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升序》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送东阳马升序》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09: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送东阳马生序》-----我要知
科目:八年级语文(下) 主备人:cys 课型:新授课 时间:
一、【题目解读】
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三、【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作者简介】
(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 (朝代)著名文学家。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主修《元史》,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 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五、【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年(1378),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六、【思路点拨】
得书之难
送东阳马生序 从师之艰 总括句:
求学之苦
24.《送东阳马生序》-----我想问
八年级 班 组 教师: 时间:
一、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二、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你还有哪些疑问?
24.《送东阳马生序》-----我要说
科目:八年级语文(下) 主备人:cys 课型:新授课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对比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了解作者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三、【精讲释疑】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2、第一段说作者幼时借书抄来读,其原因是什么?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段多出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四、【引导点拨】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四、【课堂小结】
学习是件非常艰苦的事,没有坚强的意志,刻苦勤奋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希望同学们能从宋濂艰苦的求学经历中,受到启迪,做个一心向学的人。我们还要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能珍惜幸福生活,做个积极进取的人,为了家人更是为了自己。
五、【知识拓展延伸】
7、你与宋濂相比,在学习条件与学习精神上,有哪些不同?你得到哪些启发?
24.《送东阳马生序》-----我会做
科目:八年级语文(下) 主备人:cys 课型:新授课 时间: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翻译加点的字。
①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 ②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_ ③录毕,走送之_________
④或遇其叱咄____ ___ ⑤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 ⑥俟其欣悦_________
⑦烨然若神人_________ ⑧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 ⑨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
2、翻译。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依次从______、住、食、______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___ 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5、像作者这样勤奋刻苦的故事,在古代还有很多,你能说几例吗
【拓展延伸】 积累劝学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