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8 23:24:2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A正确;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B正确;
C.兴奋的传导依赖Na+、K+的跨膜运输,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浮肿、手足抽搐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缺铁性贫血症是缺铁引起血红蛋白减少所致,镰刀型贫血症是遗传病,不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D错误。
2.【答案】C
【解析】解:A、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A正确;
B、①血浆与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正确;
C、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C错误;
D、细胞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二氧化碳从细胞内液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运输到肺泡处,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掌握各体液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的名称;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C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①为淋巴,对应于图乙中的C,②为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D,③为组织液,对应于图乙中的A,④为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C,A错误;
B、贫血症不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B错误;
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人④和③>④,C正确;
D、血浆中的营养物质必须先渗透到组织液中,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
分析甲图: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
分析乙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解答】
A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D正确;
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
C.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以及理解能力。
【解答】
A.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所以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A正确;
B.尿素是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要排出体外,不能被重新吸收,B错误;
C.肝细胞通过内环境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等成分的判断,涉及到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难度不大。
【解答】
A.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
C.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解答】
A.据表分析可知,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A正确;
B.0min 时,血糖浓度降至 75mg/dL,主要是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B正确;
C.0min 时,血糖浓度仍为 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分解,C正确;
D.0min 时,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较强,胰岛B 细胞的分泌活动较强,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以“笑气”的实例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点,意在考察考生对反射的类型、兴奋的传导方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
A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它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
C.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C错误;
D.据题干“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可知,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D正确。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解答】
分析题图: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闰绍细胞,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构成效应器,A错误;
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到b、c、d三点,这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正确;
C.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提供能量,C正确;
D.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的运动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解:A、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A错误;
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对感受体温的变化刺激做出调节,B正确;
C、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因此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能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寒冷刺激会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当体温升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A。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 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需要适宜的刺激,A正确;
B. 反射过程中,因为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单向的,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
C.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C正确;
D. 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如有意识的排尿,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A不合题意;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B不合题意;
C.学习和记忆都要将刺激产生的信号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因而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不合题意;
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是血糖水平的变化,即最重要因素,A正确;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关系,可以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错误;
C.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健康有关,C正确;
D.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几乎所有的体细胞,它们的细胞膜上都有胰岛素的受体,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解答】
A.分析题图可知,该图含有A、B、C三个神经元,A、B间形成一个突触,B、C间形成一个突触,共2个突触,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B为突触前膜,C为突触后膜,B受刺激,兴奋会由B传至C;如果A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B正确;
C.静息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首先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时,兴奋可以传到d点,不能传到b点,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 D。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
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
B.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已经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同,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的生理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PH有下降趋势,但是由于调节机制,不会明显下降,A错误;
B.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 侏儒症是因为幼年缺少生长激素,而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C错误;
D. 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A。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提高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理解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并结合题图作答。
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A为兴奋部位,而B和C为非兴奋部位。
【解答】
A.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因此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
B.图中的弧线箭头方向都是从正电位指向负电位,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是双向的,A处为兴奋部位,兴奋传导方向应为由A处分别向B、C两侧传导,即C←A→B,C错误;
D.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B。
1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人类大脑皮层的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时,伤者将不会说话,A正确;
B.反射弧中联系传入、传出神经的中间环节叫神经中枢,并非中枢神经,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然后又转变为电信号,C错误;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神经递质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作用完后神经递质分解,D错误。
故选A。
2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据图分析:某健康人早饭后的血糖变化情况,A点时,进食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的含量增加,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B点时,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又增加,使血糖含量又有所提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
【解答】
A.由图可知,A点时,早餐过后不久,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故A错误;
B.B点时,血糖浓度较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以升血糖,调节血糖平衡,故B正确;
CD.C点时,较长时间没有外源糖,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解下,体内的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故C、D都错误。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并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细胞外液叫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解答】
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其内是血浆,外面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②血浆和组织液;同理毛细淋巴管管壁也由单层细胞构成,其内为淋巴,外面是组织液,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④淋巴和组织液。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 B。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据此答题。
A.据分析可知:刺激点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
B.据分析可知:刺激点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B错误;
C.据分析可知:刺激点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C正确;
D.据分析可知:刺激点膜内外电位是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故选C。
2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X受刺激时,a点b点都为产生兴奋,故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A错误;
B.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错误;
C.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电流表会有不同方向的偏转。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并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
D.电极测的膜外的电位,t1~t2为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造成的,t3~t4电位为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24.【答案】D
【解析】略
2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解答】
A.d处有神经节故e是感受器,a是效应器,A正确;
B.在反射弧中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B正确;
C.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Ⅱ是突触后膜,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故选C。
26.【答案】(1)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2)泌尿系统; (3)传入神经; (4)b;双向; (5)突触;单
【解析】解:(3)在A图中,③所示的结构含有神经节,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4)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a、c,兴奋部位是b,该兴奋在A图③传入神经上传导是双向的.
