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
这部名著是——《水浒传》
文学常识
元末明初
农民起义
章回
四大名著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明 吴承恩
明 施耐庵
清 曹雪芹
施耐庵, 时期的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 体小说。
施耐庵生平
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
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为避祸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
《水浒传》书成后,民间广为传阅。朱元璋看到此书后很生气,很快施耐庵被捉,关进刑部天牢。后来在刘基的帮助下,托病就医被释放,由其弟子罗贯中接到淮安暂住养病,并继续整理《水浒传》。不久施耐庵去世,遗体安葬在淮安,后迁移到兴化白驹场施家桥。
施耐庵惩恶
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尔后像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
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了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服众泼皮的情节。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作有《宋江36人赞并序》。《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创作出了《水浒》。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的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时代背景
小说
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主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
要
素
人物(核心)
情节(骨架)
环境(依托)
主题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分章回叙述的长篇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清代章回体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的高峰。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节
故
事
情
号外!号外!
原东京80万禁军教头林冲叛上梁山!
震惊!震惊!震惊!
林冲其人
1、家有娇妻,温柔体贴
“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
2、京城有房,手头宽绰
房在市中心,家中有使女
花一千贯(相当于现人民币375000元)买一把摆看的刀
花钱打点差拨、管营等,刺配期间还能喝酒吃肉
宋朝时候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也就是一千文铜钱。宋徽宗时期一石米的要价是650文钱,宋朝的时候一石米约合现在是66公斤,按照现在超市里面最便宜是每公斤2. 5元的米来换算的话,宋朝时候一担米是165元人民币。那么照此公式来换算的话,一元人民币是相当于当时的四文钱。一贯钱也就是人民币375元钱。所以,林冲花了一千贯钱,买的那把刀也就是人民币375000元。
这样一个人为何会落草为寇呢?
看施耐庵为我们独家揭秘!
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生活富裕美满,本无造反之心。然而他的上司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蓄意霸占。高衙内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指使他的手下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诱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诈说高俅要看刀,引林冲带宝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乘机诬陷林冲图谋行刺,把他送入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逑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下。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被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赍发 投奔 玷辱 模样
酒馔 尴尬 连累 髭须
提防 洗漱 消耗 解腕尖刀
盘缠 彤云 仓廒 朔风
毡笠 拽 庇祐 草帚儿
掇 屋檐 央浼 肐察
搠倒 剜
读文正音
jī
áo
zhuàn
gān gà
zī
měi
shuò
dī
mú
bèn
diàn
hào
zhuài
bì
lěi
shù
pán chán
tóng
zhān
zhǒu
duō
yán
gē
wān
shuò
wàn
解题
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故事发生的地点
结合图片,理清情节结构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
草场交接
结合图片,理清情节结构
逼上梁山
刺杀仇敌
亲闻阴谋
出门沽酒
【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
第二部分(2-5节)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三部分(6-9节)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人 物 分 析
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①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高俅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的狠毒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从此处可以看出林冲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差异。试联系小说的情节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
② 心地善良,侠肝义胆。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时,还“常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心地善良,行事侠义。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外,还有心地过于善良的原因。
③ 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因此可看出林冲刚猛激烈,疾恶如仇。
④ 做事细心,考虑周到。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由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个心细的人。
思 考 并 讨 论:作者塑造林冲这个人物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三是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主题思想
故事看到这,各位看官,你们如何看待林冲的落草为寇呢?
如果你是林冲,走到哪一步会反?
1、娘子当街遭人调戏
2、被好友诓骗,娘子险些被强暴
3、遭陷害误入白虎堂
4、发配途中屡遭欺压,险遭杀害
5、山神庙前得知真相
林冲为何一忍再忍,他在害怕什么?
忍辱求安,随遇而安,幻想安稳
希望能安稳地把日子过下去
对体制心存幻想,没有勇气决裂
对社会强权法则的认可和遵守
想做奴才而不得
社会地位:
家庭境况:
个人性格:
个人遭遇:
统治集团内部成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美满幸福的小康之家
安分顺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惨遭无休止的迫害
统治集团内部的安分成员却因内部的倾轧与迫害“落草为寇”
官逼民反
“最不可能上梁山的人上了梁山”
忍
逼
反
是什么让林冲的性格从 “忍”到 “狠”转化的?
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逼”
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
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
环 境 分 析、
自然环境中的风雪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雪初起)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雪正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下的更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风 雪
隔门 偷听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厅
投 宿 庙中
大 石 倚门
身 寒 沽 酒
赏析风雪的作用。
风雪(自然环境)作用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烘托出林冲孤独,悲壮,勇敢的英雄形象)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作品中在写风雪的同时,多次提到“火”,有什么作用呢?
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
①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看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交割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生起“焰火”来了。
②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沽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
③等到林冲沽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冲天的大火。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可见作者所描写的火,作用有三:
①衬托风雪之大。“火”越是不断地出现,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的刺骨,雪的猛烈。
②表现人物性格。通过林冲对火的态度表现了林冲的性格。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火,作者不断地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的大火燃烧之时,也正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到来之时。
“风雪”这一典型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知识链接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环境
对情节
对人物
对主题
烘托人物性格;反映了人物的心理;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暗示人物的身份。
暗示、烘托或升华了……的主题。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开头:呼应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中间: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结尾:呼应开头或标题。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四、突出主题。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揭示主旨,这一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
细 节 描 写
细节描写是怎样的一种手法?
细节描写
是文学作品对人物的
一种手法
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
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
细微事件的情况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非常丰富、细致的,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透露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主要细节有:
① 茶酒店密谋,小二偷听。
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 买酒前后。
文中对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得非常详细,出门买酒前,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买酒回来看见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林冲的细心缜密,又说明了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虞候等人缜密的杀人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
③ 投宿山神庙。
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虞候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
④ 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习惯。
林冲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沽酒时“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最后在仇人逼上门来时,才可能“挺着花枪”冲出去。“刀”与“花枪”在文中反复出现,也使故事发展合情合理。
⑤ 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很重要。
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与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是往东走,就在同一时间陆虞候等人从西面来到草料场放火,正好不会遇上林冲。
(1)情节构思,匠心独运。
① 惊险悬疑,引人入胜。作品起初不明写陆谦等人的密谋,只是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一点线索,引起人们的猜想和推测。中间叙述管营对林冲的抬举,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悬念。最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把阴谋全部揭穿。这样布局,波澜起伏,曲折离奇,能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本文巧妙的构思,形象真实,试加以分析。
② 结构谨严,前后照应。例如,关于火、武器、草屋、吃酒的描写,前面写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后面写草料场起火,才会使人相信是有人故意纵火而不致误解是火盆失火;前面写林冲买了解腕尖刀,去草料场又带了尖刀,拿了花枪,后面写报仇雪恨正是用这两件武器;前面写草屋崩坏摇动,后面写被大雪压倒;前面写老军借给林冲酒葫芦,介绍酒店的所在,后面写林冲去酒店沽酒,就显得自然、合理。
(2)性格刻画,真实可信。
作者在本文中用针脚细密的笔墨写出了林冲思想性格演化的历程,步步架设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轨辙,真实可信。他的思想经历了忍辱─怒起─平息─反抗的过程,他不是突
变,而是渐变;他不是自身含有反抗的要求,而是环境把他逼上梁山。正因为如此,林冲的性格是充分个性化的,具有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风貌。
总结全文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鲁迅先生曾盛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的“神韵”。其实,他《祝福》中的四次写雪也值得一赞。请你找出来,品味其作用。
布置作业
阅读经典,光亮人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