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习目标】
1.把握好文章的语气和节奏,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3.充分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和论证技巧,掌握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提高阅读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在完成学习活动的同时,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确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自主探究
环节一: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熟读全文,并完成以下活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生乎吾前
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⑷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⑸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⑷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⑸不拘于时,学于余。
3.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请分类整理写在下面,以备小组交流。
环节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或一段文字,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将文字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⑵原文共有四段文字,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各段的大意。
⑶完成以上活动后,你还有哪些文本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请写下来以备交流。
第二学时 交流展示
环节三:小组成员之间就“环节一”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进行交流、订正。
环节四:
1.从前三段中任选一段文字,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背诵,展示背诵成果。
2.各组交流“环节二”中的第一个活动内容,选派代表进行班内展示,并将同学发言的内容简要整理在下面。
3.探究:围绕着“从师学习”,作者阐述了哪些道理?他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说理论证的?
环节五:
师生共同解决文本理解方面的其它疑问。
环节六: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意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ú 句中的停顿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sǒu 阿谀奉承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zhuàn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作《师说》以贻之 贻:tái 赠送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不拘于时,学于余
B.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和②的“师”相同,③和④的“所以”不同。
B.①和②的“师”不同,③和④的“所以”相同
C.①和②的“师”不同,③和④的“所以”不同。
D.①和②的“师”相同,③和④的“所以”相同。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⑧
5.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语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1cnjy.com
(2)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阅读《师说》全文,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愈者也”?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删掉最后一段文字,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那么韩愈写这段文字用意何在?
1.C(A项中“读”应读dòu;B项中“谀”应读yú;D项中“贻”应读yí)
2.D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中分别为“在”、“表被动”B项分别为“表顺承”、“转折”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些”、语气词表示揣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C(第一个“师”是名词,第二个“师”是动词;第一个“所以”是“……的原因”,第二个“所以”是“用来……的”)21·cn·jy·com
4.A
5.C均为判断句
6.(1)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7.(1)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
(3)不知句读,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有的句读断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21教育网
8.(1)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老师的职责之一,但在作者韩愈看来,授书习读还远远不能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主要职责应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难释疑。按照现在的说法,作为一教师,就是要把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承担起来,只教书而不育人的教师,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韩愈的这个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www.21-cn-jy.com
(2)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2·1·c·n·j·y
请结合《劝学》学习评价量规,评价自己对本文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以使自己达到量规中的最高标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