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4.2 农业》培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4.2 农业》培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30 10:42:2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4.2 农业》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广州期末)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下列关于观光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 B.经济效益高
C.耗用劳动力少 D.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观光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故A正确;观光农业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旅游业,经济效益高,且耗用的劳力少,故BC正确;观光农业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发展了农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也不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
2.(2023八上·广州期末)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高产量的“巨人稻”成功种植,其高度已经达到了2.2米。“巨人稻”的成功种植体现出我国农业的成就是(  )
A.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B.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C.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水稻品种,可适应盐碱地,结合材料中的“改良”和2.2米的高度可知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结果,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机械化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A、D错误。我国各地都有盐碱地,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B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得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杂交水稻的培育,使得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提升。温室大棚的运用使得植物生长突破了季节和地域的限制,机械化的提升使得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喷灌滴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资源,一举两得。
3.(2023八上·广州期末)从化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有“广州后花园”之称,从化适宜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畜牧业 B.采矿业 C.旅游业 D.重工业
【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从化区境优美,风景秀丽,有“广州后花园”之称,可大力发展旅游业,C正确;从化区位于东部地区,地租较高,不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A错误;采矿业及发展重工业对生态环境破坏强,导致污染严重,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开展旅游业等。
(2023八上·广州期末) 覆盖我国所有省份,贵州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马铃薯
5. 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主要是因为马铃薯(  )
①适应性强,易种植
②易腐烂,不耐储存
③用途广泛,易加工
④单产高,节水节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下列关于贵州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积极推进大型机械化生产 B.鼓励农民全部改种马铃薯
C.开垦陡坡以增加耕种面积 D.培育引进优良马铃薯品种
【答案】4.A
5.B
6.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耕地类型为水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正确,故答案为:A。
5.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主要是因为马铃薯适应性强,易种植;不易腐烂,耐储存;用途广泛,易加工;单产高,节水节地。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B正确,故答案为:B。
6.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贵州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应培育引进优良马铃薯品种。贵州地形崎岖,不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鼓励农民改种马铃薯,而不是让农民全部种植马铃薯;开垦陡坡以增加耕种面积,会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
(2023八上·广州期末) 位于贵州省从江县的加榜梯田,是中国最好的梯田之一。每到注水季节,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色的光芒,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如图是加榜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梯田里可以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
A.大豆 B.水稻 C.甘蔗 D.花生
8. 梯田美景,四季如画。促进当地脱贫致富最可行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乡村旅游 B.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
C.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 D.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答案】7.B
8.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7.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的耕地为水田,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B正确,故答案为:B。
8.贵州省的梯田注水以后会闪现出银色的光芒,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构成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梯田美景,四季如画,所以贵州省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3八上·广州期末) “海水稻”是时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盐战地生长的特殊水箱。我国盐成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2018年开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河流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0. 我国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横断山区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11. 我国大力研发“海水稻”可以(  )
A.利用海水资源 B.改变大众口味
C.抵挡海浪侵蚀 D.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9.C
10.B
11.D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 ,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9.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内,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山脉的阻挡,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该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故答案为:C。
10.“海水稻”是对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以上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广泛分布,适合种植“海水稻”,其他三个地区位于南方地区,土壤以酸性土壤居多,不适合种植“海水稻”,故答案为:B。
11.我国大力研发“海水稻”是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种植粮食作物,既可以充分利用不适合耕作的土地,又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故答案为:D。
(2023八上·沙河口期末) 羊毛壁毯是我国少数民族利用羊毛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能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下图是一幅名为“天山歌舞”的羊毛壁毯作品,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壁毯画面反映的风土人情所属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3. 壁毯具有防寒、装饰等功能,其编织原料来自当地畜养量大且特有的羊种,羊肉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物。这反映出当地的主要农业部门应该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答案】12.C
13.B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以三河牛三河马为主、新疆牧区以新疆细毛羊为主、青海牧区以牦牛为主、西藏牧区以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为主。
