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64 分)
2022 年 10 月 26 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
“微笑”的太阳还有明亮的“鼻子”,是指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 据此推测,“鼻子”区域是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日冕物质抛射 2. 太阳“笑”了,你认为不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的部门是( )
A.通信部门 B.冶金工业部门 C.航天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3. 属于巨行星的天体代表字母是( )
A.C 和 D B.E 和 F C.F 和 G D.G 和 H
天文学家利用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 40 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I)周围
发现了 7 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如左图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推测宜居带内行星“宜居”的依据是( ) A.与 TRAPPIST-1 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右图为某学生绘制的天体系统的层次示意图。图中级别与以恒星(TRAPPIST-1) 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相当的是( )
A. 甲 系 B. 乙系 C.丙系 D.丁系
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观测到的玫瑰色太阳大气层是(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辐射区
太阳辐射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下列地理事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的 是 ( )
①黄河上游蕴含的巨大水能 ②我国北方地区储量丰富的煤炭
③我国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④两极地区美丽的极光
⑤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读太阳黑子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A.太阳风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光球层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干扰大气环流,使得全球天气与气候产生异常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 A.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炽热气体的燃烧 D.外部剧烈的太阳活动
2022 年 11 月 23 日 09 时 08 分在土耳其发生 6.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据当地媒体报道,包括首都安卡拉、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等多地均有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12.从理论上讲,考虑到地震波的传播性质,此时在黑海航行的船员感觉到地震时
(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仅 左 右 摇 晃 D. 仅 上 下 颠 簸
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是各种组成的简单的圈层 B.水圈是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渗透
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构成示意图”,④圈层下面有软流层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题。
人类所属的圈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有关④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铁、镍物质含量较大 B.下部界面为莫霍界面 C.平均厚度约 100km-110km D.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均匀
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 CO2、O2 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 的含量一直下降 B.O2 和 CO2 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C.O2 和 CO2 含量保持稳定 D.O2 的含量先上升后保持稳定
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 A. 鱼 类 繁 盛 B. 形 成 联 合 古 陆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我国的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晚期 C.古生代早期 D.中生代 19. 与图示③地层所处地质年代特点相符的是( )
A.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B.蕨类植物繁生 C.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D.被子植物大发展
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现代相比,中生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点是( )
A.暖干 B.冷干 C.冷湿 D.暖湿
21.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海平面上升 B.冰川范围扩大
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 D.许多生物向高纬度迁移 2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生物繁盛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显生宙→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运动→两栖动物
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生物的进化不能适应环境 C.偶发自然事件可能导致全球物种大规模的灭绝 D.生物的进化是完全随机的
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 ②地层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④生物的进化是可逆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列关于各地质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古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使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趋于一致 C.中生代晚期,形成了联合古陆
D.新生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
2019 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如下图),猛犸象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灭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
A. 多 雨 B. 炎热 C.寒冷 D.干旱 27.猛犸生活在( )
A.侏罗纪 B.第四纪 C.泥盆纪 D.石炭纪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下列城市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 A.广州(23°N) B.新加坡(1°N) C.北京(40°N) D.莫斯科(55°N)
大气中成云致雨的是( )
A.水和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臭氧 D.水汽和微小颗粒3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空气以对流为主——B 层 B.适合飞机飞行——A 层
C.地球的“防弹衣”——B 层 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C 层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逆温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有人说逆温是霾的“帮凶”。下图示意某日某地出现逆温时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32.该地此次逆温的逆温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33.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 )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 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 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34.地震波:E ,F 。(4 分)
35.不连续界面 B 是 ,依据是 。
(6 分)
36.地球内部圈层中,C 所在的圈层物质呈 状态。(2 分)
37.图中 D 主要是由 组成,岩石圈除了 D 之外包括 。(4 分)
38.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2 分)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6 分)
2022 年 3 月 23 日,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距离地球约 400 千米
的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2022 年 4 月 16 日,载有三名航
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穿越黑障(通信暂时中断区域,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 35
到 80 千米的大气层间)后,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下图为神舟十三号返回主要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下列关于空间站所处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2 分) A.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B.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C.气温随海拔上升而降低 D.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40.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脱离空间站舱段后,直接进入返回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帮助快速确定位置( )(2 分)
A.RS B.GNSS C.GIS D.Digital Earth
4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家”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舱外温度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4 分)
42.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大气( )(2 分) A.水汽含量越来越低 B.先平流运动再对流运动 C.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信
43.④点位所在的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厚度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2 分);该层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复杂多样的天气现象,其原因有二,一
是 , 二是 。(4 分)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试卷答案
选择题
1-5 BBBAA 6-10 BADDA 11-15 ADDCC 16-20 DDBAA
21-25 BBCBA 26-30 CBCBD 31-33 DBD
综合18分
34、E:横波(S波F)2分;纵波(P波)2分
35、古登堡面(2分);横波消失(2分),纵波速度突然降低(2分)
36、接近液态(2分)
37、固态岩石、岩石(2分);上地幔(顶部)(2分)
38、软流层(2分)
综合16分
39、D
40、B
41、降低-增高-降低-增高(4分)
42、B
43、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2分);
一是水汽和固体杂质多(2分)
二是对流运动旺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