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4.2 气温和降水提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4.2 气温和降水提升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09:30:24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4.2 气温和降水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2七上·晋安期末)读图“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各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14时左右 C.日出前后 D.子夜0时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
A.10.5℃ B.9℃ C.11.5℃ D.67.5℃
【答案】1.B
2.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1.读图可以看出,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大概出现在14时左右;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该地的最高温是39℃,最低温是27.5℃,所以气温日较差是11.5℃;
故答案为:C。
(2022七上·连平期末)学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结合亚欧大陆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绘制了四幅“亚欧大陆降水的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哪位同学绘制的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亚欧大陆降水地区分布情况(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4.在示意图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A.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
B.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少
C.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3.B
4.D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②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③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内部和西部地区降水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3.四幅图反映亚欧大陆降水的地区分布情况,亚欧大陆处于中纬度,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这是由海陆因素决定的,故排除CD;从纬度来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符合题意,排除C。故答案为:B。
4.在示意图中反映出来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 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少;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体现了海陆因素的影响和纬度因素的影响;并未体现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这一地形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D。
5.(2022七上·耒阳期末)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气温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同纬度的高山比平原气温高
D.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低纬度得到获得较多太阳热量,气温较高,气温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选项A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因此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同纬度的高山比平原气温低,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陆以及地形的影响。
(2023七上·江门期末) 下图为某地24日至27日天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25日气温日较差是(  )
A.9℃ B.12℃ C.13℃ D.21℃
7. 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24日 B.25日 C.26日 D.27日
【答案】6.C
7.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6.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读图可知,25日最高气温为17℃,最低气温为4℃,气温日较差是13℃,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读图可知,24日气温日较差为12℃,25日气温日较差为13℃,26日气温日较差为9℃,27日气温日较差为11℃,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26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2023七上·朝阳期末)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
B.两极地区降水多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
D.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多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排除A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C正确;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排除D;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023七上·江门期末) 下图为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示意图,乙地的气温为1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O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
10. 甲地的气温为(  )
A.O℃ B.6℃ C.12℃ D.24℃
【答案】9.C
10.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1000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乙地的气温为18℃,从乙地到甲地海拔上升了1000米,气温约下降6℃,甲地气温为12℃,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2023七上·紫金期末)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下图中6月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5℃ B.10℃ C.15℃ D.20℃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得,6月5日最高气温是20℃,最低气温是10℃,其气温日较差是20-10=10℃。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2023七上·惠城期末) 下图是南美洲局部地区降水分布与气温曲线图,下图是捕雾网示意图。A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A沙漠年降水量是(  )
A.500毫米以上 B.200~500毫米
C.1000~2000毫米 D.200毫米以下
13. 图中B地年均气温可能是(  )
A.25℃ B.16℃ C.20℃ D.9℃
14. A地人们利用捕雾网(  )
A.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B.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改善生产方式
C.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可增加当地旅游景观多样性,提高就业率
【答案】12.D
13.B
14.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1)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12.由左图可以看出,A地沙漠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图可以看出,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0℃至20℃之间,可能是16℃,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4.由题意可知,通过题中“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可知,捕雾网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故A正确。捕雾网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故B错误。雾网的作用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不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C错误。与增加旅游景观多样性、提高就业率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5.(2023七上·长顺期末)2022年,受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电网负荷创新高。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2时 B.午后2时 C.日出时 D.日落时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午后2时),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为柳州市某年11月21—25日天气预报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问题。
