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一学期丽水发展共同体12月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新冠病毒导致很多患者嗅觉失灵,这是一个医学事实,也是一个有哲学“味道”的事件。新冠
病毒感染鼻腔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细胞。可用于向嗅球发送气味信号的轴突的数量急剧减少,
进而引起患者的嗅觉感知减弱或完全丧失。新冠病毒大流行精准打击了现代社会系统。全球化模式
下,新冠病毒“使各地的医疗系统、社会管理系统、经济运作和相关物质资源系统猝不及防而陷入
困境,使传染病由单纯的疾病问题变成了社会、政治和经济互相叠加的问题”。
不仅如此,嗅觉失灵还标志着现代系统“祛魅”的再度深化。“眼耳鼻舌身”对应着“视听嗅
味触”的感知体验,视觉和听觉关联着光波和声波的“形式”,通常能如实表征环境中的对象和属
性。相比之下,味道至今仍是可疑之“魅”:嗅觉、味觉和触觉三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环境中的
化学“质料”与主观心理预期发生互动,才让我们拥有丰富的味道体验。味觉是奇特的,因为舌头
能提供的,只有咸、甜、酸、苦、鲜和金属味。然而我们在品尝美食时,却能感知松脆的酥饼、软
糯的玉米和甜腻的蛋糕。舌头没有酥饼、玉米或蛋糕的味觉感受器,这些可识别的味道,也不能从
基本风味中炮制出来。味觉的感知对象是“风味”而非“味道”。丰富的味道,必须借助触觉和嗅
觉。
嗅觉与视听感知系统不同,嗅觉受体直接接触环境,不仅是环境物质进入身体的“守门人”,
在寻求配偶、躲避危险、调节情绪和唤醒记忆等方面,嗅觉更是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学上有一种“普
鲁斯特现象”,说的是气味能够唤醒久远的回忆。嗅觉是唯一不经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感知系
统,气味记忆因而持久不衰,这大概是普鲁斯特现象形成的原因。难怪诗人北岛会写道:关于北京,
首先让我感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味道有赖于我们主观的“心理建设”,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却是越来越“没有味道”。事情就像
毕·威尔逊指出的那样,现代人的饮食往往在一种“感官断线”的状态下进行:你用手机下单一顿
晚餐,食物藏于包裹内送达,在准备吃下第一口前,你闻不到甚至看不到它们。
(摘编自王球《作为祛魅的“祛味”》)
材料二:
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特定的唤觉表达,已经认识到嗅觉的多种场合运用。
鼻子作为嗅觉器官,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如《荀子·正名》的“香、臭、芬…自以鼻异”,
《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都提到了鼻子对气味的辨别功能,显示
着人们对嗅觉机理进行的初步探索。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 学年第一学期丽水发展共同体 12 月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D(“崇尚声音的殷人却不用气味来歆神”错。原文“殷人崇尚用声音来祭祀,先演奏而飘荡起乐
声,待音乐演奏三段,然后出庙迎牲”,演奏音乐是祭祀的前奏,最终还是出庙迎牲,用气味
祭祀。且殷人崇尚声音来祭祀,不等同于殷人崇尚声音。)
2.B(“嗅觉才能使人们的记忆持久不衰”错。原文“嗅觉是唯一不经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感知
系统,气味记忆因而持久不衰”,说明嗅觉的生物特点使气味记忆长久,“才能”过于绝对化。)
3.A(A 体现了先秦嗅觉表达的丰富性。B 侧重描述气味载体,而不是气味的表达。C 体现了嗅觉用于
政治外交场合。D体现了嗅觉的饮食文化。)
4.①运用视、听、嗅、触等多感官享受美食,体会舌尖美味。
②不只依赖视觉、听觉,尝试用嗅觉唤醒记忆,感受生命的情味。
③多进行烹任等家务,少点外卖,愉悦视觉和嗅觉,享受舌尖美味和生活趣味。
④把散发馨香之物用于馈赠或者佩戴于自身,感受愉悦气味和人间情味。
(评分标准:一点 1 分,四点 4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5.①能直观表达人们对香味的喜爱和对臭味的厌恶。
②具有趋利避害的效果,体现行善与行恶的不同结果,人们用以警戒规范自身。
③用馨香代表美德,用腥臭代表侈靡生活,能体现人们赞扬向往美德,批判恶行的价值取向。
④是嗅觉文化的体现,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评分标准:一点 1 分,四点 4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6.A(“作者在那个香雪生活的山村里短暂地生活过,……‘我’也正是在那里结识了香雪”错。香
雪是作者在其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7.B(两者并未形成对比,小说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
8.①主题上:小说设置了大山内的小山村(台儿沟)与山外的城市文明相对立的“文明与愚昧的冲
突”问题。②情节上:铅笔盒是“外来者”,小说中香雪勇敢地踏上火车,追寻铅笔盒,使原本
羞涩腼腆的人物勇敢地跨出人生的重要一步。③人物上:小说中的高大英俊的列车乘务员是台儿
沟的“外来者”(或者其他乘客,比如女大学生);而“香雪”是台儿沟姑娘们中的“外来者”,
她对象征知识与文化的铅笔盒的追求,正体现其勇敢执着的人物形象。
(评分标准:一点 2 分,三点 6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的“虚构”应建立于“真实”的基础上。如《哦,香雪》中香雪所处的环境和人物原型,
女孩们对火车的渴望等,都有现实的基础和依据。②小说要注重用“虚构”反映和超越“真实”。
如作者在《哦,香雪》中虚构了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故事,
更好地表现了时代特点和主题思想。③小说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才能让小说既能充
满艺术感染力,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哦,香雪》这样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
(评分标准:一点 2 分,三点 6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QQABDQQUggAIQBBAARgCQQEoCgIQkBECAIoORAAEsAAAwAFABAA=}#}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BCF(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
