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09: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下面图甲是他的贩运工具,图乙是其贩运途中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B 田青的皮货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图甲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D. 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D. 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2. 图乙中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  )
A. 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现象 B. 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现象
C. 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D. 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B. 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D. 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4.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 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 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主要因素是水分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分异显著。下图为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高黎贡山( )
A.东坡土壤类型比西坡更丰富 B.黄壤分布上限约为1400米
C.东坡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西坡 D.东坡山麓常绿阔叶林广布
6.研究发现高黎贡山从山麓至海拔3400米处,土壤肥力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因为海拔高的地区( )
A.水热条件组合好 B.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多
C.枯枝落叶含量多 D.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
7.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A.应严格禁止旅游、生产、科研等活动 B.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潜在战略资源
C.具有蓄洪防旱、防风固沙生态效益 D.主要作用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念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引尼罗河水至东部的灌区。西奈半岛北部工程沿线多为沙漠,采用管道输水。下图为埃及西水东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渠道输水相比,管道输水( )
A.水量大 B.坡度小
C.连续性差
D.损耗少
9.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对沿线灌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方便农产品外运 B.改善热量条件
C.扩大种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C.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
11.本次冬奥会为了实现碳中和,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冬奥会场馆直接使用太阳能发电 B.交通运输以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为主
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读“无家可归的北极熊”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北极熊无家可归是因为( )
A.火山喷发 B.全球变暖
C.洪涝灾害 D.北极开发
13.拯救北极熊,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全球禁止使用煤炭 B.植树造林,保护草地
C.将北极熊迁至南极 D.设立北极自然保护区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4.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5.该城市是 ( )
A.拉萨 B.深圳 C.西安 D.太原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老龄化 D.土壤盐渍化
17.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
A.上海 B.呼和浩特 C.兰州 D.大庆
18.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社会经济 C.国家政策 D.战争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6分)
19.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阿拉斯加半岛(地理位置如下左图所示)中部北部多年冻土广布,植被以草甸和针叶林为主。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原油在刚冒出地面时温度约为80℃,然后以超过50℃的温度运送。在平坦地带,管道在地面多呈“之”字走向(如下中图),为可能发生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预留空间;并且管道架设在安装有对流散热装置的支架上(如下右图)。20世纪80年代早期至2005年前后,阿拉斯加北部一些地区的升温幅度达到30C,致使多年冻土融化并释放温室气体甲烷,加速了气候变暖。
(1)分析地形特点对阿拉斯加南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
(2)分析输油管道在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预留空间的原因并说出采用架空方式的目的。
(3)描述多年冻土融化加速了气候变暖的地理过程。
(4)简述气候变暖对该地区河流和植被的影响。
2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 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6分)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6分)
地理答题卡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6分)
19.(16分)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6分)
(1)分析地形特点对阿拉斯加南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影响。
分析输油管道在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预留空间的原因并说出采用架空方式的目的。
描述多年冻土融化加速了气候变暖的地理过程。
(4)简述气候变暖对该地区河流和植被的影响。
21.(14分)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6分)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6分)
地理答案
选择题:1——5BACDA 6—10CBDCC 11—15BBBDB 16-18DAB
综合题
19.[答案}(1) ①. 热带荒漠 ②.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背风坡;寒流影响
(2) ①. 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南北(经线)方向更替 ②. 热量 ③.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20.(1)南部沿海(高大)山脉呈东西(西南-东北)走向,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造成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减少(递减)。
(2)原因:地处板块交接地带,地震多发;气温年较差大,热胀冷缩显著。目的:避免地面冻土(层)融化。
(3)多年冻土融化释放出的甲烷大量(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保温作用),使得气温升高,致使更多冻土融化,释放出更多温室气体甲烷,从而加速了气候的变暖。
(4)河流:水量增加;结冰期缩短。植被:森林(植被)带北移。
21(1)东北 (2)
(2)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20世纪70年代东北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东北。(6分)
(3)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管理困难。(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