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3.3 人类与海洋基础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3.3 人类与海洋基础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31 10:06:43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3.3 人类与海洋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2023·中山模拟) 2022年10月19日晚,我国利用新的勘探技术,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南海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提供充足的海底优质清洁能源。图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  )
A.海面风浪较大 B.海上天气多变
C.海洋地质条件极端复杂 D.地壳运动活跃
2.“万亿方大气区”建成的意义有(  )
①为区域建设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②有利于缓解海南岛海洋污染
③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④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2022八上·河源期末)2017年5月1日,我国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会,在浙江宁波、辽宁大连和海南三亚同步举行,所有作业船只停止作业。采取休渔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降低渔业收入 B.保证捕捞安全
C.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D.防止海洋污染
4.(2021八下·滦州开学考)近年来,我国海洋捕鱼量大幅下降,而且捕到的鱼大多是未长成的小鱼,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环境,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B.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异常,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设施,使鱼类得不到营养物质
D.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竭
5.(2021八上·定南期末)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城市污水可直接排入 B.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
C.禁止过度捕捞 D.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6.(2020·晋中)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
A.鱼类 B.藻类 C.贝类 D.虾蟹类
(2)中国海洋水产品生产方式构成中,人工养殖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A.不断增长 B.不断降低 C.没有变化 D.上下波动
7.(2020八下·铁东期中)维护海洋环境,保护我国“蓝色国土”,做负责任的大国。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城市污水直接排入大海 B.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C.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过度捕捞
8.下列符合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是①伏季休渔 ②防止海水污染 ③禁止过度捕捞 ④禁止开发浅海、滩涂资源(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0八上·永定月考)读下表,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0.(2019·泰安)下列符合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是(  )
①伏季休渔
②防止海水污染
③禁止过度捕捞
④禁止开发浅海、滩涂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19·海南)下列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A.投放人工鱼礁 B.大面积填海造陆建度假村
C.建没滨海湿地公园 D.伏季(6、7、8月)休渔
12.(2019八下·覃塘期末)下列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制止侵海、占海的开发行为 ②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
③鼓励开发浅海、滩涂 ④取消伏季休渔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下列地域适合发展“蓝色农业”的是(  )
A.耕地 B.草场 C.高原 D.海洋
14.人类的一些行为如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海洋泄露污染,向海洋倾倒垃圾等,对海洋会产生的后果是(  )
A.海洋蕴藏的石油会减少 B.海水中盐的含量会减低
C.赤潮现象会降低 D.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15.下列行为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休渔期间继续捕捞 B.加强海洋执法力度
C.防止海洋污染 D.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有的相似题目答案共通。塔里木盆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这些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1.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海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可能存在多种复杂地形。故答案为:C。
2.“万亿方大气区”建成可以缓解区域资源的问题,但不能缓解海洋污染以及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如果一年四季都不停的捕鱼,那鱼很快就捕光了,针对这一点,就形成了“休渔期”这一条规定,在捕完鱼之后,有一段规定的时间,让鱼繁殖,每年的夏季,黄渤海海域都进入休渔期,期间大小船只一律禁止捕渔作业,我认为采取休渔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根据题意C符合题意。
【点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渔业等资源。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为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 (海洋农牧业), 极大地提高海洋生物的成活率和增加海区的资源量;禁止近海过渡捕捞(如伏季休渔等);防止海洋(石油)污染。
4.【答案】D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近年来,我国海洋捕鱼量大幅下降,而且捕到的鱼大多是未长成的小鱼,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竭,与ABC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使海洋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如: ①开发利用程度低; ②海洋灾害频发,赤潮现象严重; ③海洋运输与工程建设造成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④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2)解决措施:①防止海洋污染;②禁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③实行综合管理,提高执法力度。
5.【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目前我国海洋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城市污水的直接排入、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过度捕捞都会加剧海洋污染,因此要禁止过度捕捞、合理发展近海养殖业。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使海洋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如: ①开发利用程度低; ②海洋灾害频发,赤潮现象严重; ③海洋运输与工程建设造成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④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2)解决措施:①防止海洋污染;②禁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③实行综合管理,提高执法力度,发展海洋科技。
6.【答案】(1)C
(2)A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贝类,占42.3%,其次是鱼类,占35.9%,第三是虾蟹类,故答案为:C。(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水产品生产方式的构成中,人工养殖的比重在不断增长,这是我国对海洋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原生海洋产品在减少,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资源。我国海洋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储量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而且不断有新的油气田发现。
(2)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石油污染物、赤潮灾害等。需进行综合管理,依法管理,防止污染,科学利用。
7.【答案】D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一个海洋大国,以上四种做法中,城市污染直接排入大海、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和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不利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利于发展海洋经济;禁止过度捕捞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及海洋资源,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向太平洋;毗邻中国大陆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互相连成一片,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以上四海域因紧邻中国大陆,属于中国的近海, 是中国的四大海域,又被称为“中国的邻海” 。
