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故都的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1: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故都的秋
一、新课导入
找出含有“秋”的名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秋风萧瑟,洪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涌起。 (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二、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划分段落;2、感受故都秋的特点;3、品味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
1、本文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带有“秋”的词语进行概括)
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四、思考体悟
(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第一部分中哪句话(文眼)最能体现北国之秋的特点?北国之秋的特点是什么?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静——悲凉
(二)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作者描绘了故都秋的景色,作者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五个含有“秋”的词语进行概括)21cnjy.com
秋院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果
2.读第3段(秋院图),思考: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冷 色:青、蓝、灰、白
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了环境清幽、萧瑟的氛围,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3.读第4段(秋槐图),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对眷恋故都之秋的情怀。21·cn·jy·com
4、读第5-11段,结合描写景物的特点,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自读第5-11段,赏析另外三幅画面,品味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的秋的特点。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
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www.21-cn-jy.com
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凄凉;我从秋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冷落;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我从秋果的淡黄微绿中品出了秋的清静……2·1·c·n·j·y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 ,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 ; ; ;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答案: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4.读第5段思考:本段写秋蝉的目的何在?
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秋味。21·世纪*教育网
5.读第6-10段,思考: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何特点?为什么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www-2-1-cnjy-com
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也表露了作者在谈到百姓生活时的愉快心情。2-1-c-n-j-y
6.读第1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
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可见作者对故都秋日胜景了然于胸,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  21*cnjy*com
(三)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本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却在描绘秋景之后插入第12段这样一大段议论,它的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第四部分,思考:
作者既是描写故都之秋,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衬“北”。作者用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切眷恋与真挚的热爱之情。21教育网
五、迁移运用
结合语段内容,仿照画线句子,另选喻体,再写一句话。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答案:正像是奶茶之与咖啡,甜蔗之与辣椒,河贝之与鲍鱼,家鸭之与鸵鸟。
少年比起老年来,正像初升旭日之与垂暮夕阳,白纸一张之与经典一部,骏马飞奔之与老骥稳行,初春秧苗之与金秋硕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小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