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 《5.3 聚落的发展变化》培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 《5.3 聚落的发展变化》培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30 10:51:0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 《5.3 聚落的发展变化》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天津市期末)下列哪些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
A.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地形崎岖
C.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地形崎岖不利于聚落的形成,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2.(2023七上·广州期末)下列四幅景观图中,最有可能反映城市聚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A图为蒙古包,B图为梯田,C图为河网稠密的江南水乡,D图为高楼林立的城市。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021七上·秦都开学考) 小明去浙江省旅游时拍下了两张照片(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水乡绍兴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房屋大多沿河而建②房屋密集,空气质量差③屋顶倾斜利于排水④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
A.人口多少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商业水平不同 D.建筑形态不同
5. 绍兴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聚落,其重要意义是(  )
A.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B.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
C.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D.使人们认识到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3.由图可以看出,绍兴水乡的房屋大多沿河而建;屋顶倾斜利于排水,因为该地区降水丰富;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因为当地夏季炎热,街巷的分布不规则;与空气质量差无关,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
4.聚落是人们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人们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人口多少、商业水平不同和建筑形态不同不是本质区别,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5.绍兴是著名的历史古镇,这里有着文化底蕴很深的传统聚落,保护当地特色聚落的目的是要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与其他三项的叙述关系小,故答案为:C。
(2021七上·岚皋期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当地层层落落的吊脚木楼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6.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体现在(  )
A.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B.土石材料建房,就地取材
C.墙体较厚,利于御寒 D.窗户较少,防止蚊虫进入
7.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
B.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
D.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答案】6.A
7.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6.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故A正确。吊脚楼用竹木为材料,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故B错误。墙体薄,因为当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C错误。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故选A。
7.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和“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都是破坏当地聚落的做法,不可取。只有“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当地聚落,故选C。
8.(2021七上·营口期末)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民居为墙厚窗小的房屋,目的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A错误;B是冰屋,它所处的气候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B错误;C是蒙古包,它所处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C错误;D竹楼,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和通风,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9.(2021七上·丹东期末)对下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相互帮助
B.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共同抵御各种侵害
C.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具有文化和民族特色,应加以保护
D.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太陈旧,应坚决拆除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四合院和客家土楼虽然陈旧,但是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应该保护,居住在里面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抵御外敌等。故ABC叙述正确,而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10.(2021七上·丹东期末)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答案】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范围更广,但聚落的规模要更小,故A正确。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故B错误。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稀疏、落后,故C错误。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早一些,先是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故D错误。故选A。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1.(2021七上·顺城期末)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是(  )
A.渔业 B.畜牧业 C.耕作业 D.服务业
【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耕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2.(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聚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B.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傣族的竹楼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聚落是一个时代建筑的代表,从聚落的形式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上四种建筑中,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傣族的竹楼结构简单,没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3.(2021七上·朝阳期末)聚落的形态多样,呈团块状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地带 B.河流沿岸 C.河谷地带 D.平原地区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农村、牧村、渔村都属于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往往呈团块状;而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往往呈条带状;故呈团块状分布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4.(2021七上·建华期末)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居民人口多少的差异 B.占地面积大小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的差异
【答案】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与人口多少、占地面积小和地形差异无关,故答案为:C。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5.(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
⑤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故人庄”的特征是乡村聚落,这种聚落具有规模小、人口稀疏,从事的都是以农业生活活动为主的聚居地,规模大、人口密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021七上·临漳期末)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8.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一律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D.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16.D
17.D
18.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高楼林立,故本题选D。
17.团块状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而甲图是梯田景观,地势崎岖,A错;丙聚落为蒙古包,人们一般从事放牧等生产活动,B错;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差别较大,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道路纵横密集、建筑物密集等,C错;丁聚落为城市,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正确,故本题选D。
18.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该分具体情况,不能为了美化环境,一律拆除,故本题选C。
二、综合题
1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落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1)皖南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皖南古村落?
【答案】(1)古香古色的建筑、优美的田园风光。
(2)控制客流;筹资修缮文物;调价收入全部用于修缮;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出来,需要学生归纳。(2)我们可以从控制客流;筹资修缮文物;调价收入全部用于修缮 ;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等方面来保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主要是让学生树立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
20.根据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片,分别是代表一个地方的建筑。
第1幅图代表的是   的建筑 ;第2幅图代表的是   的建筑 ;第3幅图代表的是     的建筑;第4幅图代表的是   建筑 。
(2)分析四幅景观图填下表。
图片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1        
2        
3        
4        
【答案】(1)黄土高原;北极附近;西亚;江南水乡
(2)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土壤的直立性好;气候寒冷;用冰雪做房屋;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往往墙厚,窗小;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房顶呈人性,利于排水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第1幅图,黄土高原的窑洞,土壤的直立性好,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第2幅图,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气候寒冷,用冰雪做房屋。第3幅图,江南水乡的房屋,房顶呈人性,利于排水。第4幅图,西亚的土墙,为了适应气候炎热,房屋往往墙厚,窗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要求学生从图中分析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并结合到各地区的自然特点填空。
1 / 12023~2024学年度初中地理粤教版 七上 《5.3 聚落的发展变化》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七上·天津市期末)下列哪些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
A.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地形崎岖
C.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2.(2023七上·广州期末)下列四幅景观图中,最有可能反映城市聚落的是(  )
A. B.
C. D.
(2021七上·秦都开学考) 小明去浙江省旅游时拍下了两张照片(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水乡绍兴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房屋大多沿河而建②房屋密集,空气质量差③屋顶倾斜利于排水④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
A.人口多少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商业水平不同 D.建筑形态不同
5. 绍兴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聚落,其重要意义是(  )
A.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B.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
C.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D.使人们认识到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021七上·岚皋期末)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完整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当地层层落落的吊脚木楼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读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6.吊脚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体现在(  )
A.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B.土石材料建房,就地取材
C.墙体较厚,利于御寒 D.窗户较少,防止蚊虫进入
7.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
B.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
C.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
D.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
8.(2021七上·营口期末)聚落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 B.
