可完成该稀释过程
6.分别由下列四种物质制取气体:①双氧水和MnO2;②Zn 和稀硫酸;③大理石和稀盐酸;④Cu
和稀 HNO3制 NO。所产生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下,等体积N2和CO2的密度之比为 7∶11
B.同体积、同密度CO和N2的原子数之比为 1∶1
C.同温同压下,等体积O2和O3的质量之比为 3∶2
D.同温下,等质量CH4 和H2 的分子数之比为 8∶1
8.已知:KClO3 6HCl KCl 3Cl2 3H2O,若有0.1molKClO3参加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HCl为0.6mol B.转移电子1.806 1023个
C.还原性:KClO3 Cl2 D.还原剂为0.5mol
9.1972年,屠呦呦成功提取到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这是一种
可用于治疗疟疾的固态有机药物,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2 mol青蒿素的体积为 44.8 L
B.5.64 g青蒿素含氧原子数为 0.02 mol
C.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 282
D.青蒿素属于非电解质
高一化学 共 6 页 (第 2页)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
10.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 Fe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酒精(C2H5OH )所含氢原子的数目为 0.6 NA
C.常温常压下,46gNO2 和N2O4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A
D.1mol 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 0.5mol L 1盐酸中溶质的粒子数相等
11.用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L水所含氢原子数为3NA
B.4.9g硫酸与0.05NA 个磷酸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NA个氧气分子和 NA个臭氧气分子的质量比为3: 2
D. 25℃、101kPa时,11.2LCl 2完全变为Cl 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NA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三种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三种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A.6∶3∶2 B.3∶2∶1 C.1∶1∶1 D.3∶4∶1
13.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用质量相等的 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
的气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球②中装的是 CO2
B.气球①和气球③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C.气球①和气球②中原子数之比为 11:16
D.气球③和气球④中气体体积之比为 1:2
高一化学 共 6 页 (第 3页)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8 分)
14.(12分)
(1)标准状况下有①44.8L CH4 ,②9.03 1023个NH3分子,③85g H2S三种气体,这三种气体的
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2)40.5 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有 0.6 molC1-,则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a mLAl2(SO ) 2-4 3溶液中含SO4 b g,则溶液中 A13+的物质的量浓度 。
(4)将一定量的CO2和SO2混合,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8,则该混合
气体中CO2与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
的 倍。
(5)把 V L含有 MgSO4与 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
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Mg(OH)2;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l 2-2的溶液,恰好使SO4 完全沉淀为
BaSO4,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5.(12分)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图为钠及其
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将①的固体保存在 中。
(2)写出淡黄色固体②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NaH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强碱和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序号)。
①钠浮于液面上;②熔化成小球;③发出嘶嘶的响声,放出气体;
④有蓝色沉淀产生;⑤析出大量红色的铜。
高一化学 共 6 页 (第 4页)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
(5)将一小块钠投入到Zn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经检验该沉淀为Zn OH 2 。请用离子方程
式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共 2个反应):
① ;
② 。
16.(12分)实验室制备的Cl2中会混有 HCl,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按要
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MnO2制备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所需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 。
(3)装置③中 Cu的作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有同学提出该装置存在缺陷,为排除干扰,在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
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装置⑤中应放入 。
(5)工业利用氯气生产漂白粉工厂的主要设备是氯化塔,塔从上到下分为四层,如图为生产流程
示意图。生产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际生产中,将石
灰乳(含有 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下,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这样加料的目的
是 。
高一化学 共 6 页 (第 5页)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
17.(12分)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
硫酸配制 480mL 1mol/L的稀硫酸。
硫酸 化学纯(CP)
(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8%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玻璃棒;③烧杯;④量筒;⑤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 (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
有 (写仪器名称)。
(2)经计算,此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配制上述稀硫酸时需要用量筒量取上
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mL(保留一位小数)。
(3)接下来的操作是将上述所取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的操作是 。
(4)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硫酸的浓度偏低的有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B.转移稀释的硫酸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浓硫酸稀释后未经冷却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容量瓶未干燥就用来配制溶液;
E.定容后摇匀溶液,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入少量水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F.定容时俯视刻度
高一化学 共 6 页 (第 6页)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
{#{QQABZQ6QogggABIAABgCQQUKCkCQkACCAIoOgEAMsAAAA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