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故都的秋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1: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故都的秋
一、导入:
1、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下面自发看书的时候,一般是喜欢看小说呢、还是散文?
这么说来,同学们是更青睐小说喽,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散文为什么会很少有人偏爱呢?
提到散文,大家都知道“形散神不散”是它的特点,可是大家有没有真正的去感受散文的美呢 我想,这才是散文被大家冷落的原因所在。2·1·c·n·j·y
好了,那今天我们就再一次地走进散文,一起来真正的感受散文的美。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2、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郁达夫了。郁达夫的相片给同学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呢?(丑、不帅。。。)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然郁达夫不如我们的恩来总理那么帅。但是,他可是一个很牛的人物哦,他精通(日、英、德、法、马来西亚)五门外语。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迟桂花》《过去》《故都的秋》21教育网
他(1896.12---1945.9)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字达夫,三岁丧父,家境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个打工。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凭借他的聪明和努力,在1913年留学日本,1922年回国,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33年由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的原因,他思想苦闷,颠沛流离,因此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本文写于此期间,即1934年。21·世纪*教育网
二、进入作品
1、上堂课呢,老师已让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下去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下面老师再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大家马上在默读一遍文章,并给每段标上序号。然后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对于秋,文中有两个词组,“北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和“故都的秋”,这两个词组都是同一个地点,但为什么作者要用“故都的秋”而不是“北国的秋”作题目呢?www-2-1-cnjy-com
那老师先提醒一下大家,先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一下这个标题,故都指的是北平,即今天的北京。它指明了描写地点,之所以用故,是因为它曾经是元明清的都城,而此时1934年,当时的首都是南京。秋,表明了描写内容。  21*cnjy*com
故都二字饱含繁华已逝的都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没,而作为郁达夫这样一个爱国文人,他也是经历了喧嚣以后,目睹了眼前的萧条,用故都二字更能体现他此时的心境。又有回忆的味道!同时,“北国的秋”显得很直白,没有故都二字那么雅。此处故都二字会更有诗意、更美!2-1-c-n-j-y
那大家用故字组个词,---故乡、故居、故人、故国
(2)郁达夫对故都的的秋天,是什么情感?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眷恋、热爱、痴迷、向往、迷恋
不远千里 愿付出生命等可以看出来
2、下面老师来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1)故都的秋具有什么特点?(清、静、悲凉)第一段
(2)江南之秋有什么特点,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慢、润、淡
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3)既然本文叫故都的秋,那应该是写北国的秋啊,可是这里为什么还写江南的秋啊?
为了把他们的各自特点对比,以突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3、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3到11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一下文中有几幅秋景图,并试给每一幅改个名字?
五幅:一、(3)庭院秋晨 、小院秋晨
二、(4)秋槐落蕊
三、(5)秋蝉残鸣
四、(6到10)秋雨话凉、雨后话凉
五、(11)北国秋果、秋日胜果、
4、好,下面我再给同学们一分钟,同学们试着在这五幅图里面把描写秋天色彩的主要词语找出来?并看一下这些颜色有些什么特点(秋色体现“清”)?21cnjy.com
芦花(白色)、 柳影(暗灰色)、 夜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色)、 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牵牛花(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www.21-cn-jy.com
秋草(枯黄) --3自然段
槐树的落蕊(白色)、灰土(灰色) --4自然段
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单衣(蓝绿)---7自然段
枣子(淡绿微黄)---11自然段
这些颜色特点:绿、青、蓝、白等颜色为冷色系,红、橙、黄等为暖色调),这些颜色都共同体现了故都的秋的清。
5、(1)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五幅图里面的声音。
在第三自然段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鸽子的叫声)
在第四自然段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扫帚扫地声)
在第五自然段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蝉的叫声)
在第6到10自然段中,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风雨声、人的对话声)
(2)、在前面我们就知道了“故都的秋”有一个特点是静,可是这里这么多声音,这是不是与文章开头自相矛盾啊?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矛盾。
这是反衬的修辞手法。证明在故都,连小虫的细微声音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可以想象它有多静。给人一种“蝉噪林越静,鸟鸣山更幽”的感觉。反而把故都的这种静渲染得淋漓尽致。
(3)、都市闲人的对话情景又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悲凉
三、总结: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所有的景物都是在体现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了这些景物,同时,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也能感受到“悲凉”的这种情感。那么像这篇文章的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21·cn·jy·com
学了这种写作手法后,请同学们今天回去,运用这种手法写一篇700字的抒情散文。
我们下堂课继续深入这篇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