启发也勇。结合上下文可知,“三行”指前句阐述的人的三种德行,不能断开;后四句结构一致,
形成排比句。)(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书》指《尚书》,又称《书经》,儒家经典,六经之一。)
12.C(“不厌”意为不满足,“能诚”意为能引以为戒,选项曲解文意。)
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
心思专一。(定语后置句,1 分;“黄泉”,地下的泉水,1 分;“一”,专一,1 分;句意 1 分。)
(2)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
为贫穷而怠慢道义。(“折阅”,亏损,1 分;“市”,交易、做买卖;“怠”,怠慢、懒惰,1
分 1 分;句意 1 分。)
14.①不断学习;②勤于修身,品德高尚;③淡泊名利、深谋远虑、珍惜名誉、勇于为理想献身。
(评分标准:一点 1 分,三点 3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荀子·修身》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要用它来省问自身;见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忧惧地要
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
己身上,一定像灾害在身一样痛恨自己。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
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谄媚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
敬老师,亲近朋友,因而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
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批评自己,极其不贤却想让人家认
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
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这种人
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来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来附
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错的当作对的,把对的当
作错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的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作反复无
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作大贼。
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心反省就会看轻外物。古
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
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
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怠慢道义。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
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
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鸟龟和六匹骏马那么大呢?然而,瘸腿
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
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即使起出常
人,也不会很远。
尊敬老年人,那么壮年人也就来归附了;不使固陋无知的人困窘,那么通达事理的人也就
汇聚来了;在暗中做好事而施舍给无力报答的人,那么贤能的人和无能的人都会聚拢来了。人
有了这三种德行,即使有大的过失,老天恐怕也不会毁灭他的吧!君子追求利益会有所忽略,
但很早就会远离祸害。君子会惶恐地避开耻辱,但实行礼义的道理则很勇敢。君子即使贫穷也
志气广远,即使富贵也会身体恭敬,即使安逸,血气也不会怠惰,即使劳累,容貌也不会干枯,
{#{QQABDQQUggAIQBBAARgCQQEoCgIQkBECAIoORAAEsAAAwAFABAA=}#}
即使发怒,也不会过分剥夺别人,即使喜乐,也不会过分给予别人。君子贫穷而志气广远,因
为尊崇仁德;富贵而身体恭敬,因为要减弱威势;安逸而血气不衰,因为选择了跟从理;劳累
而容貌不干枯,因为爱好文雅;发怒而不过分剥夺,喜乐不会过分给予,就是礼法胜过私欲。
《尚书》说:“不要有私人的爱好,要遵行圣王之道。不要有私人的厌恶,要遵行圣王之路。”
这是说君子能够用公义胜过私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C(“自我嘲笑且不乏苦涩,表达内心的愤懑”错。应是自我调侃中见其心胸之开阔。)
16.①首联“自笑”“荒唐”可看出一种对平生遭遇的伤感与自嘲之情。②颔联,他初到黄州见“长
江绕郭(城)”“好竹连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寻找到了自己的独
得之乐。③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展现其心胸开阔与旷达之情。④尾联,写
无功受禄的惭愧,质朴自然。(评分标准:一点 2 分,三点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 6 分)
1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评分标准和参考详解
18.①与日俱增 ②海纳百川 ③标新立异
【参考详解】第①处,语境指关注度越来越高,可填写“与日俱增”。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
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第②处,语境形容气度,后句有“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
型和多样的风格”,可填写“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指大海可以容得下白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
