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实验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文综地理(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宝鸡实验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文综地理(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09:08:11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联考
文科综合试卷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水穿秦岭,天河润关中”2023年7月16日,拥有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美誉的“引汉济渭”工程顺利实现通水。图为我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示意图”,甲区域承担着向渭河平原调水的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渭河相比,汉江的水文特征是( )
A.流域面积大 B. 汛期较短 C. 有凌汛现象 D. 流量较大
2. 引汉济渭可能会使受水区( )
A. 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 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C. 降水与气温年较差增大 D. 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爱尔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长期受农业问题困扰,随着土豆传入,爱尔兰岛人口快速增长,如今爱尔兰岛农业高度集约化,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农产品大量出口欧盟市场。下图为爱尔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爱尔兰岛长期受农业问题困扰,主要原因是当地( )
①热量不足②劳动力短缺
③光照条件差④土壤贫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如今爱尔兰岛农业生产实施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摆脱自然条件束缚 B. 提高产品附加值
C. 扩大销售规模 D. 降低人工成本
5. 爱尔兰岛农产品大量出口欧盟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贸易壁垒少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市场距离近④环保要求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21世纪初随着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的迁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嘉兴积极拓展进口水果市场,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图示意嘉兴交通运输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6. 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原因是( )
①产业附加值低 ②运输成本较高 ③城市规划调整 ④市场竞争激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优势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资金雄厚 ④信息通达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量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规模 B. 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水果种类
C. 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 D. 提升物流能级,注重品牌建设
在西伯利亚北部山地与北冰洋之间的平坦低地上,冻土层十分深厚,冻土中很难见到一块小石子,腐殖质多,含水量高达70%以上:夏季,一些地方冻土融化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热喀斯特湖”。这里的河流极易游移改道,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湖泊是孤立的水域,仅少数时间可能成为河流水系的一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9. 北西伯利亚低地冻土融化后地表极易塌陷,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冻土层( )
A. 非常深厚 B. 含水量大 C. 腐殖质多 D. 出露于地表
10. 当地孤立“热喀斯特湖”成为河流水系的时间常见于( )
A. 12~次年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
11. 北西伯利亚河流极易游移改道,主要是因为河流( )
①流量季变大②落差大③含沙量大④河床浅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4题为地理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第45-46题为历史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远距离暴雨指降水发生在台风范围之外,但降水与台风存在着内在物理联系。左图为2020年8月4~5日,陕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累积降水量的分布,右图为2020年8月5日08时亚太局部地区的低空环流配置。气象专家称,陕北此次暴雨受4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的台风“黑格比”影响,使副高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移动,雨带向西北地区扩展所致。
(1)分析偏南气流A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形成过程。
(3)描述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特点。
(4)暴雨来临前,陕西省气象台还发布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请从下垫面角度解释这一预警的科学性。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三大经济体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民族解放和独立后,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2020年城镇化水平整体达到35.2%。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该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达450万,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超过20万。姆万扎地处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经发展成为该国的第二大城市。下图示意坦桑尼亚区位。
(1)坦桑尼亚是东非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推测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原因。
(3)指出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较多可能给达累斯萨拉姆带来的城市问题。
(4)简述姆万扎成为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的有利条件。
14. 【旅游地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科技、交通、经济、旅游业等高速发展。随着“祝融”号登陆火星等一系列中国航天大事的成功,国内航天旅游热度不断攀升。被调查对象的94%对航天旅游感兴趣,但真正体验过的仅15%。2022年7月,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火星1号基地在京举行发布会,基地是以火星为背景的“面向未来的全景体验,开放性的创新空间”,成为了国内十大航天旅游景点之一和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