8.【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行的措施有禁止过度捕捞;防止海水污染;实行伏季休渔;适当开发浅海、滩涂的资源等;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的增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总量逐年增加,但近年我国近海呈现出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沿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从1995年起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采取了许多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渔业生态,保护渔民的长远利益,促进海洋渔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9.【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赤潮是因为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都直接或间接污染了水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得单细胞藻类能够大量繁殖,引发赤潮。读图表可知,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是东海;故答案为:C。
【点评】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对人类健康有破坏。防御赤潮的措施如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等。
10.【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行的措施有禁止过度捕捞;防止海水污染;实行伏季休渔;适当开发浅海、滩涂的资源等;故答案为: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洋渔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的增强,我国近海呈现出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沿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从1995年起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渔业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构建安全生产防控体系,确保渔业资源不滥捕、不枯竭,推进沿海开发、促进海洋渔业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11.【答案】B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投放人工鱼礁、建没滨海湿地公园、伏季(6、7、8月)休渔会可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为大面积填海造陆建度假村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洋是人类探寻发展的另一个目标所在,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综合整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保护海洋生物,禁止乱捕乱杀,强化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注重海洋生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等。
12.【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制止侵海、占海的开发行为;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禁止开发浅海、滩涂;制定伏季休渔制度。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海洋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储量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而且不断有新的油气田发现。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石油污染物、赤潮灾害等。需进行综合管理,依法管理,防止污染,科学利用。
13.【答案】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蓝色农业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据此分析选项可知,适合发展“蓝色农业”的是海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属于基础性题型,识记即可。
14.【答案】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海洋泄露污染,向海洋倾倒垃圾等.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措施,属于基础性题型,识记理解即可。
15.【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加强海洋执法力度、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防止海洋污染,都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故BCD不符合题意。休渔期间继续捕捞则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保护的措施,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即可。
1 / 1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3.3 人类与海洋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2023·中山模拟) 2022年10月19日晚,我国利用新的勘探技术,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南海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提供充足的海底优质清洁能源。图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  )
A.海面风浪较大 B.海上天气多变
C.海洋地质条件极端复杂 D.地壳运动活跃
2.“万亿方大气区”建成的意义有(  )
①为区域建设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②有利于缓解海南岛海洋污染
③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④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C
2.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有的相似题目答案共通。塔里木盆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这些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1.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海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可能存在多种复杂地形。故答案为:C。
2.“万亿方大气区”建成可以缓解区域资源的问题,但不能缓解海洋污染以及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故答案为:D。
3.(2022八上·河源期末)2017年5月1日,我国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会,在浙江宁波、辽宁大连和海南三亚同步举行,所有作业船只停止作业。采取休渔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降低渔业收入 B.保证捕捞安全
C.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D.防止海洋污染
【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如果一年四季都不停的捕鱼,那鱼很快就捕光了,针对这一点,就形成了“休渔期”这一条规定,在捕完鱼之后,有一段规定的时间,让鱼繁殖,每年的夏季,黄渤海海域都进入休渔期,期间大小船只一律禁止捕渔作业,我认为采取休渔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根据题意C符合题意。
【点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渔业等资源。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为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 (海洋农牧业), 极大地提高海洋生物的成活率和增加海区的资源量;禁止近海过渡捕捞(如伏季休渔等);防止海洋(石油)污染。
4.(2021八下·滦州开学考)近年来,我国海洋捕鱼量大幅下降,而且捕到的鱼大多是未长成的小鱼,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环境,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
B.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异常,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设施,使鱼类得不到营养物质
D.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竭
【答案】D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近年来,我国海洋捕鱼量大幅下降,而且捕到的鱼大多是未长成的小鱼,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竭,与ABC无关,故答案为:D。
【点评】(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使海洋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如: ①开发利用程度低; ②海洋灾害频发,赤潮现象严重; ③海洋运输与工程建设造成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④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2)解决措施:①防止海洋污染;②禁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③实行综合管理,提高执法力度。
5.(2021八上·定南期末)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城市污水可直接排入 B.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
C.禁止过度捕捞 D.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目前我国海洋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城市污水的直接排入、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过度捕捞都会加剧海洋污染,因此要禁止过度捕捞、合理发展近海养殖业。故答案为:C。
【点评】(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使海洋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如: ①开发利用程度低; ②海洋灾害频发,赤潮现象严重; ③海洋运输与工程建设造成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④过度捕捞导致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2)解决措施:①防止海洋污染;②禁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③实行综合管理,提高执法力度,发展海洋科技。
