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记梦》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课前诵读】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吴钩犹利?
【激情导入】
宋词之美,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苏轼词更是千古流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记梦》来感受他的情怀。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比较提高对诗词的感悟能力;
2.抓住意象,把握情感,体会诗词的不同风格;
3.深入理解苏轼思想,品味苏轼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意象,把握情感,体会诗词的不同风格;深入理解苏轼思想,品味苏轼情怀。
【诵读环节】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说过:“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完成。”三分诗词,七分诵读,就让我们在诵读中品味诗词之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清字音,读准节奏。
请两位同学通过诵读来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
这两位同学都读出了对诗词的理解。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还要读出情感。要想读出情感,这就需要知人论世,那么来看一下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大屏幕展示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江城子·记梦》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公元 1065年(治平二年)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公元 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引导学生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豪情壮志,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读的高亢有力,要读出那种豪迈之情。《江城子·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得低沉舒缓,要读出悲伤的味道。
通过知人论世,对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深情朗诵这两首词。
【品读鉴赏】
优美的朗读让我们沉醉,绝美的诗词让我们心动,请同学们再读诗词选择让你怦然心动的一句来赏析。
学生 1:我最喜欢“小轩窗,正梳妆”,苏轼通过梦境来回忆往日的温馨,梦境越美好,越能反衬出现实的悲惨。
学生 2:我最喜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一句话采用细节描写,形成凄婉哀伤的氛围,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学生 3:我最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话运用比兴手法,以大江起兴,气势雄浑壮阔,为下文写英雄人物奠定基调。
学生 4:我最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视听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副雄奇壮美的赤壁图景,营造雄浑壮阔的意境,生动传神。
【比较鉴赏】
通过大家的品读鉴赏,相信诗词之美已叩响了你的心扉,那么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风格豪放;《江城子·记梦》是一首悼亡词,风格婉约。
请大家从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来比较这两首词风格的不同。
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答案。
古人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流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请将你的发现与你的同学交流。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了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这些意象,形成了雄浑壮阔的意境。《江城子·记梦》采用孤坟、明月夜、短松冈这些意象,形成凄凉哀婉的意境。
其他组补充。请将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有感情的读出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金钥匙,那么这两首词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组代表发言:《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表达了这么几种情感: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二对周瑜这一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三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江城子·记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和现实的悲痛。其他组补充。用声音传达情感。
【配乐朗诵】
通过同学们的鉴赏分析,我们很明确的感受到了这两首词在意象、意境和情感方面的不同。
下面我们朗读进一步感受《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江城子·记梦》的婉约。男生配乐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女生配乐朗诵《江城子·记梦》。
【品味情怀】
绝美的诗词,优美的朗读,带给我们美美与共的享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情怀。请大家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苏轼。学生情动,心动,用文字来描写心中的苏轼。
学生 1:在我心目中,苏轼他是豁达洒脱豪放的。面对风雨,苏轼他没有躲避,而是手持竹杖,脚踏芒鞋,低声吟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失意,他则联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叹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将眼前的苟且活成了心中的诗和远方。无论人生将会面对什么,他始终是“西北望射天狼”的那个豪情满怀的苏轼。
学生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记梦》中苏轼也流露出来细腻感性的一面,使得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跨越千年,有血有肉起来,我得以瞥见他的内心世界。他走遍千山万水,经历过风吹雨打,从未有过丝毫畏惧和屈服。但中秋佳节仍不忘向远方亲人送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一想到自己与逝去的妻子天人永隔也只得“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想苏轼一定把他内心最温柔的部分留给了所爱之人,留给了他心系的天下苍生。
余秋雨在其散文集《山居笔记》中曾这样深情的赞美苏轼,让我们来齐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背诵环节】
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也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旷达;有“千里共婵娟”的柔情,也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他饱经风霜,备尝世间苦难,却依旧为人生歌唱,他是一个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诵读的人。最后让我们起立齐背这两首词来表达对她的景仰、爱慕之情。学生起立集体背诵,教师也参与其中深情背诵。
【课外拓展】
苏轼是一本很厚的书,我们很难用一节课把它读完。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读苏轼。
1.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方式,继续研究苏轼。
2.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余秋雨《苏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