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一下期4月月考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一下期4月月考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3 20:5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一下期4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一、古诗文阅读:共7题 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1教育网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本题3分)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
B.平伐其功 伐:夸耀。 www-2-1-cnjy-com
C.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D
【解析】D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
2.(本题3分)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治乱之条贯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①为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C
【解析】A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B项,“而”: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以”均为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可译为“来”。D项,“为”:①动词,担任;②动词,写作。2-1-c-n-j-y
3.(本题3分)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A
【解析】④是《离骚》的内容;⑤是赞美屈原高洁的品行,不是原因。排除这两句即可。
4.(本题10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www.21-cn-jy.com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21*cnjy*com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B
【解析】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字的含义:“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称”,运用;“容”,被容纳。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本题4分)全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首先以雎鸠的成双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其次以荇菜的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最后以对荇菜“采之”“芼之”,兴起追求淑女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2·1·c·n·j·y
7.诗中运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等手法,如“关关”“参差”“窈窕”“辗转”等,请说明其作用。
【解析】诗篇运用了双声、叠韵和叠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 每题25分 共2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都的房
李开周
很多年前,郁达夫回忆北京的生活,说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逢北国之秋已经十年了,每年到了秋天,都要想起北京,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想起“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的静谧岁月。21*cnjy*com
人的回忆往往靠不住,郁达夫离开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感觉北京很美好,却完全忘了他当年在北京居住的时候撂下的一些狠话。1924年,他给郭沫若写信说:“上北京来,本是一条死路,北京空气的怎样腐劣,都城人士的怎样险恶,我是知道的。”那时候在他心目中,北京还是“风雪弥漫的死都”。
不过郁达夫有一条回忆是可靠的——他确实曾经在北京租过“一椽破屋”。
1923年秋天,郁达夫从上海来到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开始在北大教书。那时候,他没有住处,借住哥哥郁华的房子。几个月后,他的原配妻子孙荃带着他的小儿子龙儿也来到北京,不方便再借住哥哥家了,只好在什刹海北岸的一条小胡同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一家三口住在里面。
郁达夫在北京没有买过房。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民国时代重视教育,教授的收入和地位远远高于普通人,例如北大,刚上岗的讲师每月可以拿到上百块大洋,评上教授以后最低月薪是两百块大洋,以后按年限和资历累加,最高可以挣到六七百块大洋。另外还都可以去其他大学兼课,像周作人、钱玄同、钱稻孙等人,既在北大教书,也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法政大学上课,出去讲课一小时,一般可以拿到五六块大洋的车马费,这样下来,一个勤奋的教授一个月可以挣到上千块大洋。21cnjy.com
郁达夫只是讲师,也不在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校兼课,月薪在120块大洋左右,但他写书,写文章,有稿费作补贴。他去北大之前,已经凭着留学时期写的小说《沉沦》蜚声海内外,算是文坛名家了。民国前期出版界惯例,名家出书,版税一般按15%计算,郁达夫写一部小说或者文选,首印至少一万册,定价一般是大洋7角,一算版税,也能拿到上千块大洋。他只需要攒上几个月的钱,就能在北京买一所相当不错的四合院。21·世纪*教育网
可惜郁达夫始终没有攒到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他生活奢靡,开销极大:雇听差,雇厨子,抽名牌香烟,出入八大胡同,每个月都要吻别大量的现洋。从北京到上海的特快列车,硬座25块大洋,卧铺45块大洋,郁达夫想去上海探望留日的同学成仿吾,竟然连车费都拿不出,遑论买房。
民国前期的北京房价虽然很低,但也在逐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涨,假如把钱省下来投资到房产上,其收益还是超过存款的。问题是郁达夫毫无投资理念,他不买房,也不存钱,有钱就花光。他在北大的一些同事,像钱玄同,像吴虞,过日子相对节俭,存款颇多,但是也想不到去买一套房子。
郁达夫的哥哥郁华在北京买过房,191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购买的四合院,只花了2 200块大洋,到1924年,已然涨到五六千块大洋,升值一倍还要多。可郁华买了一所以后,再有余钱就存进银行,想不到再买第二所房子作为投资。要知道那时候国内各大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息只有7%左右,虽然比现在的利息高,但是跟投资房地产的收益相比,就差得太远了。【来源:21cnj*y.co*m】
这段时间老有朋友问我民国前期北京房价为什么那么低,我想,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太笨,没有学会把房屋当成一种投资品吧。
(摘自《中国经营报》)
(1)下列对于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要写“故都的房”,开篇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他当年在北京居住的时候撂下的“一些狠话”,用了抑扬的手法。
