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山东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山东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3: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毛泽东同志的部分履历,这折射出( )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B.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C.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2.(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末)1924年1月30日,国民党一大举行民主选举,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等10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史实能说明(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C.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学习中国近代史,必须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1924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创办于( )
A.民国11年 B.民国12年 C.民国13年 D.民国14年
4.(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末)“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
5.(2023上·山东烟台·八年级校考期末)1926年北伐战争胜利最主要的表现是(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彻底铲除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6.(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到:“孙中山曾与共产党紧密合作,但蒋介石不;他强烈反对共产党人的激进社会主义。”“孙中山曾与共产党紧密合作”是指( )
A.护国运动 B.国民革命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胜利
7.(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校考期末)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A.叶挺 B.贺龙 C.陈毅 D.彭德怀
8.(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的第一号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
A.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B.国民党实行“分共清党”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没有打倒张作霖
9.(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周老师准备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她论文的关键词为:“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据此判断她论文的题目应该和下列哪一地点有关( )
A.北京 B.武汉 C.武昌 D.南昌
10.(2023上·山东潍坊·八年级统考期末)1927年4月,国民党叛变革命,30多万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全国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面对此种局面,中国共产党决定( )
A.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C.建立红色革命政权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长征
11.(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下列口号与20世纪20年代时代主题对应的是( )
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中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的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 B.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转移
13.(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从史料类型上看,下列两则被称之为一手史料,主要因为它们( )
1930 年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捷报 红军政治部门口的标语
A.是当时的人留下的 B.是后来的人整理的
C.是以文字形式流传的 D.是格外珍贵的
14.(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影响这一分布情况的因素是( )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C.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15.(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策略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16.(2023上·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1927年和193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其中主要成分的变化体现了( )
年度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地主 中小商人
1927 53.8% 18.7% 19.1% 没有统计数据 0.5%
1933 13% 76% 11% 0% 0%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B.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17.(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既能抒发个人情怀,也能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下面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金少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辽沈战役
18.(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中共一大
19.(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重重包围的历史事件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吴起镇会师
20.(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二、综合题
21.(2023上·山东烟台·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一个广东人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清政府的重臣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他就是孙中山。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用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二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救国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写出孙中山为救国而不忘奋斗的重大事例。
(3)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22.(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正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摘编自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四:“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并说说标志着“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用意,并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近代中国发展的作用。
(3)材料三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余”是谁?请列举出该人物为“求中国的自由平等”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历史贡献。(任意两点)
23.(2023上·山东德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探索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夜难明之苦】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 图1 图2
(1)材料中“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图1人物和图2漫画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两次列强侵华战争有关?
【近代探索之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图3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图4《新青年》
(2)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图3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4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哪两面大旗?
【寻求救亡之策】
山东大势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姜廷玉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一举”指的是哪一事件?请说出这一事件的导火线和两个中心城市。
(5)材料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结合所学说出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4.(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恩来进行起义动员
(1)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这次起义的名称,简要说明这次起义爆发的背景。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这条“独特的道路”的内容?根据材料,概括这条道路成功开辟的原因。
25.(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就是欧美历史上的资产阶级,也是同具的。……不过中国资产阶级的这个特点更加突出罢了。在中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1)材料一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上述任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思潮的传播为“这个责任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提供了指导思想?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3)“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发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27年8月至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4)材料三中所说的“井冈山道路”主要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有何重要意义?
26.(2023上·山东潍坊·八年级统考期末)重要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试”,于是于这一年的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孙中山为实现该梦想而持续奋斗的革命活动。
【李大钊】
材料二 李大钊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 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1919 年,他在《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920 年3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 年3 月,李大钊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
——《八年级教师用书》
(2)据材料二,归纳李大钊采取了哪些方式宣传思想(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的主要贡献。
【毛泽东】
材料三 1893 年 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 年 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 年 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 年 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 年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27 年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3)从材料三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为践行1927年的这一论断,毛泽东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7.(2023上·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从这时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上升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21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统编历史教材《中国历史》(八上)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及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并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一条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28.(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
——1927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
材料二: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1年2月《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八七会议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他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9.(2023上·山东聊城·八年级校考期末)在近代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又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图B
(1)图A所体现的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图B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条道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二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3)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4)材料三中,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有何重大意义?
30.(2023上·山东青岛·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1)材料一中的“八一枪声”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2)材料二中攻打长沙的起义是哪次起义?毛泽东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他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革命要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三:每一场革命都有自身的传奇。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革命新道路历程中也不例外。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
(3)这一“传奇”是指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其中“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和“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四: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转战的历史。
(4)歌词中“伟大的会合”指的是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的会合?“铁的意志”“血的牺牲”,为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1.(2023上·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图说历史,展开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1)材料一中“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名称。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照片中的一个人物,说出他的事迹。请为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麼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学习西方技术”是指哪次探索运动?“开始琢磨最该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又是指哪项探索?
材料四: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南昌起义到图2井冈山会师反映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的变化。中国依据国情探索出怎样的革命道路?
(5)图3事件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途中对中国共产党最具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请写出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漫漫长征路给我们留下哪些精神遗产?
三、论述题
32.(2023上·山东济南·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部分)
时间 事件
1921年 ①
1927年 八七会议
1935年 ②
1945年 中共七大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B
6.B
7.A
8.C
9.D
10.B
11.A
12.C
13.A
14.C
15.B
16.B
17.C
18.A
19.B
20.C
21.(1)变化:由主张改良(或变法)到革命。
(2)事例:领导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办黄埔军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答出三例即可)
(3)理解:孙中山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意思相近亦可酎情给分)
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表述亦可)
22.(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事件:辛亥革命。
(2)用意: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前提:打破军阀、帝国主义。
(4)孙中山;贡献: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实现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任意两点)
23.(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和科学。
(4)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北京、上海。
(5)黄埔军校;第一次: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4.(1)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分裂,国民党右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党员等。
(2)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毛泽东的卓越贡献等。
25.(1)任务: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实现消灭资本立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的目标。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3)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4)毛泽东;意义: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井冈山革命道路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这条革命道路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26.(1)原因: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革命。活动:成立中国同盟会;筹划领导广西起义;创建中华民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
(2)发表文章:组织研究会;组建共产主义者团体。主要贡献: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建党做出了贡献。
(3)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措施:领导秋收起义。变化: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7.(1)近代社会发展轨迹:先降后升;(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以上答出任意2点。)
(2)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斗争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1)原因: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的独裁统治,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工农革命运动。
(2)内容: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9.(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有建立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在农村便于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3)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4)毛泽东;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0.(1)南昌起义;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
(4)甘肃会宁会合;精神财富: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31.(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英勇牺牲。
(3)主题:近代中国人的抗争或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4)由城市转入农村;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遵义会议;(甘肃)会宁;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32.(1)①:中共一大;②:遵义会议。
(2)示例一: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论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之后探索出井冈山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