从市场条件说明选择在河西走廊东段建设“火星l号基地”的理由。
15.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永久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它已经被冰封数千年、甚至几十万年,里面充满着死亡植物等有机物质。青藏高原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拥有面积广袤的永久冻土层。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炕)的排放通量处于世界的中高水平,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分析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原因及其影响。
12024届高三联考文科综合试卷
答案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水穿秦岭,天河润关中”2023年7月16日,拥有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美誉的“引汉济渭”工程顺利实现通水。图为我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示意图”,甲区域承担着向渭河平原调水的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渭河相比,汉江的水文特征是( )
A. 流域面积大 B. 汛期较短 C. 有凌汛现象 D. 流量较大
2. 引汉济渭可能会使受水区( )
A. 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 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C. 降水与气温年较差增大 D. 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流域面积的大小属于水系特征,A与题意不符;汉江位于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汛期较长,无凌汛现象,流量较大,D正确,BC错。故选D。
【2题详解】
“引汉济渭”能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彻底解决,A错误;关中地区水源增加后,可能会因为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B正确;受水区湿地增多,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降水量,减小气温年较差,C错误;受水区的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不会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D错误。故选B。
【点睛】渭河位于我国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汉江位于我国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爱尔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长期受农业问题困扰,随着土豆传入,爱尔兰岛人口快速增长,如今爱尔兰岛农业高度集约化,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农产品大量出口欧盟市场。下图为爱尔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爱尔兰岛长期受农业问题困扰,主要原因是当地( )
①热量不足②劳动力短缺
③光照条件差④土壤贫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如今爱尔兰岛农业生产实施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摆脱自然条件束缚 B. 提高产品附加值
C. 扩大销售规模 D. 降低人工成本
5. 爱尔兰岛农产品大量出口欧盟市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贸易壁垒少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市场距离近④环保要求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3. B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爱尔兰岛地处北温带,纬度较高,热量不足,①正确;爱尔兰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条件差,③正确;由材料可知爱尔兰人口快速增长,爱尔兰岛农业高度集约化,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其农业劳动力不存在短缺问题,②错误;爱尔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植被茂密,土壤较为肥沃,④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农业生产无法摆脱自然条件束缚,专业化分工也没有脱离自然环境,A错误;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没有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无法提高产品附加值,B错误;专业化分工属于生产环节,不属于销售环节,C错误;爱尔兰岛农业生产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实施集约化、自动化、高精度耕作,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欧盟内部贸易壁垒少,①正确;欧盟人口稠密,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交通发达,且市场距离近,②③正确。欧盟对农产品的环保要求较高,④错误。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温差等;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技术、劳动力等。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21世纪初随着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的迁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嘉兴积极拓展进口水果市场,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图示意嘉兴交通运输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6. 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原因是( )
①产业附加值低 ②运输成本较高 ③城市规划调整 ④市场竞争激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优势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资金雄厚 ④信息通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量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规模 B. 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水果种类
C. 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 D. 提升物流能级,注重品牌建设
【答案】6. B 7. A 8. D
【解析】
【6题详解】
21世纪初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①③正确;上海与嘉兴的运输成本变化较小,②错误;市场竞争激烈对其有影响,但不是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7题详解】
