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9 09: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 调查古树木、跳蝻、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 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 将M只鹿标记,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2. 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t1~t2,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
B. t2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 t2~t3,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t4之后,乙种群的数量将无限增长
3. 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
A. 光照强度 B. 食物种类 C. 湿度 D. 温度
4.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群落中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叫丰富度
B. 丘陵上不同位置植物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D.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可演替成顶极群落森林
5.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 ( )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 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C. 甲、乙、丙分别表示是互利共生、竞争、竞争关系
D. 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
6.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B.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应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D. 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植物的垂直结构所导致的
7. 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 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
D. 图中D的能量来自A、B、C生物
8. 生态学家一般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然后根据动物的食性判断它们所处的营养级。动物往往同时在多个营养级取食或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食性,比如,野鸭既吃水草又吃螺和虾;雌蚊吸血,雄蚊只吃花蜜和露水;黑龙江白鲢春秋两季以腐质为食,夏季主要取食浮游植物。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季节改变导致黑龙江白鲢食性发生改变
B. 在分析能量流动时,每一种生物都必须占有的是一个确定的营养级
C. 距离第一营养级越远的动物就越有可能对两个或更多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捕食
D. 营养级构成的能量关系和数量关系都是逐级递减的
9. 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存在五级消费者
B. 蛇在该食物网中分别占据了第三、四、五营养级
C. 就食物而言,蛇与食虫鸟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镉污染,则鹰受毒害最深
10.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
A.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C. 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11.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①与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均相同
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细胞④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1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也需要通过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成熟的果实挥发出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B.对生长素类似物受体缺失突变体植物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发挥作用
C.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
D.油菜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
13.2022年2月19日,韩聪、隋文静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自由滑金牌。花样滑冰又称“冰上芭蕾”,是一项穿着冰鞋随着音乐在冰上起舞,展现平衡、跨跳、转转、跳跃等连贯动作的运动。关于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B.运动员的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音乐节拍刺激运动员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个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运动员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14.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已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的植物对应于图甲中的D B.图甲中①主要代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C.在过程①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D.图乙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B+C
15.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
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八成满,然后迅速倒入煮沸冷却的盐水
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先将去除枝梗的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晾干备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15分。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图为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00 B. d表示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 流经该营养级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 据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1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所有实验都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确保单一变量
B.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但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CO2会变成灰绿色
18.运动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可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B.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CO2,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C.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D. 跑步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
19.过度疲劳、饮食不当等因素易降低人体防御功能,痢疾杆菌易感染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痢疾杆菌细胞与人体细胞共同的细胞结构只有核糖体
B.胃酸能杀死进入胃部的多数痢疾杆菌,属于体液免疫
C.痢疾杆菌侵入机体后,被浆细胞特异识别后分泌抗体
D.患者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一定不相同
D.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三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11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_____________(2分)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2分)现象。
22.(11分)下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结构c的放大图,图(a)为下丘脑的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b)为压力对人体部分器官的影响。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_____填文字)
(1)图甲中a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______]_________数量将增加。
(2)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图中的神经递质会引发后一个神经元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图乙中兴奋传递涉及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知图(a)中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则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会发生___________次偏转。分析图(b)可知,人体因为情绪产生压力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若肝脏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激素a分泌量上升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由此推断激素a能促进____________水解为葡萄糖。
(4)图(b)中激素e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图(b)中激素e的靶细胞众多,也包括图(b)中___________细胞。
23.(11分)如图表示某人工生态农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某段时间内对该农场中的农作物和鸡的能量值进行测量后绘制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存在__________(2分)条食物链,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生态农场中设计沼气池和利用农作物秸杆培育蘑菇,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这利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沼气池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若该段时间内人没有从农作物中获取能量,则鸡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为_________kJ/(m a)(2分),农作物和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2分)。
24.(11分)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B、D基因与毛色形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现有黄色、褐色、黑色雌雄个体若干(均为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 F2
组1 黄×黄 全黄 黄:褐:黑=52:3:9
组2 黄×黑 全黄 黄:黑=13:3
组3 黑×褐 全黑 黑:褐=3:1
由组1判断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组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或 。组2的子二代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2分)。
(2)在组3的F1中出现了一只黄色个体,已知该个体表型的改变是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现用实验加以验证,将该个体与组3亲本中毛色为 (2分)色的个体杂交,推测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2分)。
(3)综上可知,该动物的毛色与基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基因可以通过控制
(2分)进而控制性状,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动物的毛色。
25.(11分)某地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林地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6 2 0
2 针叶林 58 16 2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7 19
4 常绿阔叶林 110 30 18
(1)该林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对第3演替阶段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
(2)研究群落的 ,需要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情况,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调查发现群落中生活的不同鸟类的觅食生境相对稳定,这说明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其意义是 ,产生的原因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3)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由上述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判断依据是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控制干扰强度外,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 (2分)。
答案:
1-5:BCBCB 6-10:ACDCB 11-15:CDADA 16.ABD 17.AD 18.AC 19.ABC 20.AD
21【答案】(1) J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值一半 (3)波动
22【答案】(1)感受器 不属于 c 突触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2 神经-体液 肝糖原(4)分级 下丘脑和垂体
23.【答案】(1)2 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有机物中的能量 循环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3)5×106 10%
24【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 3/13
(2)黑(褐) 黄:黑=1:1(黄:褐:黑=2:1:1)(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5.【答案】(1)次生 样方法 (2)垂直结构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生态位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协同进化 (3) 常绿阔叶林 物种丰富度最高 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见选必2教材P7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