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课走班调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课走班调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8 19: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课走班调考
地 理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图1为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X波和Y波的性质及判断依据分别是
A.X波为纵波,Y波为横波速度 B.X波为纵波,Y波为横波范围
C.X波为横波,Y波为纵波速度 D.X波为横波,Y波为纵波范围
2.若不考虑能量衰减,随着地震波的传播,图中X波前沿和Y波前沿的距离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 D.无法预测
3.由图可知
A.地震波只沿地表传播
B.地震波传播不受地形阻挡
C.监测设备只监测X波
D.预警处理中心有震感时,才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针对大气污染以及灾害评估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在地面及低空较长时间维持低风速的天气条件下,逆温的气象条件是重污染持续较长时间的原因。图2示意A地逆温消散的过程(等值线表示空气垂直运动速度,正值表示下沉,负值表示上升,单位:Pa/m)。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A地逆温消散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b→a→c B.a→b→c C.c→a→b D.b→c→a
5.A地逆温最严重的时段可能是
A.午夜 B.正午 C.傍晚 D.清晨
6.逆温现象的消散对A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大气污染减轻 ②降雨概率降低③抑制沙尘暴发生④空气对流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素有“中国最美湖泊”的美誉。近年来,布哈河流域大规模推广节水农业。图3为青海湖流域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布哈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问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陆地大循环
8.青海湖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高原,气温高,蒸发旺盛
B.入湖河水含盐量高
C.湖泊封闭,盐分几乎无法排泄
D.附近盐湖咸水流入
9.下列关于近年来图中甲地貌特点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平面形态变化较大 B.沉积物颗粒粒径变小
C.地势起伏度变大 D.甲地貌面积有所增加
全球海洋中蕴藏的潮汐能约有27亿千瓦,可供开发的约占2%,即约5400万千瓦。在有条件利用潮汐能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建设潮汐电站不失为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方案。图4为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一次、二次发电方式分别为
A.排水发电、冲水发电
B.冲水发电、排水发电
C.均为排水发电
D.均为冲水发电
11.图中发电开始时间并不是a和d的原因是该时间
A.潮位过低 B.潮位过高
c.潮位涨落较慢 D.坝内、坝外水位差较小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咖啡品种的出现,某热带地区咖啡种植模式由甲改为了乙。
图5示意该地区的两种咖啡种植模式。据此完成1 2~13题。
12.图中植被a的特点是
A.多革质叶片 B.垂直结构复杂 C.春发芽,秋落叶 D.树叶为针状
13.与模式甲相比,模式乙咖啡自然生长条件明显变化的是
A.光照增强 B.地形趋缓 C.热量减少 D.土层变厚
独山天洞,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城东南部。夏季,进入洞中不仅可以享受清凉宜人的
温度,还能感受到大向然的鬼斧神工。图6为独山天洞内部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地貌a、b的主要成因分别为
A.流水溶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流水溶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15.研究发现,图中地貌a有此是空心状态,其原因可能是
A.内部释放气体 B.生长速度过快
C.内部存在水分 D.岩石钙含量低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极光是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现象。受剧烈太阳活动影响,2023年11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地球发生G3等级地磁暴,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在祖国北端的黑龙江漠河拍摄到了神奇的极光美景(如图7)。图8示意太阳外部大气层。
(1)极光多出现在地球大气分层的 ▲ (填名称)。有人认为,极光现象反映了地球磁场对地球生物的保护,请解释其原理。(8分)
(2)材料中的太阳活动是指 ▲ (填名称),其最可能发生在图中 ▲ (填数字)层。(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沙漠温室在传统温室的基础上后墙加厚,并加装水幕集热一地暖加温系统,大大提升了效益。研究表明,沙漠温室后墙白天接收的太阳辐射占温室接收的总太阳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会通过墙面和地面进行放热,其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图9示意新疆某处沙漠温室,该温室还有选择性通过不同波长辐射的功能,以达到最佳保温效果。
(l)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该温室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影响。(8分)
(2)与传统温室相比,简述该沙漠温室后墙加厚及水幕集热一地暖加温系统的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
之一。图10为某地理事物模式图。
(l)若此图为城市风示意图,则图中表示郊区近地面的是 ▲ (填字
母)。为减轻郊区工业污染性气体对市区的影响,请从城郊热力环流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若此图为海陆风示意图,且正处于白天,则A地表示 ▲ (填“陆地”或“海洋”)。
A、D两地此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足 ▲ 地。(4分)
(3)若此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长江径流量大于黄河,其根本原因在于 ▲ (填
名称)环节差异大;三峡大坝的建立,对图中甲、乙、丙、丁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 。
(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宜兰县位于台湾岛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 km,高约10 m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称为“宜兰浊水溪”。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兰阳平原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洪涝严重。图II示意台湾岛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图12示意宜兰县风频。
(1)说明兰阳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
(2)指出兰阳平原沿海沙丘的沙源,并比较沙丘东西坡的坡度大小关系。(5分)
(3)分析兰阳平原雨季洪涝严重的原因。(6分)
山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课走班调考
地理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D 6.C 7.A 8.C 9.D 10.B 11.D 12.B 13.A 14.D 15.C
16.(1)高层大气(2分) 原理: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生物具有危害;地球磁场使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大量流向两极(地磁极);而两极地区地表生物活动较少。(6分)
(2)日冕物质抛射(或太阳风) ③(4分)
[或答:耀斑②(4分)]
17.(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入射至温室内,温室对短波辐射没有阻挡效果;地面和墙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产生长波辐射;室内大气吸收长波辐射后升温,也产生长波辐射;为使大部分热量保存在温室内,温室对长波辐射有阻挡效果。(8分)
(2)温室后墙厚实,蓄热能力强,夜间释放热量多,保温效果好;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通过循环水泵传递给地暖管,由地暖管给土壤增温;夜晚土壤能释放更多热量,减轻冻害。(6分)
18.(l)D(2分) 建议: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建设防护林带,净化空气,减轻对市区的大气污染。(4分)
(2)陆地 A(4分)
(3)水汽输送 丁(4分)
10.(1)兰阳溪下游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不断堆积,日积月累,形成兰阳平原。(4分)
(2)沙源:河流人海处沉积的泥沙以及退潮时裸露在海岸边的泥沙。(答出一点,得2分,答
出两点,得3分)坡度大小关系:沙丘东坡坡度小于西坡。(2分)
(3)地处沿海,雨季降水丰富;支流汇人,且上游来水较快;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东部沙丘纵横,阻挡流水入海,使得涝情加重。(答出三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