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下现代史主题七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九下现代史主题七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14 11: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和特点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科技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
2.通过学习科技革命的史实,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
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课 型
新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上网站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课前准备。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做好发言准备。
(教师提供相关网址:
/zhuanti/celebration/vista/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1世纪展望)
/200212/ca38596.htm(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研究概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搜索网站: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教学方法
1.学法:资料搜集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
2.教法:讲述法、图示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多利”羊图片)1996年,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这个秘密直到1997年2月才向世人公布。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2000年,世界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
同学们,克隆技术的出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了科技革命的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学习新课: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多媒体显示)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科技的迅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比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第一张: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第二张: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第三张: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师设问:这些科技发明都集中在什么年代,出现在哪些领域呢?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20世纪40、50年代,出现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领域。)
师:20世纪40、50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师:我国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也有重大成果,请同学阅读教材,找出我国在什么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找寻答案。)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信同学们也深有体会,下面就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学生回答,并就自己对第三次科技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了解自由发言。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师: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显示)
师:今天,不知道电脑,不了解网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网络的身影,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谈您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的影响,或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了解。还可以推荐几名代表演示互联网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作补充。)
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师问: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学生可能找出以下答案: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师: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也成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三、生物工程技术(多媒体显示)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工程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点:生物工程技术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该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部分。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资料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 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克隆技术确实可能与历史上的原子能技术等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是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的克隆,无疑将是一场灾难,将会带来一系列有关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人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当人类面对伦理道德的危机时,应该理性正视现实。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30万试管婴儿。某项科技进步最终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乎情理就因噎废食。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理性直面克隆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加快有关克隆人的立法,从一开始就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师:我们了解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这次科技革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吧。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多媒体显示)
师:首先来看看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多媒体显示下表):
第一次科技革命 蒸气机 84年
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利用 6年
移动电话 4年
移动电话 2年
电子计算机 每隔2年甚至半年换代一次
师:从这张表格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一: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媒体显示)
特点二: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师:让我们再看一张“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表格(多媒体显示)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5%—10% 60% 80%
师:同学们从这张表格中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三: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多媒体显示)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教师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等。)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多媒体显示材料)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
师:那么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不仅涉及生产领域,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而且促进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六、知识经济的出现(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①美国硅谷每天增加60多个百万富翁;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师:请同学们来谈谈你读了这两则材料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师:知识就是财富,我真的希望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久的将来中国也出现更多象硅谷一样的高科技园区,而同学们就是主宰那里的精英,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
师设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挑战?(从国家发展角度和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适当补充:从国家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重视人力资本,优先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环境,加强导向,全力支持与知识经济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从学生个人角度,要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师再设问: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全部都是好的影响吗?有同学能看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举例说明:第三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技革命所创造的大量新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国际互联网,导致人们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试管婴儿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人类优生的难题,但是也给人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带来新的问题,对人们的家庭生活乃至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提出了挑战。)
活动与探究
师:请同学们思考(多媒体显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如何趋利避害是世人所关注的问题,请问同学们有何良策?
(学生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