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人教版)
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大约6500万年以前,来自太阳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使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可能也是恐龙时代结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图示意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五大行星。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比地球表面温度高的行星是( )
A.①③ B.①② C.③⑤ D.④⑤
2.恐龙繁盛时期。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人类开始出现 B.第四纪大冰期结束
C.爬行动物盛行 D.地表被海水全覆盖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千米以内。据此完成3—4题。
3.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调头返回
C.向下俯冲 D.迅速爬升
4.如下图所示(线条为等压线),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顺风飞行,可判断出低气压位于飞行员的( )
A.东侧 B.西侧
C.北侧 D.南侧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所示峰林景观属于( )
A.地表喀斯特地貌 B.海岸地貌
C.地下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6.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7.图中地貌发育的一般顺序是( )
A.孤峰一峰丛一峰林 B.峰丛一孤峰一峰林
C.峰林一孤峰一峰丛 D.峰丛一峰林一孤峰
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下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 )
A.由河口向海洋变细 B.大小混杂分布
C.由海洋向河口变细 D.粗细完全一致
9.三角洲所在河段( )
A.以“V”形河谷为主 B.河谷呈槽形
C.河流落差大 D.河谷深而窄
百岁兰,是原产于非洲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矮壮,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巨大的革质叶片,叶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下图示意百岁兰的形态。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降水较多,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11.百岁兰原产地的天然植被类型应为(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荒漠
C.热带荒漠 D.热带雨林
红树林多生长于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下面左图为中国红树林保护区分布图,下图示意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12~13题。
12.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吸烟滞尘,美化沿海环境 B.抵御海浪侵袭,保护海岸
C.侵蚀土壤,塑造海岸地貌 D.调节沿海气候,加大温差
13.依据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推测其所处地区的土壤特点是( )
A.盐分高 B.空气含量多
C.含水量少 D.以砂土为主
小张同学在网上购买了海南某地的自然土壤剖面标本,部分标签不小心脱落,需重新贴上。下图为海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下列关于土壤剖面标本中标签缺失的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淋溶层 B.②为母质层
C.③为淀积层 D.④为腐殖质层
15.②层(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C.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16.土壤按照质地来划分,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下列关于这三类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故保水、保肥能力差
B.黏土颗粒较小,土壤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易于耕作
C.壤土颗粒大小适中,既透气、透水,又蓄水、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D.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暑假,某校高中生小明同学到甘肃省河西走廊开展研学旅行。研学中,他在敦煌欣赏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特景观。下面左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简图,右图为敦煌市地貌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右下角为鸣沙山和月牙泉景观)。
(1)研学中小明同学发现敦煌周边地区多荒漠和沙山景观,形成沙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主要在我国的 (填“干旱”或“湿润”)地区可见。(2分)
(2)鸣沙山就是典型的沙丘地貌景观,据图描述该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4分)
(3)流经敦煌的党河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述党河的作用。(6分)
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宇形(如下图),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1)甲、丁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图中铁路分布的主要地形部位是 。(2分)
(2)指出甲、乙、丙、丁四地中能够直接看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并说明理由。(3分)
(3)甲,乙两地中坡度更大的是 地,原因是 。(2分)
(4)简述“人”字形铁路线设计可以降低坡度的原因。(2分)
(5)北京市某校师生计划寒假赶上图所示区域进行研学考察,同学们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应按照怎样的观察顺序呢?(3分)
19.(14分)下图为我国四类天然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 ② ③ ④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天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均填序号)(2分)
(2)③代表的天然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和 气候区,该植被春季发叶, 季落叶。(4分)
(3)②代表的天然植被类型的突出特征是树叶缩小为 状,主要是适应 的环境,主要分布区域是 。(3分)
(4)①代表的天然植被类型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是 ;与图中②、③代表的植被类型相比,①D植被类型的突出特征有 。(5分)
20.(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及其性质的反映,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即成土因素)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各异,不同地方形成不同土壤。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五文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娘。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如下图)。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合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科,也寓意着中华疆域地大物博。
(1)在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中,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五色土自沿海向内陆,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填“热量”或“水分”)条件发生变化。(4分)
(2)对于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更加肥沃,而南方地区的红壤相对贫瘠,试分析其原因。(4分)
(3)目前红壤和黑土在耕作过程中都存在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请任选一例,举例说明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6分)
试卷类型:A(人教版)
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1.B 2.C 3.D 4.D 5.A 6.C 7.D 8.A 9.B 10.A 11.C 12.B 13.A 14.C 15.B 16.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12分)(1)风力堆积作用 干旱(2分,每空1分)
(2)形状如新月;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4分,每点2分)
(3)地表径流(1分) 陆地内循环(1分) 汇集地表水,提供水源,在荒漠中形成绿洲;促进水资源循环、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等。(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18.(12分)(1)80~120 山谷(2分,每空1分)
(2)丙地(1分)。理由:根据图中信息,丙地海拔高,沿途没有遮挡物,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或甲地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山峰阻挡,乙、丁两地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山脊阻挡)(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3)甲(1分) 甲地等高线较乙地更密集,因此坡度更大(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4)“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能够在保持垂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路程(水平距离),降低线路坡度。(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5)选择一个视野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1分);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1分);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1分)。
19.(14分)(1)① ④(2分,每空1分)
(2)落叶阔叶林(或夏绿林) 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 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 秋冬(4分,每空1分)
(3)针 寒冷干旱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3分,每空1分)
(4)终年高温,降雨丰沛(1分)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四季开花;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等(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0.(14分)(1)生物 水分(4分,每空2分)
(2)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贫瘠;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地区熟制为一年一熟,耕种消耗的有机质少;南方地区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耕种消耗的有机质多。(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红壤:增施有机肥;增施熟石灰,中和酸性;种植绿肥作物;适当掺沙子,降低土壤黏性等。黑土: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实行休耕、轮休等。(6分,每点2分,任选其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