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山东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山东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9:3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选择题
1.(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西欧和日本的封建社会都出现过庄园这一经济组织形式。下面西欧或日本庄园生活情景的选项中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
A.日本大庄园主向天皇缴税 B.西欧庄园中的领主让佃户无偿使用自己的面包炉
C.日本大庄园的“武士”宣誓效忠国家 D.西欧庄园中的佃户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2.(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日本文化中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和古代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商鞅变法 D.明治维新
3.(2021·江苏盐城·校联考一模)“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材料反映出日本大化改新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天皇至上” B.“以唐为师” C.“文明开化” D.“以欧为师”
4.(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中)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的实现 B.大化革新的推行
C.幕府统治的形成 D.武士集团的出现
5.(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中)“在整个7—8世纪,大和政府向大唐朝廷派出一系列的使节并改组政府……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每一个方面。”这里“深刻地影响”主要指( )
A.建立了幕府的统治制度 B.极大削弱了天皇的权利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使日本进入了封建时代
6.(2023上·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下图反映了6世纪前哪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
A.古代印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日本 D.古代罗马
7.(2023上·山东潍坊·九年级统考期中)“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日本学习了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中央集权 C.武士精神 D.赋税制度
8.(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中)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措施( )
A.铲除了氏族豪强势力 B.降低了农民社会地位
C.加剧了日本社会矛盾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9.(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一千零一夜》被誉为“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它对后世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阅读此著作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古罗马文化 B.古希腊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古埃及文化
10.(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
C.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D.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11.(2023上·山东潍坊·九年级统考期末)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阿拉伯文明
12.(2023上·山东德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史学家评价说: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结合,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该帝国是( )
A.马其顿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3.(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阿拉伯文化承前启后、沟通东西,被认为是“居于中间的文明”。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金字塔的修建 B.阿拉伯数字形成 C.三角贸易兴盛 D.美洲州作物的传播
14.(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5.(2022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文化交流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篇章。对下图文化成就的传播与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日本人 D.阿拉伯人
16.(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中)阿拉伯人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如图所示,说明( )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中国的科技文明传到世界各地
C.阿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D.欧洲的发展主要依靠东方科技
17.(2023上·山东德州·九年级校考期中)托尔斯泰说“穆罕默德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
A.创立佛教 B.创立基督教 C.进行大化改新 D.创立伊斯兰教
18.(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中)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C.《医典》、《天方夜谭》、伊斯兰宗教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19.(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校考期中)历史课上,张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建国、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请你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亚欧的封建社会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综合题
20.(2023上·山东滨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人类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各大文明区域的文明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5000年左右亚非文明图
(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字母A、B、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并说明图中早期文明有何共同点。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希腊古典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希腊的文明成就。
材料三 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辉煌壮丽的波斯王宫被付之一炬。
——摘编自白乐天、李凤飞《世界全史 世界通史(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尚劝余《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并阐述阿拉伯人的文化贡献。
21.(2023上·山东德州·九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自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日本《田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改革?与材料一反映的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2.(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类型是城市类型。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印欧入侵者与闪米特入侵者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进行数千年斗争的历史。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自己仿佛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以,他们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材料二 埃及文明的类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类型形成对照,是一种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
材料三 公元7世纪,唐帝国在东方崛起。而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却进入封建时代,社会高度分裂,失去凝聚力,东西方就此拉开了距离,“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态势几乎1000年不变……“东方”的其他地区,如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的不同点。
(2)列举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创造的文明成果各一例。结合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说明它们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扮演的角色。
23.(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由高到低的等级名称。此法典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材料二反映了哪国的哪次改革?结合改革的内容,谈谈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材料三中的“宗教”指什么宗教?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中兴的认识。
24.(2023上·山东滨州·九年级统考期中)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不尽相同。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西欧篇】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该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探究二东亚篇】
材料二: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三分之二,奴婢为自由民的三分之一,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给日本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探究三西亚篇】
材料三: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6~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的状况。是谁最终结束了材料中的这种状况?
三、论述题
25.(2023上·山东菏泽·九年级统考期中)古代各文明中心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但在某些时期、某些领域存在着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颁行 公元1世纪 基督教诞生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公元6世纪 《查士丁尼法典》形成
公元前450年 罗马顾布《十二铜衣法》 公元7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公元前5世纪 伯里克利主政雅典 公元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帝国
公元前 4世纪左右 战国各诸侯国开展一系列变法、改革 公元7世纪 日本推行“大化改新”
公元前4世纪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8—13世纪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任务:选取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
(要求:参考示例,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主题: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
事件: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基督教诞生,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论述: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后来开始向外传播,在东南亚影响较大。公元Ⅰ 世纪,基督教创立,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后来被确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宰,影响逐渐扩大到欧美国家和地区。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宣扬独尊安拉的思想。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影响逐渐扩大的亚非地区。
结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处,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爱,和平,是这三大宗教的真谛。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D
6.C
7.B
8.D
9.C
10.D
11.D
12.D
13.B
14.D
15.D
16.C
17.D
18.C
19.B
20.(1)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
共同特点:都产生于适合农耕的大河流域。
(2)特点:保留自己的文明,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文明。
成就:《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答出1点即可)
(3)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答出1点即可)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4)国家:法兰克王国,文化贡献: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促进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答出2点即可)
21.(1)变化:改革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改革后,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特点: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2)改革:日本大化改新。共同之处:都确立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封建制度(或都建立了封建制度的国家)。
(3)认识:坚持改革开放;要向先进国家学习,重用人才;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等。
22.(1)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城市文明类型,埃及文明是帝国文明类型。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有洪水泛滥、持续的外族入侵的威胁,所以不稳定;埃及是长期统一的国家,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较为悲观,埃及文明自信而乐观。(答出两个不同点即可)
(2)文明成果: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数字。(其它言之有理即也可)
角色: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
23.(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说明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2)改革:古代日本的大化改新;
影响: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
(3)伊斯兰教
主要原因:传播宗教凝聚人心;伊斯兰教成为国家统一的纽带。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是基础;发动统一战争、夺取麦加是重要步骤等)
(4)法治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改革是强国之路,统一是富强的前提。
24.(1)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
纽带:土地的封赐;
特点:有着严格的等级性;义务和权力交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状况:内外矛盾错综复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经济衰退,外族入侵。
人物:默罕默德。
25.观点: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论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在雅典进行改革,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等。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而说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