16. 根据天气预报,周一的天气状况将是(  )
A.晴 B.小雨 C.阴 D.雷阵雨
17. 根据气温日较差的计算方法,周二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
A.6℃ B.5℃ C.4℃ D.3℃
18. 学校计划在本周举行“柳州一日游”户外徒步活动,可以选择在(  )
A.周二 B.周四 C.周五 D.周三
【答案】16.C
17.B
18.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通常用阴晴雨雪来表示,是时刻在变化的,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16.读图可知,周一的天气符号是多云,天气阴, C正确,A BD错误。故答案为:C。
17.气温日较差= 一天的最高温—最低温,故周二气温日较差为23℃—18℃=5℃。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8.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符号来认识天气,如图在周一、周三两天是多云,但周一温度较高,不适合户外徒步,因此周三适合举行活动,周二、周四和周五都有小雨,不适合举行,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9. 甲地的年降水量大约为(  )
A.0~200毫米 B.200~500毫米
C.500~1000毫米 D.1000~2000毫米
20. 北半球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赤道地区降水丰沛
B.两极地区降水较多
C.回归线附近年降水大陆东岸比西岸少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低于内陆地区
【答案】19.C
20.A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由图中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甲地的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0.根据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可知,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故A正确、B错误。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故C错误。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为南半球7月气温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21. 南半球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D.从陆地向海洋递减
22. 南极大陆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
A.10℃~20℃ B.0~10℃ C.-10℃~0℃ D.-10℃以下
【答案】21.A
2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21.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读图可知,南半球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2.读图可知,南极大陆主要位于南极圈内,7月平均气温大约为-10℃以下。故答案为:D。
23.(2023七上·安顺期末)读图—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甲地与同纬度地区比,纬度相同,纬度因素不是该地平均气温低的影响因素,A错误;同纬度地区中也有内陆地区,但气温较甲地附近高,海陆分布不是该地平均气温低的影响因素,B错误;甲地附近多山地和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C正确;人类活动不是该地平均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4.(2023七上·船营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见表)。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本月降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5日 7日~8日 11日 15日~27日 29日
降水量 15mm 21 mm 25 mm 153 mm 41 mm
A.1100 mm B.255 mm C.41 mm D.51 mm
【答案】B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当月降水量是这个月每次降水量的总和,材料中可知,当月的降水量是15mm +21mm+25 mm +153 mm+41 mm= 255 mm;B符合题意。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二、综合题
25.(2021七上·巨野期末)读下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C到B到A,平均气温越来越   (高、低),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一般低纬度地区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
(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较,可以看出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半球。
(3)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说明同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4)世界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和   。
【答案】(1)低;高;低
(2)南
(3)低;0.6
(4)非洲;南极洲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从C到A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地面较均匀。
(3)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说明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4)世界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大部分位于热带的非洲,气温最低的是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南极洲。
【点评】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6.(2021七上·天峨期末)读河池市某日天气预报图(下图),回答问题。
(1)当日的天气是   转   ,   风四级。
(2)当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
(3)当日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答案】(1)阴;小雨;东北
(2)12
(3)良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根据该地的天气预报图显示,当地的天气是由阴转小雨,风尾朝向东北方向,则当地的风向来自东北风。
(2)气温日较差=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当地的日气温为11℃~23℃,则最高气温是23℃,最低气温是11℃。因此当地的气温日较差为12℃。
(3)指数为0-50,I级,空气质量为优。指数为51-100,II级,空气质量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一般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指数为101-150,III(1)级,空气质量属于轻微污染。指数为151-200,III(2)级,空气质量属于轻度污染。指数为201-250,250-300,分别为IV(1)级和IV(2)级,空气质量状况分别属于中度和中度重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当地该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是68,因此空气质量状况为良。
【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7.(2021七上·松原期末)“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   的影响。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   降水量最少的是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   降水量较少的是   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   岸降水多,大陆   岸降水较少。
(4)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图中的代号分别是   、   。
【答案】(1)减少;纬度位置
(2)C;E;海陆位置
(3)N;M;东;西
