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件(苏科版)(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3 生物进化的原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件(苏科版)(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13: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为什么能不断进化呢?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实践和思考,提出了解释生物进化的理论。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
观察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方面大量材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一、人工选择的启示
达尔文的研究是从我们司空见惯的生物变异现象入手的,他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人工选择形成新品种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
实例分析:
不同品种鸡的形成
遗传
变异
原 鸡
体形大
产卵多
皮骨黑
体形美、好斗
其他特征
肉用(三
黄胡须鸡)
卵用
(来航鸡)
药用
(乌骨鸡)
观赏用
(长尾鸡)
其他
……
人工选择
根据人们的______和______,对生物发生的______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________的过程 。
概念构建——人工选择
原鸡
变异个体
人工不断选择
(符合人类需要的生存下来)
新的品种
逐代遗传,积累加强
需要
爱好
变异
新品种
01
几个品种的鸡与原鸡相比,它们分别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02
在生活中,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的植物或动物的品种很多,你能说出其中一些品种的名称吗?
人工选择培育出不同金鱼品种
岩鸽
归巢性强,飞翔持久
羽色悦目,体态新奇
营养丰富,繁殖力强
观赏鸽
肉食鸽
信鸽
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不同鸽子品种
野生甘蓝
花椰菜
结球甘蓝
紫甘蓝
羽衣甘蓝
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植物新品种品种
二、自然选择
达尔文研究了人工选择的许多实例,发现人工选择对生物新品种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达尔文由此联想到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是什么在起着选择作用呢?
案例分析:
英国桦尺蛾的事例
英国有一个小山村,在村外的树林里生活着两种桦尺蛾,一种浅色,一种深色。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1
几十年后,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工业城市,人们发现,工厂长期排放的黑烟把树干渐渐染成了黑色。一些科学家在这个地区持续观察桦尺蛾,调查统计后发现,两种体色的桦尺蛾的数量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阅读并思考:
对象?
类型?
数量?
原因?
随机产生的变异
历年采集的桦尺蛾数量变化情况
工业污染
在不同的环境中,哪种体色的桦尺蛾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未污染区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污染区黑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工厂长期排放的黑烟对两种体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还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从1890年到1960年,这个地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规律性变化?
解释现象:
  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停息在 的树干上,目标明显,容易被鸟类发现而 ;
深色的桦尺蛾停息在 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 ,所以小山村变成工业污染区后,
的桦尺蛾占多数。
黑色
不易生存下来
黑色
生存下来
深色
桦尺蛾
浅 色
深 色
变异
环境污染前
个体多
环境污染后
个体多
自然选择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剖析桦尺蛾体色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达尔文在观察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以后,发现它们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种子或卵,然而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能存活下来的后代很少,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为获得必需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
达尔文注意到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变异现象: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综合分析,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动植物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种子或卵
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
生存竞争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过度繁殖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的现象。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什么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竞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综上所述,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原因,而环境因素则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1.(2023上·河南周口·八年级统考期中)兰花螳螂,体长3~6厘米,体色和兰花的花色一样,腹部向上翘起,从外形看(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主动选择的结果
D.繁衍后代的结果




B
2.(2023下·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已有七千年以上历史。我国南方主要种植籼稻,北方主要种植粳稻。籼稻和粳稻是由共同的祖先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_ ,进化形成的。( )
A.遗传变异 B.自然选择
C.人工选择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3.(2023·湖南·模拟预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某种农药对杀灭蝗虫的效果越来越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
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D
C
4.(2023上·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中)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可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的结果
B.营养物质获得多少的结果
C.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5.(2023·福建龙岩·统考模拟预测)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 )
A.长颈鹿选择了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变化
B.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C.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有利变异保存下来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
A
6.(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桦尺蛾数量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浅色变为深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对生物进化有意义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深色变异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