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长春市绿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上册1-5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②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③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
④“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②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
③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
④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7:2:1的投资基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⑤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材料三:
①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
②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
③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
(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
B. 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
C. 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D. 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
B. 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C. 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
D. 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
B. 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
C. 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D. 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
4.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小节所举事例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儿,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了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包扎所“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可见战争环境下医疗条件的简陋。
B. 新媳妇一开始不肯借被子,主要是因为小通讯员不善言辞,不擅长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C.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小通讯员是为了保护他们,才被手榴弹炸伤的。
D. 护理伤员时,新媳妇红了脸,只同意做“我”的下手,在给通讯员擦拭身子时却丝毫没有忸怩之态,因为小通讯员的敢于牺牲使她产生敬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安详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平和,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B.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我”的所知有限,没有对通讯员第一次借被子碰壁及牺牲情景进行正面描写。
C. 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物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 《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倾向。
8.“破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分析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9.《百合花》与传统的战争题材作品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公孙丑上》第三章,有删减)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第四章,有删减)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公孙丑上》第五章,有删减)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公孙丑上》第六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德行 A仁者B王C王不D待E大F汤以G七十里H文王I以J百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敖”,同“遨”,闲游之意。这里的“怠敖”之人即后文所说的“自作孽,不可活”之人。
B. “由是观之”的“是”,指的是代词“这”,与《老子》四章中“自是者不彰”的“是”字含义相同。
C. “贼其君者也”的“贼”,指伤害,与《墨子》“贼爱其身,不爱人”中的“贼”字的用法不同。
D. 四海,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材料二里的“天下”亦有国境之内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孟子指出依靠武力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需要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而以德征服却可以使人心悦诚服。
B. 材料一,孟子指出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因此能做到天下无敌,那么称王就是理所应当的事。
C. 材料二,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的仁心,因而仁政也应是天经地义的。
D. 材料二,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4.孟子认为君主想要称霸天下,做到天下无敌,可以怎样做?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情与景相兼相融,虽情感悲戚,景象凄清,但语言晓畅,气韵生动。
B. 上片主要写作者和好友在中途分别的场景,下片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感情。
C. 词篇描写离别,用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等直接表现离人的辛酸。
D. 结尾句描写了词人的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凝聚在深沉的眼神里,耐人寻味。
16.葛长庚的词讲究语言凝练,工于推敲。请结合本词内容选取两处简要赏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气氛,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这个道理。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 ① ,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 ② ,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 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霉”,令人心生抵触。但是, ③ ,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霉”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
B. 我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合作”的问题。
C.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岂不冤枉!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关于雪的诗歌__A_,在古人眼里,( ①)。一则,雪代表着圣洁,象征着 _____B____的灵魂。二则,雪是庄稼的“护身符”,不仅可杀死一些在表层越冬的害虫,而且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高,融化后能增加土壤的水分,供作物生长。三则,雪能吸收灰尘,净化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② ),能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四则,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天然饮料,古代的____C_____常将枝头新雪扫下煮沸沏茶。
大雪时节,寒风瑟瑟,雪花飘飘,气温骤降,容易感冒。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易受寒邪的侵袭,( ③ )。
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来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季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俗话说:“三九补二冬,来年无病痛。”
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登顶珠穆朗玛峰,是很多登山队员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要经过多年从身体到心理的准备,还有不菲的经费投入。湖南登山队的范江涛、谢如祥,就是其中的两位。可就在离登顶就差400米,且身体状态正常和氧气充足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放弃。2023年5月18日晚8点20分左右,范江涛等人攀登到珠峰海拔8450米的位置,看到有一个女性登山者倒在那里。不救,她只有死路一条;救,自己就要放弃登顶。两人没有过多的犹豫,经过4个多小时的救援,终于将生命垂危的攀登者安全救到营地。
“营救最艰难的是决定要放弃自己多年的梦想”,但范江涛、谢如祥并不后悔,“救人是比登顶更重要的事”。他们的选择,虽然放弃了一次圆梦良机,但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更传递了一种精神力量,完成了精神层面一次更成功的“登顶”。
读了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长春市绿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答案】
1. D 2. C 3. D 4. 【参考答案】内容上,证明观点“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传统的阅读方式更有优势”;结构上,引出下文观点“‘碎片化’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方式的优劣无法一概而论”(其他说法合理也可给分)。 5. 【参考答案】首先,通过例举移动阅读现象引出“泛化阅读”(并指出泛化阅读没办法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答出括号前的即可给分);其次,分析这种阅读方式形成原因以及后果;最后从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的优化以及阅读形式等3个角度分析如何阅读。
6. B 7. A
8.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表现了小通讯员的腼腆、执拗、稚气、淳朴;
②第二次表现普通农家妇女对战士的爱,体现了人物高尚淳朴的精神风貌。
9. 【参考答案】
①选材上,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将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通过担架员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
②叙事上,没有采用宏大叙事,以小见大,用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品质,揭示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③情节上,不以情节取胜,采用散文化、抒情化的写法;
④主题更多元化,除战争主题外,还展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和普通人的人性之美。
10. 【参考答案】CFH 11. B 12. D 13. 【参考答案】(1)不如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
(2)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不是厌恶他的哭声而这样。
14. 【参考答案】①依靠道德,施行仁义。②尊重任用贤能的人,给予一定职权和地位。③对于耕田的农民,减免赋税。
15. C 16. 【参考答案】①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②用“春”字“暮”字勾勒最叫人伤神的时令;③用“沃”描写分手远去愁肠回绕的痛楚;④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表面上是说夜将尽,实际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
17. 【参考答案】①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②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③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18. 【参考答案】①适逢梅子成熟
②转眼下起雨来
③“梅雨”也有可爱之处 19. B 20. 【参考答案】①前三个分句只用量词,说明这样的古镇、园子、巷子,在江南很普遍;
②后面四个数量词连用,让伞、桥、路、书等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具有画面感,并且语气舒缓,跟江南温婉的意境吻合;
③量词和数量词的灵活使用,使语言表达灵动,富有变化。
21. 【参考答案】①雪是吉祥的征兆
②雪水亦是一味良药
③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
22. 【参考答案】A.数不胜数
B.一尘不染
C.文人雅士 23. 【参考答案】因为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所以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
24. 【参考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