(4)甲;乙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从A到B年降水量越来越少,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C、D、E三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C地,降水量最少的是E地;因为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东岸的N地,降水量较少的是西岸的M地,说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甲表示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最少的是乙表示的阿塔卡玛沙漠,因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8.(2020七上·高州月考)某一地理学习小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3 ℃、12 ℃、5 ℃、1 ℃,并且当天看了第二天本区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回答问题。
(1)这天的平均气温大约是   。
(2)请你播报D城的天气预报:   。
(3)与C城(海拔600米)位于同一纬度的一城市(海拔3100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气温大约是   。
(4)若要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吗 为什么
(5)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该校最有可能在   城。
(6)近年来,B城雾霾天气经常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绿色生活、低碳生活?请写出2点措施,为B城造良好生活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答案】(1)5℃
(2)小雨,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9℃
(3)-20℃—13℃
(4)有必要;A城天气是中雨到大雨,故若要去A城购货,要带雨伞
(5)F
(6)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学;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植被;爱护城市绿地不乱丢垃圾;做到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这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3 ℃、12 ℃、5 ℃、1 ℃,,故这天的平均气温=(3 +12+5+1)÷4≈5℃。
(2)由D城的天气符号可知,当天为小雨,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9℃。
(3)C城海拔600米,另一城市海拔3100米,两城相对高差25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知两地温差15℃,图中可知C城温度在-5-2℃,故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城的气温大约是(-5-15)到(2-15)即-20℃---13℃。
(4)由图可知,A城的天气是中雨转大雨,故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
(5)举行运动会在晴天最合适,图中F城市晴天,最适合举办运动会,故该校最有可能在F城。
(6)保护环境可以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学,文明走路,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植被;爱护城市绿地不乱丢垃圾;做到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
故答案为:(1)5℃;(2)小雨,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9℃;(3)-20℃---13℃;(4)有必要。A城天气是中雨到大雨,故若要去A城购货,要带雨伞;(5)F;(6)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学;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植被;爱护城市绿地不乱丢垃圾;做到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点评】(1)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②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③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④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⑤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1 / 12023~2024学年度粤人版初中地理七上4.2 气温和降水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2七上·晋安期末)读图“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各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14时左右 C.日出前后 D.子夜0时
2.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
A.10.5℃ B.9℃ C.11.5℃ D.67.5℃
(2022七上·连平期末)学完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之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结合亚欧大陆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绘制了四幅“亚欧大陆降水的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哪位同学绘制的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亚欧大陆降水地区分布情况(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4.在示意图中没有反映出来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
A.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
B.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少
C.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2022七上·耒阳期末)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气温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同纬度的高山比平原气温高
D.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2023七上·江门期末) 下图为某地24日至27日天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25日气温日较差是(  )
A.9℃ B.12℃ C.13℃ D.21℃
7. 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24日 B.25日 C.26日 D.27日
8.(2023七上·朝阳期末)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少
B.两极地区降水多
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
D.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多
(2023七上·江门期末) 下图为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示意图,乙地的气温为1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O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
10. 甲地的气温为(  )
A.O℃ B.6℃ C.12℃ D.24℃
11.(2023七上·紫金期末)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下图中6月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5℃ B.10℃ C.15℃ D.20℃
(2023七上·惠城期末) 下图是南美洲局部地区降水分布与气温曲线图,下图是捕雾网示意图。A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A沙漠年降水量是(  )
A.500毫米以上 B.200~500毫米
C.1000~2000毫米 D.200毫米以下
13. 图中B地年均气温可能是(  )
A.25℃ B.16℃ C.20℃ D.9℃
14. A地人们利用捕雾网(  )
A.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B.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改善生产方式
C.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可增加当地旅游景观多样性,提高就业率
15.(2023七上·长顺期末)2022年,受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电网负荷创新高。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2时 B.午后2时 C.日出时 D.日落时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为柳州市某年11月21—25日天气预报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问题。
16. 根据天气预报,周一的天气状况将是(  )
A.晴 B.小雨 C.阴 D.雷阵雨
17. 根据气温日较差的计算方法,周二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
A.6℃ B.5℃ C.4℃ D.3℃
18. 学校计划在本周举行“柳州一日游”户外徒步活动,可以选择在(  )
A.周二 B.周四 C.周五 D.周三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9. 甲地的年降水量大约为(  )