C. D.
9.(2021七上·丹东期末)对下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相互帮助
B.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共同抵御各种侵害
C.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具有文化和民族特色,应加以保护
D.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太陈旧,应坚决拆除
10.(2021七上·丹东期末)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11.(2021七上·顺城期末)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是(  )
A.渔业 B.畜牧业 C.耕作业 D.服务业
12.(2021七上·顺城期末)下列聚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B.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傣族的竹楼
13.(2021七上·朝阳期末)聚落的形态多样,呈团块状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地带 B.河流沿岸 C.河谷地带 D.平原地区
14.(2021七上·建华期末)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居民人口多少的差异 B.占地面积大小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的差异
15.(2021七上·牡丹江期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人口密集 ④人口稀疏
⑤是从事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⑥是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021七上·临漳期末)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8.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一律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D.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综合题
1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落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1)皖南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皖南古村落?
20.根据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片,分别是代表一个地方的建筑。
第1幅图代表的是   的建筑 ;第2幅图代表的是   的建筑 ;第3幅图代表的是     的建筑;第4幅图代表的是   建筑 。
(2)分析四幅景观图填下表。
图片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1        
2        
3        
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地形崎岖不利于聚落的形成,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2.【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A图为蒙古包,B图为梯田,C图为河网稠密的江南水乡,D图为高楼林立的城市。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1)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2)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3.由图可以看出,绍兴水乡的房屋大多沿河而建;屋顶倾斜利于排水,因为该地区降水丰富;门窗设计注重通风性,因为当地夏季炎热,街巷的分布不规则;与空气质量差无关,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C。
4.聚落是人们长期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人们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聚落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人口多少、商业水平不同和建筑形态不同不是本质区别,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5.绍兴是著名的历史古镇,这里有着文化底蕴很深的传统聚落,保护当地特色聚落的目的是要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与其他三项的叙述关系小,故答案为:C。
【答案】6.A
7.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6.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故A正确。吊脚楼用竹木为材料,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故B错误。墙体薄,因为当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故C错误。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D错误。故选A。
7.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考虑,“大力开发商业网点,吸引游客”、“拆除全部古建筑,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和“大力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收入”都是破坏当地聚落的做法,不可取。只有“保护传统风貌,建立村寨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当地聚落,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热带沙漠地区民居为墙厚窗小的房屋,目的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A错误;B是冰屋,它所处的气候是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B错误;C是蒙古包,它所处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C错误;D竹楼,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和通风,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9.【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四合院和客家土楼虽然陈旧,但是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应该保护,居住在里面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抵御外敌等。故ABC叙述正确,而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信息,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要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于保护之间的关系。
10.【答案】A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范围更广,但聚落的规模要更小,故A正确。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故B错误。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稀疏、落后,故C错误。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早一些,先是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故D错误。故选A。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1.【答案】D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耕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等。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2.【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聚落是一个时代建筑的代表,从聚落的形式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上四种建筑中,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傣族的竹楼结构简单,没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
13.【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农村、牧村、渔村都属于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往往呈团块状;而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往往呈条带状;故呈团块状分布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14.【答案】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将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与人口多少、占地面积小和地形差异无关,故答案为:C。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5.【答案】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
【解析】【分析】由题目可知,“故人庄”的特征是乡村聚落,这种聚落具有规模小、人口稀疏,从事的都是以农业生活活动为主的聚居地,规模大、人口密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是城市聚落,故答案为:B。
【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答案】16.D
17.D
18.C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点评】乡村聚落一般规模比较小,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生产活动,而城市聚落一般规模很大,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工业和服务业等。
1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高楼林立,故本题选D。
17.团块状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而甲图是梯田景观,地势崎岖,A错;丙聚落为蒙古包,人们一般从事放牧等生产活动,B错;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差别较大,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规模大、道路纵横密集、建筑物密集等,C错;丁聚落为城市,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正确,故本题选D。
18.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该分具体情况,不能为了美化环境,一律拆除,故本题选C。
19.【答案】(1)古香古色的建筑、优美的田园风光。
(2)控制客流;筹资修缮文物;调价收入全部用于修缮;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1)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出来,需要学生归纳。(2)我们可以从控制客流;筹资修缮文物;调价收入全部用于修缮 ;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等方面来保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主要是让学生树立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
20.【答案】(1)黄土高原;北极附近;西亚;江南水乡
(2)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土壤的直立性好;气候寒冷;用冰雪做房屋;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往往墙厚,窗小;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房顶呈人性,利于排水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第1幅图,黄土高原的窑洞,土壤的直立性好,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第2幅图,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气候寒冷,用冰雪做房屋。第3幅图,江南水乡的房屋,房顶呈人性,利于排水。第4幅图,西亚的土墙,为了适应气候炎热,房屋往往墙厚,窗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要求学生从图中分析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并结合到各地区的自然特点填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