B.北京的空气不好,北京的人也十分险恶……所以,郁达夫没有在北京买房;因此,郁达夫一直对北京的印象很坏。
C.因为当时北京的房价很低,所以,在学校给郁达夫的薪水不高的情况下,他只需攒上几个月薪水,也能在北京买一所相当不错的四合院。
D.郁达夫挣的钱并不少,因为他根本不打算在北京买房,所以生活非常奢靡,雇听差,雇厨子,抽名牌香烟,出入八大胡同。
E.在当时,房价逐步上涨,郁达夫像钱玄同、吴虞一样,没有投资理念,即使有钱,也不会去买房。
(2)郁达夫对北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请作简要概括。
答:
(3)文章说“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太笨”,如何理解“太笨”的具体含义
答:
(4)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文本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
【答案】(1)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C给1分。选BD不给分。
(2)①刚到北京的时候,对北京很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认为北京是“风雪弥漫的死都”,空气“腐劣”,人士“险恶”。②后来,尤其是离开北京后,怀念北京的“静谧岁月”。
(3)①这里的“笨”与一般的“笨”有着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的区别,这里指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没有投资意识。②“太笨”是反语,他们的智慧都用在高雅的学问上了,对于庸俗的投资,并不感兴趣。【出处:21教育名师】
(4)①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郁达夫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较高,但平时的生活过于奢靡,不去从长远打算,以致连坐火车的钱也拿不出,更不用说买房子了。这就启示我们,要注重节俭,要积累些财富,以备长远之用。②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郁达夫和其他一些教授,收入可观,但是,他们没有投资意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这就启示我们,要善于投资,让资金发挥它的最大功用,这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郁达夫在北京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北京的美丽,没有认识到北京的美好;离开北京后却感到北京的美丽。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距离产生美。这启示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从身边发现实实在在的美,并享受它。
【解析】(1)B项,纵观全文,郁达夫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过的“一些狠话”并不是他没有在北京买房的原因,且“一直对北京的印象很坏”有误,原文说“郁达夫离开北京后,感觉北京很美好”。C项,“他只需攒上几个月薪水”应为“他只需要攒上几个月的钱”,这里“钱”不仅仅包括学校给的薪水,也包括稿费。D项,“根本不打算在北京买房”于原文无据,且选项中因果关系表述不当。
(2)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基于文本,根据郁达夫在北京的经历,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北京感情的变化;然后,筛选表明郁达夫思想感情的信息并加以整合,便得到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一要结合“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有钱人(例如教授阶层)”这一小语境,二要结合上下文,三要联系文章的主题。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回答本题,一要理解文本,基于文本作答;二要联系实际,阐述自己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9.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匪来贸丝, 。(《诗经·氓》)
(2)        ,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 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 (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惊涛拍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诗文的默写,意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
第II卷
四、语言知识基础:(29分)
10.(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nuó) 倩影(qiàn) 独处(chù) 蓊蓊郁郁(wěng)
B.脉脉(mò) 悄悄(qiāo) 曲折(qū) 妖童媛女(yuán)
C.颤动(chàn) 霎时(chà) 乍看(zhà) 不绝如缕(lǚ)
D.羞涩(sè) 琐屑(xiè)
踱步(duó) 参差斑驳(cī)
D
【解析】A.“处”应读chǔ;B.“媛”应读yuàn;C.“霎”应读shà。
11.(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英年早逝的陆蠡,只给世人留下《海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刀》和《囚绿记》三本薄薄的散文集。尽管他的作品无法等同于著作等身的大家巨匠,但他的艺术价值和高尚人格是永存的。
B.陆蠡是台州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他正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风,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21·cn·jy·com
C.对真善美的追求,在陆蠡的三本作品集中有一条鲜明的轨迹,那就是童年的纯真,对家乡人和物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对祖国和人民可以为之献身的爱。
D.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D
【解析】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此处属望文生义。
12.(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9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我省将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和食品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强化食品企业主体责任。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A
【解析】B项,成分残缺,“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肺腑,催人泪下”前缺少主语“报告”。C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将“完善”改为“促进”。D项,不合逻辑,“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种属概念并列不当,“和”应改为“等”。
13.(本题3分)《囚绿记》一文的主题是
A.本文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精神,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B.因为爱一样东西到了极点,便想到把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而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才是一种真爱。
