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殖民掠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讲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是从思想文化(文艺复兴)、经济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两个方面讲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必然到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在思想上才有了文艺复兴运动。渴望财富的欧洲人开始了探寻新世界的新航路的开辟。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早期殖民掠夺也就开始了。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荷、法、英殖民争霸。三部分内容展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的史实,并探讨了殖民扩张活动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重点介绍了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英国的殖民扩张的情况,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海外殖民掠夺紧密相关。介绍了殖民者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贩卖奴隶和殖民战争,说明了原始资本积累的罪恶。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不仅具备了基本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也初步掌握了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的方法,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基地校天津外大附校的学生知识储备丰富,语言表达力强,但是本节课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同时要让学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整体性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的殖民活动、英国的殖民扩展、“三角贸易”以及荷、法、英殖民争霸的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教材,能正确说出“三角贸易”的路线以及“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过程。
3.分析欧洲殖民国家殖民掠夺的影响,正确看待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四、学习目标
能够列举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认识到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学会辩证看待历史史实。
五、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三角贸易是本课的重点。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但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教师结合《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进行讲述,并播放黑奴贸易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黑奴贸易的过程,认识到黑奴贸易的血腥和残酷。同时,通过组织学生绘制三角贸易的简略图,加深对于三角贸易的出程、中程和归程,以及所带物品,三个大洲等主要要素。
六、教学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课的难点是辩证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引导学生看到殖民扩张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两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在早期殖民的背景介绍、英国加入殖民掠夺这两个环节里埋下了伏笔。通过文字材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寻求原材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就是资本的积累。同时采用了英国经济学家的一段话让学生对于世界市场这个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除此之外,在处理辩证看待殖民扩张这一问题上,在之前的铺垫的基础上再介绍物种的交流,文化的影响等实力,进而让学生理解殖民扩张除了给殖民地国家带来了灾难和落后,也间接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中的重新分布和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再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早期殖民掠夺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这种历史进步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七、教学策略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PPT、视频播放
八、教学过程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导入:世界地图出示巴西、阿根廷、海地国旗
教师提问:这些国旗是哪个国家的?它们的官方语言是什么?为什么作为美洲国家,它们的官方语言是欧洲国家的语言?
讲授新课: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一、早期殖民
1、背景
出示文字材料:
15世纪末期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
——王斯德《世界通史》
地图: 《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设问: 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片,分析文字,说一说哪些原因促使了欧洲人开始殖民掠夺?
过渡: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踏上殖民扩张和掠夺道路的是哪个国家?
2、早期殖民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出示地图《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殖民》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概括两国殖民范围和方式的特点
3、特点
教师提问:思考,殖民扩张中为何葡萄牙主要向东,而西班牙向西?
出示地图:《新航路的开辟》
4、殖民掠夺罪行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文字材料、图片和教师讲述概括出殖民者在殖民地犯下了哪些罪行。
出示文字材料:
他们(葡萄牙)用一些廉价的小商品,如:小镜子、小刀、玻璃球、帽子等换取当地的珍贵特产,如从非洲掠取黄金、象牙、钻石……在印度和锡兰收购珠宝、胡椒……
为了尽快把妇女的耳环和项链抢到手,竟然残酷地把她们的耳朵割下、脖子砍断。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 近代卷》
图片:《在矿山劳动的印第安人》
教师讲述:玻利维亚“银都”——波托西。
文字材料:
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逮捕了印加统治者,在与印加皇帝会晤时,发起突然袭击,当场砍杀2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当印加统治者交出巨量金银之后,皮萨罗却背信弃义地将他绞死。
——《世界通史 近代卷》
图片:《在种植园劳动的黑人奴隶》
教师总结:抢夺、欺骗贸易、开采金银矿、奴役、屠杀印第安人、开发种植园、黑奴贸易
出示文字材料:
在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劫掠的黄金达27.6万多公斤;
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万公斤,白银为1800万公斤。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归西班牙所有。
——《世界通史 近代卷》
教师过渡:西、葡两国得到的数量巨大的黄金都到哪儿去了呢?
像潮水一样涌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财富 ,几乎都用来支撑战争以及购买国外的奢侈品,而真正能够使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却没有得到发展。
——《大国崛起》
过渡:在西班牙、葡萄牙强盛之际,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岛国正在逐渐崛起......
二、殖民国家争霸
1、英、荷、法加入殖民争霸
教师讲述: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
尤其使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简要介绍“无敌舰队”的船只特点)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教师讲述:简要介绍荷兰的崛起和法国的加入及三国争霸的过程。
2、英、荷、法争夺海上霸权
过渡: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展示地图《英国殖民地》
出示材料: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于桂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论纲》
三、殖民罪恶——三角贸易
过渡:殖民过程中,各国纷纷把目光盯向亚洲、非洲和美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掠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角贸易。
教师讲授: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蔗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各大的利润和廉价劳动力,也看到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黑奴贸易中有利可图,于是也加入了贩卖黑奴的活动。
1、路线
展示《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教师结合动态效果讲解起点、重点和出程、中程、归程所携带的物品。点出中程是获利最大的。
播放运送黑奴的视频片段。
学生活动: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并画出三角贸易示意图
过渡:四个世纪的黑奴贸易使非洲大陆丧失了近一亿的精装劳动力,非洲也丧失了自主发展的最佳时期,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2、
教师提问: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国家,殖民国家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前面史实的铺垫,辩证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除了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和造成落后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不仅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还促进了人种的重新分布和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车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联系。
展示图片:戈雷岛
教师介绍:戈雷岛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是殖民者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 。15-19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占领。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提问:这是为了警示人们什么?
总结: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今天不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粉饰他们的社会,用“民主”、“人权”来打扮自己,但是这段血腥的历史他们永远也洗不掉。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看上区并不多,但是要想实现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课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搜集、整理和使用资料上下一番功夫。通过授课,我再一次对备课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先看课标明确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再看目录,单元题目是什么,本课对主题“走向近代”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三看这一节课里的子标题,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分析,进行教材的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