12.读图可知,图中的舞蹈是维吾尔族的手鼓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C正确,AB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13.羊毛壁毯是我国少数民族利用羊毛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羊毛来源于畜牧业,壁毯名为天山歌舞,说明分布在新疆天山南北,羊肉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物。所以这反映出当地的主要农业部门应该是畜牧业。故B正确,ACD不正确。故答案为:B。
(2023八上·阳西期末)我国农产品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差异。下图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 B.多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汾渭平原主产区位于南方地区 D.全部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
1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各主产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华南主产区要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
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水稻种植业
D.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
【答案】14.A
15.B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1)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等资源。
1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分布: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A符合题意;
B. 多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不符合题意;
C.汾渭平原主产区位于北方地区,C不符合题意;
D. 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非季风区也有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各主产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
A.华南主产区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B符合题意;
C. 甘肃新疆主产区水资源短期缺,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C不符合题意;
D.河套灌区主产区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会导致黄河断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八上·榆树期末) 读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①地是(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17. 影响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矿产资源
【答案】16.C
17.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6.我国东西部之间农业生产差异很大,西部地区的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其中内蒙古、新疆位于西北地区,西藏、青海位于青藏地区,图中①是青海牧区,C符合题意,ABD错。故答案为:C。
17.造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东部地区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气温、地形不是主要因素,与矿产资源无关,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8.(2023八上·河北期末)下列不属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的是(  )
A.人口增多、耕地减少 B.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C.自然灾害频繁 D.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有: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挑战,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
(2022八上·青岛期末) 读下表“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19. 海西地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20.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答案】19.D
20.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19.读图,耕地占0.19、草地占46.64、林地占2.86、难以利用土地占50.31,海西地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难以利用的土地,D正确;排除ABC,选D。
20.难以利用土地最多,第二是草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C正确;种植业是耕地、林业是林地、渔业是江河湖泊,不是最适宜的,排除ABD,选C。
(2022八上·江城期末) 广西钦州是南方第2大南菜北运辣椒基地,年产量在25万~26万吨,已成为钦州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钦州农科所为椒农探索出水稻—辣椒粮蔬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即当年7月播种水稻,11、12月收割水稻;11、12月栽种辣椒,次年3~6月收获辣椒,并运往北方上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水稻—辣椒粮蔬轮作模式的优越性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保证粮食生产
③减少农民劳动时间④降低生产投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 钦州四季都可以种植辣椒,选择春季在北方上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购买力强,蔬菜价格贵
B.北方地区的气候不能够种植辣椒
C.春季北方气温尚低,当地蔬菜尚未大量上市
D.冬种春收的辣椒生长快、成熟早、质量好
23. 夏季,南菜北运的数量和品种都会减少,气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
A.南方降水太多,蔬菜不足,只能北菜南运
B.各地降水太多,不利于蔬菜的采摘和运输
C.南方受台风影响大,生产的蔬菜量少质低
D.北方夏季高温多雨,上市的蔬菜量大质优
【答案】21.A
22.C
23.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1.结合材料可知,水稻—辣椒粮蔬轮作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保证了粮食生产,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项。
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纬度相对较高,春季气温尚低,当地蔬菜尚未大量上市,由于钦州四季都可以种植辣椒,选择春季在北方上市,市场需求量大。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北方夏季高温多雨,上市的蔬菜量大质优,所以南菜北运的数量和品种都会减少。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2022八上·龙岗期末)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饼状图(图1)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地农业用地结构最不合理的是(  )
A.种植业比重过大 B.畜牧业比重过大
C.林业比重过大 D.渔业比重过大
25.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退耕还湖,扩大渔业生产 B.修建梯田,扩大种植业面积
C.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D.陡坡种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24.A
25.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4.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平原面积小,缓坡和陡坡占比重大,但该地区种植业占比重最大,不符合用地的原则,故答案为:A。
25.由上题可知,该地区利用坡地发展种植业,这样势必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从长远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坡地要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6.(2021八上·盐池期末)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请为下力图中A、B、C、D四个区域分别选择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1)A   ,原因   。
(2)B   ,原因   。
(3)C   ,原因   。
(4)D   ,原因   。
【答案】(1)林业;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水土保持
(2)种植经济林;坡度较缓的低山丘陵
(3)种植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4)水产养殖业;河流适宜进行水产养殖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处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2)由图可知,B地为低山丘陵,坡度较少,适宜发展经济林种植,增加经济收入。
(3)由图可知,C处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种植粮食等。
(4)由图可知,D处为河流,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27.(2021八上·乾县期末)读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请为下列农业部门找到合适的“家”(填字母)。
A.种植成片的水稻;B.水产养殖;C.果树种植;D.蔬菜、花卉种植;E.肉、乳、禽、蛋生产适合在①处发展的是   ;适合在②处发展的有   ;适合在③处发展的是   ;适合在④处发展的是   。
(2)在发展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时,把它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这是“   ”发展农业重要内容之一。
