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通过学习细胞器的分布于功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差异与形态结构相适应的理念,同时,还对生物膜系统进行的介绍,为后面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生命观念: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科学思维:了解分离细胞器的科学方法。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科学探索: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查找一种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利用插图模型,形象的理解细胞器的结构。
社会责任: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教学重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生物膜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生物膜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阅读课本51页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相关资料,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哪些细胞结构参与了该过程。
通过动画可以发现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最后通过囊泡到达细胞膜。说明这些结构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释放。
小组讨论:
1.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2.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
生物膜系统: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①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③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生物膜系统与生活的联系:污水处理
人工肾(透析装置)
海水淡化
练习
1、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 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提供能量
C 分泌蛋白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 分泌蛋白合成释放过程中,囊泡会与细胞膜融合
2、连接沟通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核膜使其成为有机整体的细胞器是( )
A 内质网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溶酶体
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标 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2.2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3章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该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学生认识细胞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并且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认识到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互相联系的,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内容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认识不全,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各种细胞器,认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能会认为各个细胞器是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的,通过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能理解各个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而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理解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进而认识到生物膜是一个系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通过学习同位素示踪法在分泌蛋白合成中的应用,学会观察并且能够推理得出分泌蛋白合成所需要的细胞器结构,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才能高效运作,理解人与人之间也是需要合作才能事半功倍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器及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复习细胞器的种类,不同细胞含有的细胞器不同,这些细胞器拥有特定的功能,那么它们在行使各自功能时是独立进行还是相互关联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关联。 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的学习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根据他们的合成部分和作用场所可以分为分泌蛋白和胞内蛋白(举例说明分泌蛋白和胞内蛋白) 问:分泌蛋白是如何从细胞内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呢?我们该如何去追踪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呢? 同位素失踪法(说明同位素的概念) 引导阅读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图,并结合放射性颗粒移动的流程进行解析 得出结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所涉及的细胞器之间要协调配合。 阅读课本51页思考与讨论,分析材料,推理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的细胞器及其顺序。 以材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在生命活动中细胞器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此过程中,借助动画,方便理解。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通过刚刚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的学习,各个细胞器膜之间有没有联系呀?他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通过囊泡的作用共同完成了分泌蛋白的合成,膜结构之间相互转化,因为在结构上是相似的,才能互相融合,所以我们就把这些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1.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起重要作用;2.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3.膜使各细胞器分成了小区室,使化学反应高效进行。 结合各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思考总结。 明确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以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正是因为结构相似,所以各细胞器之间才能紧密配合,完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通过学习生物膜系统,建立知识体系,把握整体意识。
总结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生物膜系统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通过学习细胞器的分布于功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差异与形态结构相适应的理念,同时,还对生物膜系统进行的介绍,为后面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生命观念: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科学思维:了解分离细胞器的科学方法。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科学探索: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查找一种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利用插图模型,形象的理解细胞器的结构。
社会责任: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教学重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生物膜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生物膜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展示常见细胞器,让学生对细胞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知道细胞器的作用。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外模平滑,内膜褶皱形成嵴,附着大量酶,结构内还有DNA。蛔虫无线粒体
叶绿体: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部分植物细胞没有,如根细胞。双层膜,内外膜平滑,内部有类囊体形成的基粒
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合成与脂质合成场所。单层膜细胞器
核糖体:蛋白质生产机器,有游离与附着内质网2种形态,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无膜。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单层膜细胞器。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与病毒。单层膜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调节植物内环境,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的坚挺。单层膜
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细胞器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 基体 溶酶体 液泡 中心体
存在 场所
结构
功能
细胞骨架:有蛋白质构成,与细胞运动、分化、分裂相关。
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实验
为什么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因为线粒体无色,不易观察。
健那绿染液为什么要溶于生理盐水中?染动物细胞,需要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实验材料为什么要用藓叶?薄,易观察。
习题:
1、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可水解自身生物大分子,产生营养物质,供生物继续,在此过程中起积极作用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2、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可以达成目的
B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类囊体
C 视野中叶绿体流动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D 健那绿可以使染色体呈灰绿色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