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故都的秋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1: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的秋景特点进行讨论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骚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名篇名句举不胜举。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予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一种怎样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名篇《故都的秋》 (参考)21教育网
二、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被追为列士。主要作品有《沉沦》(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三、文本研读
学生读课文回答
1,作者十余年不逢北国之秋,他怀念北国什么?为什么?
参考;陶然亭的芦花 潭柘寺的钟声。故都之美超越了都市的喧嚣,更具乡野的宁静和自然的境界21cnjy.com
2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呈现什么特点?
清 静 悲凉
3文中描绘了哪几幅故都秋景的画面?
秋晨图: 视觉形象
听觉形象
秋槐图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独到的感觉体现了对生命消亡的理解。
秋蝉 声音唤起了关于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
秋雨图 忽来忽去 闲人的答话触动了作者内行的伤痛
秋果图 秋栆淡绿微黄也是一种清,静的颜色
4 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在那里?
破屋内外 每一朵秋槐的落蕊里 在秋蝉的残鸣中
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5作者为什么写故都的秋?
情感思想:热爱眷恋
四 作业
模仿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格式将故都的秋的景物连起来尽量表达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理解延伸
2写作技巧
一问题讨论、故都的秋自然有亮丽的所在,作者为何不写钓鱼台的柳影、陶然亭的芦花等?
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
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
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作者是从平民的角度表现故都的秋的。
作者的笔下,秋是清静悲凉的,读此文,仿佛看到一个青布长衫的旅人,在凄风苦雨间彷徨叹息思索。
二 文章重点写的是北国的秋味,为什么不叫“北国之秋”?为什么多次提到南国之秋?《见优化方案16页》www.21-cn-jy.com
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以具体事物来说明,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2·1·c·n·j·y
讨论“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中四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1.黄酒之与白干一个温和一个刚烈,稀饭之与馍馍,一个稠润一个硬实;鲈鱼之与大蟹,一个细腻,一个鲜美;黄犬之与骆驼,一个灵活一个沉稳。
2.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的平淡北国秋的浓味;稀饭之与馍馍,比喻淡薄和厚实;鲈鱼之与大蟹,比喻柔软和刚烈;黄犬之与骆驼狭小和范围大。
本文排比句、比喻句很多,说明作者非常喜欢运用这种工整、雅致的语言,而且运用起来非常妥帖恰当,全无生硬之感。使文章清新美丽具有诗意

三 故都”两字指明了描写的地点,为何不用“北平”代替呢?
——因为即含有一种文化底蕴也含有深切的眷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情。“秋“确定了描写对象,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深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有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表现文化人对文化的执着。捍卫和坚守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相关资料
1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4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字音
一椽(ch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 普陀(tuó)山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廿(niàn)四桥 夹袄(ǎo)
着(zhuó)衣 混沌(hùn dùn) 椭(tuǒ)圆
颓废(tuífèi) 譬如(pì) 啼唱(tí)
3作者在《一个人的旅途》曾写道“去年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葡萄枣子的时候,龙儿站在树下,兜起大褂,仰着看树上的我,我摘取一颗,丢入了他的褂兜里,他的哄笑声,要继续到三五分钟。今天的这两棵枣树,结满了青青的枣子,风起的半夜里,老有极熟的枣子辞枝自落。女人和我,在这样的时刻,最怕听的就是滴答的坠枣之声…… ” 21·cn·jy·com
秋果更添秋味浓,绿淡微黄总相宜。堪忧西风黄尘起,扯下金妆遮灰衣
4本文的结构思路:
思秋
绘秋:1、秋日清晨 2、秋槐落蕊 3、秋蝉残声4、秋雨淅沥 5、秋日佳果
议秋
恋秋
四 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