A.0~200毫米 B.200~500毫米
C.500~1000毫米 D.1000~2000毫米
20. 北半球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赤道地区降水丰沛
B.两极地区降水较多
C.回归线附近年降水大陆东岸比西岸少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低于内陆地区
(2023七上·柳州期末) 图为南半球7月气温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21. 南半球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D.从陆地向海洋递减
22. 南极大陆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
A.10℃~20℃ B.0~10℃ C.-10℃~0℃ D.-10℃以下
23.(2023七上·安顺期末)读图—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4.(2023七上·船营期末)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五次降水过程,并记录了降水量(见表)。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
本月降水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降水日期 5日 7日~8日 11日 15日~27日 29日
降水量 15mm 21 mm 25 mm 153 mm 41 mm
A.1100 mm B.255 mm C.41 mm D.51 mm
二、综合题
25.(2021七上·巨野期末)读下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C到B到A,平均气温越来越   (高、低),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一般低纬度地区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
(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较,可以看出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   半球。
(3)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说明同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4)世界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和   。
26.(2021七上·天峨期末)读河池市某日天气预报图(下图),回答问题。
(1)当日的天气是   转   ,   风四级。
(2)当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
(3)当日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7.(2021七上·松原期末)“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   的影响。
(2)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   降水量最少的是   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   降水量较少的是   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   岸降水多,大陆   岸降水较少。
(4)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图中的代号分别是   、   。
28.(2020七上·高州月考)某一地理学习小组测得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3 ℃、12 ℃、5 ℃、1 ℃,并且当天看了第二天本区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回答问题。
(1)这天的平均气温大约是   。
(2)请你播报D城的天气预报:   。
(3)与C城(海拔600米)位于同一纬度的一城市(海拔3100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气温大约是   。
(4)若要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吗 为什么
(5)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该校最有可能在   城。
(6)近年来,B城雾霾天气经常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绿色生活、低碳生活?请写出2点措施,为B城造良好生活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1.读图可以看出,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大概出现在14时左右;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该地的最高温是39℃,最低温是27.5℃,所以气温日较差是11.5℃;
故答案为:C。
【答案】3.B
4.D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②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③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内部和西部地区降水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3.四幅图反映亚欧大陆降水的地区分布情况,亚欧大陆处于中纬度,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这是由海陆因素决定的,故排除CD;从纬度来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符合题意,排除C。故答案为:B。
4.在示意图中反映出来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 中纬度地带,大陆内部降水少;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体现了海陆因素的影响和纬度因素的影响;并未体现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这一地形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低纬度得到获得较多太阳热量,气温较高,气温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选项A正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因此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同纬度的高山比平原气温低,选项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陆以及地形的影响。
【答案】6.C
7.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6.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读图可知,25日最高气温为17℃,最低气温为4℃,气温日较差是13℃,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7.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读图可知,24日气温日较差为12℃,25日气温日较差为13℃,26日气温日较差为9℃,27日气温日较差为11℃,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26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排除A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C正确;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排除D;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9.C
10.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1000米,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0.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乙地的气温为18℃,从乙地到甲地海拔上升了1000米,气温约下降6℃,甲地气温为12℃,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得,6月5日最高气温是20℃,最低气温是10℃,其气温日较差是20-10=10℃。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答案】12.D
13.B
14.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1)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气温相等,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12.由左图可以看出,A地沙漠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气候干旱,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图可以看出,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0℃至20℃之间,可能是16℃,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4.由题意可知,通过题中“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可知,捕雾网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故A正确。捕雾网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故B错误。雾网的作用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不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C错误。与增加旅游景观多样性、提高就业率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午后2时),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叫做气温日较差。