C.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D.这篇散文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作者孤独、苦闷、彷徨无助的心情。
C
【解析】A.“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在文中未体现;B.是表面内容,不属于文章主旨;D.观点错误。
14.(本题5分)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     ①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②     。
【解析】①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②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15.(本题6分)对下面一段话中的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已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解析】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
16.(本题6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学生不喜欢读经典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典有历史距离,      ,      。      ,      ,      。      ;视频技术的出现,更使得“糟改”和“恶搞”经典作品成为新风尚,这些也都可能影响到青少年的思维与表达。
①当然也有年龄因素,生活经验与理解力限制了对经典的了解
②学校与老师越是要求他们读的经典,他们就可能越不喜欢
③他们对语言和形式可能很有隔膜
④加上年轻人比较好奇,有叛逆性
⑤特别在网上,自由发表不受拘束,调侃、嘲弄和颠覆的言论方式可以大行其道
⑥反而青睐那些“恶搞”的“无厘头式”的作品
A.①③④②⑥⑤ B.②④③⑥①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①④②⑥⑤
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语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这里先后阐述学生不喜欢经典的原因和青睐“无厘头式”的作品的原因与危害,然后主要从逻辑顺序如主次之分等来判断句子的顺序,最后还可借助标志性词语如“当然”、“加上”、“反而”、“特别”等词语来判断。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氓》中女子最后的决绝,是认清了丈夫的丑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嘴脸;《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以死抗争,是认清了他们自己的处境;《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是因为他认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
“认清”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的一种识别,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有“认清”的能力。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个人体验,以“认清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全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与套作。
【解析】【立意探索】这是一道半命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文题,材料通过三个不同的例子阐释了三种不同的“认清”:《氓》中的女子是认清了丈夫;《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并非不珍惜生命,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封建环境,他们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更是认清了自己的追求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从而选择了远离官场。写作时,学生可以选择任一角度,将命题补充完整,然后再根据题目具体行文。在行文中要注重把握“认清”的表现、体现的意义等,比如写作“认清自我”,可写出认清自己的过程、认清自己之后要如何做、认清自己对个人的成长有何作用等。【版权所有:21教育】
参考例文:
认清自我
张溪涧
恋爱时的盟约、婚后的变卦,使得《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女主人公认清了“氓”的丑恶嘴脸,也认清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发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愤怒呐喊。
认清自我,敢于从泥淖中走出来,最终将是天高地阔。
认清自我的梅花,不怕苦寒的考验,拥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傲然风雪、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认清自我的翠竹,不怕风霜的打击,拥有了傲立悬崖、刚直虚心的品德;认清自我的小草,不怕黑土的掩埋,塑造了生机勃勃、嫩绿清新的形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屈原,一生都保持着真实的自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实的追求。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中,他不同流合污;在小人作祟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便是举世皆浊也要“独清”。披发行吟,是他对世俗的抗争;汨罗江畔的纵身一跳,是他认清自我的表现。
认清自我,使得屈原成为古往今来高尚道德的标杆。
婀娜多姿的杨柳,因为认清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所以敢于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在寒冷中露出柔嫩的叶芽,向大地报道春的消息,因为它知道,它那鹅黄色的嫩芽就是整个春天;天空飞翔的小鸟,因为认清自我,所以敢于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向人们展示自由的珍贵,因为它知道,它扇动的翅膀就是整个天空最亮丽的景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洒脱、豪迈的情怀,但也正说明李白能够认清自我,他明白在复杂黑暗的官场中,自己永远是个异类,与其在官场中处处被动,不如“且放白鹿青崖间”,做个逍遥自在的诗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一种生活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趣、一种心灵的放逐,但也正说明陶渊明能够认清自我,明争暗斗的官场让他厌恶,与其做笼中的鸟、池中的鱼,不如“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只有认清自我,才能在浊世中特立独行,做一个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的自己;只有认清自我,才能摒弃世俗繁杂做一个洒脱、旷达的人;只有认清自我,才能在繁杂的事务中找到一条让自己心淡如菊、品行如茶的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