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刘禹锡据说当时他被贬到安徽,按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他是个典型势力小人。他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三间小屋。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美好景观写下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还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将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的小屋,既没有山也没有水。
在半年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被一个小小策知县搬家折腾三次。激怒愤慨之下,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学生齐读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
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
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
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当一回刘禹锡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绿,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优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地笑道):……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后来永贞革新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他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元和九年十二月,被召回长安。次年三月,他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放为连州刺史。十四年之久他又被召回长安,又写下这首诗《再游玄都观》。
他始终不屈。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他与白居易在洛阳共创了词牌名《忆江南》。
刘禹锡和柳宗元并称“刘柳”。
刘禹锡和白居易并称“刘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
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
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
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呢?”诸葛亮:
扬雄:
孔子: 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
有名的先贤
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 陋室铭
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水——龙灵山——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