【答案】16.C
17.B
18.D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点评】(1)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通常用阴晴雨雪来表示,是时刻在变化的,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16.读图可知,周一的天气符号是多云,天气阴, C正确,A BD错误。故答案为:C。
17.气温日较差= 一天的最高温—最低温,故周二气温日较差为23℃—18℃=5℃。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8.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符号来认识天气,如图在周一、周三两天是多云,但周一温度较高,不适合户外徒步,因此周三适合举行活动,周二、周四和周五都有小雨,不适合举行,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9.C
20.A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由图中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甲地的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0.根据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可知,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故A正确、B错误。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故C错误。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1.A
2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通常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而在山地地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21.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读图可知,南半球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2.读图可知,南极大陆主要位于南极圈内,7月平均气温大约为-10℃以下。故答案为:D。
23.【答案】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甲地与同纬度地区比,纬度相同,纬度因素不是该地平均气温低的影响因素,A错误;同纬度地区中也有内陆地区,但气温较甲地附近高,海陆分布不是该地平均气温低的影响因素,B错误;甲地附近多山地和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C正确;人类活动不是该地平均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具体表现为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4.【答案】B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
【解析】【分析】当月降水量是这个月每次降水量的总和,材料中可知,当月的降水量是15mm +21mm+25 mm +153 mm+41 mm= 255 mm;B符合题意。
【点评】降水是指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它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
25.【答案】(1)低;高;低
(2)南
(3)低;0.6
(4)非洲;南极洲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从C到A平均气温越来越低,可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地面较均匀。
(3)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说明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4)世界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大部分位于热带的非洲,气温最低的是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南极洲。
【点评】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6.【答案】(1)阴;小雨;东北
(2)12
(3)良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根据该地的天气预报图显示,当地的天气是由阴转小雨,风尾朝向东北方向,则当地的风向来自东北风。
(2)气温日较差=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当地的日气温为11℃~23℃,则最高气温是23℃,最低气温是11℃。因此当地的气温日较差为12℃。
(3)指数为0-50,I级,空气质量为优。指数为51-100,II级,空气质量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一般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指数为101-150,III(1)级,空气质量属于轻微污染。指数为151-200,III(2)级,空气质量属于轻度污染。指数为201-250,250-300,分别为IV(1)级和IV(2)级,空气质量状况分别属于中度和中度重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当地该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是68,因此空气质量状况为良。
【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7.【答案】(1)减少;纬度位置
(2)C;E;海陆位置
(3)N;M;东;西
(4)甲;乙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定义、测量、主要降水类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从A到B年降水量越来越少,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C、D、E三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C地,降水量最少的是E地;因为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3)M、N相比,降水量较多的东岸的N地,降水量较少的是西岸的M地,说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甲表示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最少的是乙表示的阿塔卡玛沙漠,因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点评】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8.【答案】(1)5℃
(2)小雨,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9℃
(3)-20℃—13℃
(4)有必要;A城天气是中雨到大雨,故若要去A城购货,要带雨伞
(5)F
(6)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学;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植被;爱护城市绿地不乱丢垃圾;做到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这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3 ℃、12 ℃、5 ℃、1 ℃,,故这天的平均气温=(3 +12+5+1)÷4≈5℃。
(2)由D城的天气符号可知,当天为小雨,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9℃。
(3)C城海拔600米,另一城市海拔3100米,两城相对高差25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知两地温差15℃,图中可知C城温度在-5-2℃,故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城的气温大约是(-5-15)到(2-15)即-20℃---13℃。
(4)由图可知,A城的天气是中雨转大雨,故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
(5)举行运动会在晴天最合适,图中F城市晴天,最适合举办运动会,故该校最有可能在F城。
(6)保护环境可以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学,文明走路,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植被;爱护城市绿地不乱丢垃圾;做到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
故答案为:(1)5℃;(2)小雨,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9℃;(3)-20℃---13℃;(4)有必要。A城天气是中雨到大雨,故若要去A城购货,要带雨伞;(5)F;(6)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学;不践踏草地,不破坏植被;爱护城市绿地不乱丢垃圾;做到废物回收,循环利用。
【点评】(1)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绿化生态环境;
②提倡清洁能源,减少车辆废气排放;
③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④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⑤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