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马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孔明智退司马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5: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孔明智退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曹魏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自读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难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鹤氅(chǎng) 纶(guān)巾
麈 (zhǔ)尾 旌(jīng)旗 隐匿(nì)
尽皆失色 蜂拥而来 笑容可掬
Zhǔ 麈尾 → chǎng鹤氅 →guān纶巾 → 翻译句子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传令,命令“把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所有的士兵各自守住城里的铺子,如果有擅自走动者,以及大声喧哗者,斩之!大开四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成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的时候,不可擅自行动,我自有计。
翻译句子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孔明于是披上鹤氅,戴纶巾,领二小童携琴一张,在城楼上面敌,靠着栏而坐,焚弹操琴。
翻译句子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果然看见孔明坐在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边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边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翻译句子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次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军队,故意装作这种姿态?父亲为什么就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他的计了。你们岂能知道?最好快点退兵。”孔明的“智”在这篇课文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那肯定是“空城计”部分了,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空城计内容的句子。“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空城计①将旌旗尽皆隐匿
②诸军各守城铺,不得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
③大开四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
④魏兵到时,不可擅自行动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空城计①将旌旗尽皆隐匿
②诸军各守城铺,不得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
③大开四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
④魏兵到时,不可擅自行动
⑤披鹤氅,戴纶巾
⑥凭栏而坐,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下面语段体现了,司马懿的什么性格,又体现了孔明“智”的哪方面?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司马懿的多疑 孔明的料事如神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三国演义》课后总结“孔明登城望之”中“之”什么意思?
答:敌人,北魏司马懿的军队
“飞马远远望之”中“之”什么意思?
答:代词,指孔明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摸样。皆不敢进......”中“如此摸样”指的是?
答: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