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对静摩擦力进行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分析
过去的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认为这节课没公式,不重要。所以我想通过这节课教育学生方法的学习在物理里面和公式等知识一样重要。更要教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这些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摩擦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通过本节课学习后,大家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展示2023年冬奥会滑冰、滑梯、冰壶、滑雪橇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摩擦现象
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设疑:(第三张幻灯片)(1)杯子和沙土受重力吗
(2)杯子和沙土相对木棒处于什么状态 (3)杯子和沙土相对木棒有怎样运动趋势 (4)杯子和沙土未掉下来,说明还受什么力 学生活动:用手先是水平撑起拿起一本书,然后逐渐加大手与水平方向的倾角,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如果要掉下来它可能会朝哪个方向运动?书有怎样
运动趋势
怎样判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呢?
一般可采用假设法判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个方向运动,此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学生阅读p57页,给出静摩擦力定义。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一、讨论静摩檫力产生的条件:
(以上面的例子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③触面粗糙
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③相互挤压
④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练习
二、静摩擦力的方向:1、作用点:接触面2、方向:毛刷实验演示
利用毛刷来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层层引导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三、静摩擦力的大小:
师生讨论:静止在地面上的讲台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以推桌子为例说明静摩擦力大小。
当物体相对静止时,木块所受静摩擦力与外力等值反向,且随着引起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F静=F。
学生活动: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静摩檫力会变化,不是一个定值,有一个最大值fmax)教师总结:“静摩擦力有一个变化范围0<f≤fmax,其中这个最大值(fmax)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要拉动物体,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情景设置:教师:如果我想推动桌子,但是我的力就这么大,请同学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可以推动呢?
学生可能回答:“如果桌子轻一些”、“地面光滑些”、“接触面小一些也许就能推动了。”
总结: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正压力、接触面积有关。
下面就探究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在这里有几个变量:最大静摩擦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正压力、接触面积。
运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进行探究第一组:正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
实验器材(木块、一个有一段有砂纸的木板、弹簧测力计)第二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正压力改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