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第③处,语境“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
强调与众不同,可填写“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原义为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
解;后来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评分标准:一处 1 分,三处 3 分。)
19.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
文学发展的意愿。
【参考详解】①语序不当,“通过”是介词,“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是其宾语,“通过”
应放在句首;“引导并接纳”不合逻辑,应先“接纳”再“引导”。②成分残缺,“表达”后缺少
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尾加上“的意愿”。(评分标准:找出并改对一处 2 分,两处 4 分。)
20.①构成:利用谐音仿和相类仿得到“网罗文学”。借助“罗”谐音“络”,从“网络文学”容纳
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方面归纳为“网络文学”。②表达效果:仿词修辞的运用,
别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网络文学包罗之广,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评分
标准: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评分标准和参考详解
21.C(原句中的“奸诈”指动物学家的测试方式,说明这次的实验测试和之前的测试不同。此处“奸
诈”属于贬词褒用。C 项的“奸诈”指“我们”对付敌人的计策,是贬词褒用。ABC 三项的“奸
诈”均是贬义词。)
22.①很多人认为有 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 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参考详解】根据“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和“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可推知①应填写的内
容是一般人的看法。根据“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
人”可推知②应填写的内容是主人看到背面的内容。根据“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和“动物学家
{#{QQABDQQUggAIQBBAARgCQQEoCgIQkBECAIoORAAEsAAAwAFABAA=}#}
的结论是”可推知③应填写的内容是动物学家根据实验做出的结论。(评分标准:一处 2 分,三处
6 分。)
四、作文(60 分)
23.作文解读:
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作文时需要探究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一中泰戈尔用形象的语言
来阐述“错误”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强调“错误”不可避免,甚至是寻求“真理”的必要条件,
一味地拒绝一切错误,也就会失去寻求真理的途径,告诫人们应该正确面对人生的“错误”;材料
二这则俗语的关键词是“一着”,指的是“关键的那一步”,如果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
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如果“不慎”地对待关键的“一着”,就会造成“满盘皆输”的
后果;如果对那个“关键的错误”关上了门,也可能关上了走向“真理”的门。因此,要辩证分析、
深刻理解关键概念“错误”。错误有两种:有一些是尝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错误,这些错误甚至是寻
求真理、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有一些是需要竭力避免的,那些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一旦处
理不当,会导致崩盘。生活难免不犯错误,但不能回避错误,尤其是不能回避那些决定着全局的关键
的错误,因为真理往往蕴含在错误之中,那些关键的错误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上的重要借鉴。
参考立意:
①回避错误,就是在拒绝真理。
②敢于犯错,敢于实践。
③拒绝错误,是通往成功的绊脚石。
④在犯错中走向成功。
⑤不要怕犯错,但要慎待错误。
评分标准:
第一档 (55-60)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在理解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
的关键词句,辩证思考“错误”,如何看待失误,并能进一步理清“错误”与“真理”、“关键错
误”与“失败”的逻辑关联,清晰地建构内在联系,做出深刻分析。
第二档 (50-54) 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结合两则材料,紧扣关键概念“错误”
展开分析,阐述生活难免不犯错误,这些错误可以是寻求真理、获取成功的条件,要正确看待“错
误”,并能辩证思考“关键性错误”的重要性,较清晰地建构内在联系,做出分析。
第三档 (45-49) 理解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辩证思考“错误”,如何看
待失误,分析错误对寻求真理、获取成功的价值,及思考“关键性错误”的重要性,有自己独特的
理解和思考。
第四档 (39-45) 理解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思考“错误”价值,谈说如
何看待失误,并能尝试思考“关键性错误”的重要性,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档 (38-30)仅联系一则材料,合题,只谈错误对寻求真理、获取成功的价值,或“关键性
错误”的重要性,字数不足 800 字。
第六档(30 分以下)文体不明,脱离材料,另起炉灶,且字数不足。
{#{QQABDQQUggAIQBBAARgCQQEoCgIQkBECAIoORAAEsAAAw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