嘉兴地理位置优越,水果市场位置辐射覆盖了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成为果品走进长三角市场的输送节点,市场广阔,②正确;由图可知,嘉兴位于交通线路交汇处,交通便利,①正确;嘉兴与上海相比,上海资金、信息更具优势,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水果保鲜要求较高,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提升物流能级,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水果的新鲜度,并注重建设自己的品牌,D正确;大量引进外资,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难以发展提升,A错误;嘉兴地处亚热带,不可能丰富更多的水果品种,B错误;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起步较早、专业性较强,集果品批发、包装、加工、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南北水果云集市场,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鲜果货源,辐射覆盖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交易量60多万吨,是华东地区水果集散中心市场之一。
在西伯利亚北部山地与北冰洋之间的平坦低地上,冻土层十分深厚,冻土中很难见到一块小石子,腐殖质多,含水量高达70%以上:夏季,一些地方冻土融化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热喀斯特湖”。这里的河流极易游移改道,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湖泊是孤立的水域,仅少数时间可能成为河流水系的一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9. 北西伯利亚低地冻土融化后地表极易塌陷,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冻土层( )
A. 非常深厚 B. 含水量大 C. 腐殖质多 D. 出露于地表
10. 当地孤立的“热喀斯特湖”成为河流水系的时间常见于( )
A. 12~次年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
11. 北西伯利亚河流极易游移改道,主要是因为河流( )
①流量季变大②落差大③含沙量大④河床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冻土融化后地表极易塌陷说明原来支撑地表的物质大量流失,与冻土是否出露地表无关,D错;腐殖质不会随着冻土融化流失,C错;冻土层非常深厚则支撑力强不易塌陷,A错;冻土含水量大,融化后水流失多地表极易塌陷,B对。故选B。
【10题详解】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湖泊是孤立的水域,仅少数时间可能成为河流水系的一部分”,说明当地河流水系存在季节性变化,当水位上升时可以连接湖泊,使湖泊成为水系的一部分,而西伯利亚的河流水位跟降水和融雪有关,6~8月气温高,融雪多,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上涨,C对,A、B、D错。故选C。
【11题详解】
河流落差大容易下蚀,河流不易改道,②错,A、B错;西伯利亚森林广布,水土流失轻,含沙量小,③错,C错;流量季变大、河床浅,河流容易改道,①④对,D对,故选D。
【点睛】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河曲多,流速慢,夏季冻土融化,河水大增,水位上涨,凌汛的出现,容易使河水冲出河道,发生游移改道。夏季气温高,冻土颗粒小,融化后易被侵蚀;河流的侧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凸岸和凹岸或者裁弯取直,改变河流的流动方向,导致河流改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4题为地理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第45-46题为历史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远距离暴雨指降水发生在台风范围之外,但降水与台风存在着内在物理联系。左图为2020年8月4~5日,陕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累积降水量的分布,右图为2020年8月5日08时亚太局部地区的低空环流配置。气象专家称,陕北此次暴雨受4日凌晨在浙江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的台风“黑格比”影响,使副高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移动,雨带向西北地区扩展所致。
(1)分析偏南气流A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形成过程。
(3)描述陕北地区此次暴雨的特点。
(4)暴雨来临前,陕西省气象台还发布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请从下垫面角度解释这一预警的科学性。
【答案】(1)副高北部气流(辐散)向北流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偏南气流A
(2)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偏南和偏东急速气流,在陕北相遇,气流急剧辐合上升,(高空气流辐散),形成暴雨。
(3)短时间内累积量大,最大值超过200mm;空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集中分布在陕北地区中部,以清涧附近为最大。汽车产业链长。
(4)陕北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地形起伏大,暴雨易形成冲沟;快速流水极易导致疏松土壤崩塌、滑坡;冲沟中,崩塌物质与急速水流形成泥石流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暴雨灾害的形成过程及影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右图信息可知,偏南气流A是由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所以受南部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北部的气流辐散,向北流出,区域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偏南气流A。
【小问2详解】
根据右图信息可知,陕北地区存在切变线,切变线附近有很强的气流辐合,常有降水天气产生。受黑格比台风的影响,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偏南和偏东极速气流在陕北地区相遇,形成切变线,从而使得气流急剧辐合上升,水汽凝结形成暴雨。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左图信息可知,左图示意8月4日至5日两天内陕北地区的暴雨天气累计降水量的分布,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短时间内降雨的累积量大,最大地区超过2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陕北的中部地区,以清涧附近最大。其次,整体而言,此次暴雨在陕北地区空间分布极为不均,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的中部,陕北南北两侧暴雨量相对较少。
【小问4详解】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暴雨冲刷。同时,陕北地区地势起伏大,暴雨易形成冲沟,快速流水侵蚀易导致疏松的土壤崩塌滑坡,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东非第三大经济体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民族解放和独立后,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2020年城镇化水平整体达到35.2%。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是该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达450万,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超过20万。姆万扎地处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经发展成为该国的第二大城市。下图示意坦桑尼亚区位。
(1)坦桑尼亚是东非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推测坦桑尼亚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原因。
(3)指出年均新增城市人口较多可能给达累斯萨拉姆带来的城市问题。
(4)简述姆万扎成为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的有利条件。
【答案】(1)社会稳定且经济发展速度快;医疗卫生条件较好;民众生育意愿高;人口结构高度年轻化,适龄婚育的青壮年人口多。