6.(2020·晋中)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丰富的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中国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  )
A.鱼类 B.藻类 C.贝类 D.虾蟹类
(2)中国海洋水产品生产方式构成中,人工养殖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A.不断增长 B.不断降低 C.没有变化 D.上下波动
【答案】(1)C
(2)A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海洋水产品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贝类,占42.3%,其次是鱼类,占35.9%,第三是虾蟹类,故答案为:C。(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水产品生产方式的构成中,人工养殖的比重在不断增长,这是我国对海洋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原生海洋产品在减少,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资源。我国海洋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储量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而且不断有新的油气田发现。
(2)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石油污染物、赤潮灾害等。需进行综合管理,依法管理,防止污染,科学利用。
7.(2020八下·铁东期中)维护海洋环境,保护我国“蓝色国土”,做负责任的大国。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城市污水直接排入大海 B.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
C.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过度捕捞
【答案】D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一个海洋大国,以上四种做法中,城市污染直接排入大海、取缔所有近海养殖业和随意大规模填海造陆不利于保护海洋环境,也不利于发展海洋经济;禁止过度捕捞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及海洋资源,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向太平洋;毗邻中国大陆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互相连成一片,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以上四海域因紧邻中国大陆,属于中国的近海, 是中国的四大海域,又被称为“中国的邻海” 。
8.下列符合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是①伏季休渔 ②防止海水污染 ③禁止过度捕捞 ④禁止开发浅海、滩涂资源(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行的措施有禁止过度捕捞;防止海水污染;实行伏季休渔;适当开发浅海、滩涂的资源等;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的增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总量逐年增加,但近年我国近海呈现出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沿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从1995年起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采取了许多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渔业生态,保护渔民的长远利益,促进海洋渔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9.(2020八上·永定月考)读下表,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答案】C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赤潮是因为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都直接或间接污染了水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得单细胞藻类能够大量繁殖,引发赤潮。读图表可知,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是东海;故答案为:C。
【点评】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对人类健康有破坏。防御赤潮的措施如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建立海洋环境监视网络,加强赤潮监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等。
10.(2019·泰安)下列符合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是(  )
①伏季休渔
②防止海水污染
③禁止过度捕捞
④禁止开发浅海、滩涂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行的措施有禁止过度捕捞;防止海水污染;实行伏季休渔;适当开发浅海、滩涂的资源等;故答案为: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洋渔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的增强,我国近海呈现出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退、沿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从1995年起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渔业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构建安全生产防控体系,确保渔业资源不滥捕、不枯竭,推进沿海开发、促进海洋渔业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11.(2019·海南)下列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A.投放人工鱼礁 B.大面积填海造陆建度假村
C.建没滨海湿地公园 D.伏季(6、7、8月)休渔
【答案】B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投放人工鱼礁、建没滨海湿地公园、伏季(6、7、8月)休渔会可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为大面积填海造陆建度假村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洋是人类探寻发展的另一个目标所在,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综合整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保护海洋生物,禁止乱捕乱杀,强化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注重海洋生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等。
12.(2019八下·覃塘期末)下列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制止侵海、占海的开发行为 ②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
③鼓励开发浅海、滩涂 ④取消伏季休渔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制止侵海、占海的开发行为;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禁止开发浅海、滩涂;制定伏季休渔制度。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海洋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储量达22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80亿立方米,而且不断有新的油气田发现。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石油污染物、赤潮灾害等。需进行综合管理,依法管理,防止污染,科学利用。
13.下列地域适合发展“蓝色农业”的是(  )
A.耕地 B.草场 C.高原 D.海洋
【答案】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蓝色农业指的是以蓝色海洋为依托的水生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鱼、虾、贝、藻类等养殖的水产农牧活动.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占地球面积的71%,拥有地球上3000多万种物种中的99%,而陆地拥有物种不到1%.据此分析选项可知,适合发展“蓝色农业”的是海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属于基础性题型,识记即可。
14.人类的一些行为如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海洋泄露污染,向海洋倾倒垃圾等,对海洋会产生的后果是(  )
A.海洋蕴藏的石油会减少 B.海水中盐的含量会减低
C.赤潮现象会降低 D.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答案】D
【知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海洋泄露污染,向海洋倾倒垃圾等.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每年仅沿海工厂和城市直接排入海洋的污水就达100亿吨,其中含有毒物质数百万吨.近年来,海事时常发生,使我国海域的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频频出现的赤潮也给我国的海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措施,属于基础性题型,识记理解即可。
15.下列行为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休渔期间继续捕捞 B.加强海洋执法力度
C.防止海洋污染 D.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答案】A
【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加强海洋执法力度、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防止海洋污染,都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故BCD不符合题意。休渔期间继续捕捞则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保护的措施,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