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8 23: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空 气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分2课时学习,第一课时重点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空气成分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纯净物和混和物的概念。第二课时学习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和保护空气。空气对学生来说虽然熟悉,但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对初学化学的学生难度较大。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以及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对空气比较熟悉,小学自然课中也学习过有关空气的知识,但都是一些较浮浅的认识,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这个实验成功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所以操作比较严谨,否则成功率较低。但是由于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高,且学生不会观察以及观察什么?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教师演示实验,而后再由学生分组完成对比实验,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形式进行教学,即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必要的介入,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实验原理,积累实验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法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此过程中不仅得出了空气的成分,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乐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没掌握,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薄弱的情况下,设计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并认真观察现象作好记录,师生共同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这样即帮助学生积累了实验的经验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学会借助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六、教具学具:
1、实验设备:水槽(7个)、烧杯(7个)、集气瓶(7个)、导气管(7个)、燃烧匙(7个)、酒精灯(7个)
2、有关研究空气组成的视频资料
七、教学流程:
本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拉瓦锡实验分析——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纯净物与混合物——巩固练习
八、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电脑播放:资料一:身边美丽的自然景观: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漫步的人们。资料二:一化工厂附近,烟囱冒着浓浓黑烟,灰濛濛的天空,发绿的溪水,叶子发光的树木……提问:(1)从两段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出我们的生活须臾离不开清新的空气提问:(2)从刚才的视频资料中我们体会到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家了解它吗?能否试着说一说呢?导入新课:大家的描述都很好,但还不够详细、确切,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学习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空气投影一: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 学生讨论发言,并相互评价 学生代表发言 紧跟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关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新课学习。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过程 引导:空气充满在我们的周围,但是我们却看不到,闻不着,抓不住它,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又是谁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这个隐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呢?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拉瓦锡照片,阅读课本P26第1~2自然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提问:1、拉瓦锡通过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2、拉瓦锡的实验为什么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而且连续加热12天呢?归纳:密闭容器是为了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连续加热12天是让汞充分燃烧,尽可能消耗完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过渡: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空气中含氮气和氧气,今天同学们想不想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呢? 学生思考 学生阅读 学生代表回答学生讨论 通过设问,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同时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成功完成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 投影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思考:由拉瓦锡实验,我们在此实验中应注意什么?板书:注意事项:(略)展示:[实验2—3]装置图并由学生说出图中仪器名称演示实验:可燃物:红磷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分析原因吗?并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板书:(略)总结: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学生分组实验:六组:可燃物:红磷,蜡烛,硫各二组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与红磷燃烧看到的现象一样吗?能分析原因吗?总结:由于蜡烛燃烧产生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能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不会倒流。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五分之一,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联系前面的实验注意事项考虑)归纳:气密性不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都会导致倒流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拓展:若倒流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思考:剩余气体有何性质:拓展:若用蜡烛、硫实验,应如何改进?引导: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了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哪些气体呢?请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总结板书:(略)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交流学生集体阅读注意事项二遍 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小组代表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边操作边观察现象并记录。小组代表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现象不一样的原因。 学生讨论,代表交流 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及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大胆实验的能力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规范表达能力,并及时记忆。
纯净物与混合物 过渡: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其中的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纯净物。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叫混合物?什么叫纯净物?并举例说明投影三:纯净物与混合物板书:(略)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且理解概念。
巩固练习 投影四(见附件)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时查漏补缺,掌握知识保持课堂轻松和谐。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 空气
1、空气组成
(1)实验注意事项:
①、气密性更好;
②、可燃物(如红磷)的量要足;
③、可燃物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现象: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了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并上升约五分之一。
结论:
① 红磷(P)+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
②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 空气成分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及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且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更清晰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学生动手实验时间不好控制,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附件: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最早通过实验测出空气组成的化学家是( )
A 舍勒 B 汤姆生 C 拉瓦锡 D 阿伏加德罗
2、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每次五分之一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它称为“有用的空气”。这种气体为(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空气的成分: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按其所占空气体积分数由多到少排列的顺序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新鲜的空气; B 澄清的石灰水; C 液态氧 ; D 矿泉水
5、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净化后的空气、氧气; B 氮气、硫; C 石灰水、二氧化碳; D 汞、糖水
二、填空
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百分数计算,大约氮气占 ,氧气占 , 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7、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大约需要空气 L,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
8.如右图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
⑴、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该实验中,红磷过量;原因是
⑶、若红磷换成木炭粉,你认为实验能否成功?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