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我要知
科目:八年级语文(下) 主备人:cys 课型:新授课 时间:
一、【题目解读】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范仲淹被贬邓州,应老朋友滕子京所托,写此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胸襟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友。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2、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法
3.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作者简介】
,(1009-1072),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当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四、【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贬放邓州,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也被贬到安徽滁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的琅琊山游玩。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与山上。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取名“醉翁亭”,并写下这篇千古流芳的美文《醉翁亭记》。
五、【思路点拨】
位置及名称由来
醉翁亭记 写景 寄情山水
游乐图 与民同乐
醉游归来
28、《醉翁亭记》-----我要说
科目:八年级语文(下) 主备人:cys 课型:新授课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精讲释疑】
1、思考回顾: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描绘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绘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游乐图。
2、第一段最后写“醉翁之意不在于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文中反复出现“醉”与“乐”,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引导点拨】
4、本文写作者饮酒,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的境界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即先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山水之乐”——游山情形——宴罢醉归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五、【知识拓展延伸】
欧阳修虽然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