(5)C图是A图中⑥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突触.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故答案为:
(3)传入神经
(4)b 双向
(5)突触 单
27.【答案】(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非条件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3)神经递质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4)神经中枢 a、e、d、c
(5)高尔基体、线粒体
(6)兴奋或抑制
【解析】(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反射时,兴奋从A突触小体传到B突触后膜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由A突触小体传到B突触后膜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因此兴奋只能由A突触小体传到B突触后膜。
(4)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5)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神经递质的释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过程放是一个耗能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6)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所以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非条件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3)神经递质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4)神经中枢 a、e、d、c
(5)高尔基体、线粒体
(6)兴奋或抑制
据图分析:图甲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结构,e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28.【答案】(1)胰岛A细胞 [ b]胰高血糖素
(2)胰岛B细胞 [ a]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答】
识图可知,图中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促进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b),从而使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2)血糖升高,可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a),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9.【答案】(1)③等量的溶液X、A 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 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生理盐水(乙丙组可颠倒) 
④每天给四组小鼠称重,记录下体重,并计算各组平均值,分析比较得到的数据(体重增长量) 
(3)①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体重(或生长发育)是否有协同作用 
②应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幼年小鼠 
(4)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解答】
(1)由整个题意可知丁组应是对照组,应添加的是等量生理盐水,甲组应是二者混合后的X,故应是等量的溶液X、A 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 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和生理盐水。然后每天给四组小鼠称重,记录下体重,并计算各组平均值,分析比较得到的数据,计算体重增长速率。
(3)上述实验的目的应是探究X溶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是否对生长有协同作用还是拮抗作用。
实验应选用生长状况一致的幼年小鼠,因为幼年小鼠生长速率相对较快。
(4)要求小鼠体重增长速率,需要进行简单计算,以甲组为例,甲组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两者协同作用时的效果是两者单独作用时效果的叠加,因此,5天时,小鼠体重增长的相对值是5,增长率的相对值就是1,所作的柱形图的数值就是1,乙组增加2/5=0.4,丙组3/5=0.6,丁组1/5=0.2,以此做图。舒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节;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B.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2.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 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 细胞中CO2的排出通路是③→②→①
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 浮肿、手足抽搐、贫血症都是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C.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D. C中的葡萄糖可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从而维持机体能量供给
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 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C. 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 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
6.下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7.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健康动物,在接下来的 3 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mg/dL) 75 125 110 90 75 75 75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 75mg/dL 左右
B. 0min 时,血糖浓度降至 75mg/dL,主要是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 0min 时,血糖浓度仍为 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分解
D. 0min 时,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较强,胰岛B 细胞的分泌活动较弱
8.2017年7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吸食“笑气”而引发身体机能多方面紊乱。“笑气”即N2O,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它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
B.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
C. 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
D. N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
9.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
B. 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他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C. 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10.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 下丘脑能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C. 下丘脑能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寒冷刺激会促进下丘脑分泌某种激素以调节体温;体温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这种激素
11.对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
B. 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可以是双向的
C.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D. 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3.美国医学杂志《梅奥诊所学报》刊文称,即使在保持能量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糖食物仍然较其它食物更易引发Ⅱ型糖尿病。下列有关糖尿病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B. 胰岛素可以通过降低血糖,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 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健康有关
D. 肝细胞、脂肪细胞、胰岛A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
14.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15.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6.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B. 过敏反应,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 侏儒症是由于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衡
D. 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1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8.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弧线可表示局部电流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19.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类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伤时,患者将不会说话
B. 反射弧中联系传人、传出神经的中间环节叫中枢神经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将神经递质运至突触后神经元内
20.下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 B点时,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 C点时,血糖浓度接近基础血糖水平,没有相关激素调节
D. C点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正在水解,补充血糖
21.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2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动作电位,此时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 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 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主要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24.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 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体内各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C. 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完成的
D. 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2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B.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 切断d、刺激b,能发生反射
D. 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