(2)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政策支持力度大等。
(3)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加剧城市人地矛盾;加大城市就业压力;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环境质量等。
(4)海拔高,终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毗邻维多利亚湖,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坦桑尼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数量变化、城镇化、人口问题和城镇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取得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是东非第三大经济体,其社会较为稳定,经济发展速度快;由于该国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好,使该国人口死亡率降低;由于该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生育意愿相对较高,有助于促进人口增长;由于该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以年轻化人口为主,适龄婚育的青壮年人口多,人口出生率较高,使该国人口增长速度快。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国为东非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政府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口前往城市,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由于该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使该国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前期阶段,产业大多集中在城市,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使得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当地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大城市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政府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政策支持。
【小问3详解】
城市的新增人口较多,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将会变得紧张,会加剧城市人地矛盾;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人口的增加使交通工具数量也随之增加,容易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较多,使生活垃圾、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姆万扎低处坦桑尼亚西北部的中央高原,海拔较高,气候终年温暖;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光照相对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据图可知,由于该地毗邻维多利亚湖,淡水资源丰富,能够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供水提供丰富的水源;濒临湖泊,其环境较为优美,适合将湖泊作为城市景观;姆万扎有铁路与沿海地区和首都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14. 【旅游地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科技、交通、经济、旅游业等高速发展。随着“祝融”号登陆火星等一系列中国航天大事的成功,国内航天旅游热度不断攀升。被调查对象的94%对航天旅游感兴趣,但真正体验过的仅15%。2022年7月,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的火星1号基地在京举行发布会,基地是以火星为背景的“面向未来的全景体验,开放性的创新空间”,成为了国内十大航天旅游景点之一和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
从市场条件说明选择在河西走廊东段建设“火星l号基地”的理由。
【答案】火星1号资源独特而较稀缺,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且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客源市场广阔;国家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提升了航天旅游热度;全面小康建成,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和品质提升;真正体验过航天旅游的人较少,市场潜力大;建在河西走廊东段,距离消费市场近;高铁、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缩短了国际国内的市场距离。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东段建设“火星l号基地”为背景材料,涉及旅游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由材料可知,被调查对象的94%对航天旅游感兴趣,说明火星1号资源独特而较稀缺,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基地以火星为背景的“面向未来的全景体验,开放性的创新空间”,成为了国内十大航天旅游景点之一和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客源市场广阔;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国家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提升了航天旅游热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提升,全面小康建成,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和品质提升;真正体验过的仅15%。真正体验过航天旅游的人较少,市场潜力大;建在河西走廊东段,距离消费市场近;随着高铁、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缩短了国际国内的市场距离。
15.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永久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它已经被冰封数千年、甚至几十万年,里面充满着死亡植物等有机物质。青藏高原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拥有面积广袤的永久冻土层。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炕)的排放通量处于世界的中高水平,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分析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全球变暖使青臧高永久冻土融化。土中的有机物通过水循环迁移到河流,有机质在河水运动过程中加速分解,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河流释放温室气体同时也促使气温上升从血引起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之间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现象。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详解】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的原因,可以从气温变化等方面回答,带来的影响可以从有机质分解、促使气温上升等方面回答。气候变暖使永久冻土融化,土中的有机物通过水循环加速分解,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同时河流释放温室气体也促使气温上升引起恶性循环。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