(3)在布局农业部门时考虑的自然条件有:   ;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答案】(1)C;D、E;A;B
(2)因地制宜
(3)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 (1)①为低山丘陵,适合发展果树种植;②处靠近城市,城市居民众多,蔬菜、花卉、肉、乳、禽、蛋需求量大;③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和湖泊,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④处水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水产业。
(2)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3)布局农业部门时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点评】(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2)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4.2 农业》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广州期末)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下列关于观光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 B.经济效益高
C.耗用劳动力少 D.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2.(2023八上·广州期末)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高产量的“巨人稻”成功种植,其高度已经达到了2.2米。“巨人稻”的成功种植体现出我国农业的成就是(  )
A.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B.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C.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 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3.(2023八上·广州期末)从化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有“广州后花园”之称,从化适宜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畜牧业 B.采矿业 C.旅游业 D.重工业
(2023八上·广州期末) 覆盖我国所有省份,贵州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马铃薯
5. 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主要是因为马铃薯(  )
①适应性强,易种植
②易腐烂,不耐储存
③用途广泛,易加工
④单产高,节水节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下列关于贵州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合理的是(  )
A.积极推进大型机械化生产 B.鼓励农民全部改种马铃薯
C.开垦陡坡以增加耕种面积 D.培育引进优良马铃薯品种
(2023八上·广州期末) 位于贵州省从江县的加榜梯田,是中国最好的梯田之一。每到注水季节,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色的光芒,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如图是加榜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梯田里可以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
A.大豆 B.水稻 C.甘蔗 D.花生
8. 梯田美景,四季如画。促进当地脱贫致富最可行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乡村旅游 B.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
C.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 D.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2023八上·广州期末) “海水稻”是时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盐战地生长的特殊水箱。我国盐成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2018年开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河流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0. 我国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横断山区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11. 我国大力研发“海水稻”可以(  )
A.利用海水资源 B.改变大众口味
C.抵挡海浪侵蚀 D.缓解人地矛盾
(2023八上·沙河口期末) 羊毛壁毯是我国少数民族利用羊毛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能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下图是一幅名为“天山歌舞”的羊毛壁毯作品,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壁毯画面反映的风土人情所属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3. 壁毯具有防寒、装饰等功能,其编织原料来自当地畜养量大且特有的羊种,羊肉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物。这反映出当地的主要农业部门应该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023八上·阳西期末)我国农产品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差异。下图为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 B.多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汾渭平原主产区位于南方地区 D.全部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
1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各主产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华南主产区要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
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水稻种植业
D.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
(2023八上·榆树期末) 读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①地是(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17. 影响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矿产资源
18.(2023八上·河北期末)下列不属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的是(  )
A.人口增多、耕地减少 B.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C.自然灾害频繁 D.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2022八上·青岛期末) 读下表“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19. 海西地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20.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2022八上·江城期末) 广西钦州是南方第2大南菜北运辣椒基地,年产量在25万~26万吨,已成为钦州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钦州农科所为椒农探索出水稻—辣椒粮蔬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即当年7月播种水稻,11、12月收割水稻;11、12月栽种辣椒,次年3~6月收获辣椒,并运往北方上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水稻—辣椒粮蔬轮作模式的优越性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保证粮食生产
③减少农民劳动时间④降低生产投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 钦州四季都可以种植辣椒,选择春季在北方上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购买力强,蔬菜价格贵
B.北方地区的气候不能够种植辣椒
C.春季北方气温尚低,当地蔬菜尚未大量上市
D.冬种春收的辣椒生长快、成熟早、质量好
23. 夏季,南菜北运的数量和品种都会减少,气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
A.南方降水太多,蔬菜不足,只能北菜南运
B.各地降水太多,不利于蔬菜的采摘和运输
C.南方受台风影响大,生产的蔬菜量少质低
D.北方夏季高温多雨,上市的蔬菜量大质优
(2022八上·龙岗期末)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饼状图(图1)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地农业用地结构最不合理的是(  )
A.种植业比重过大 B.畜牧业比重过大
C.林业比重过大 D.渔业比重过大
25.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退耕还湖,扩大渔业生产 B.修建梯田,扩大种植业面积
C.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D.陡坡种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二、综合题
26.(2021八上·盐池期末)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请为下力图中A、B、C、D四个区域分别选择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1)A   ,原因   。
(2)B   ,原因   。
(3)C   ,原因   。
(4)D   ,原因   。
27.(2021八上·乾县期末)读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请为下列农业部门找到合适的“家”(填字母)。
A.种植成片的水稻;B.水产养殖;C.果树种植;D.蔬菜、花卉种植;E.肉、乳、禽、蛋生产适合在①处发展的是   ;适合在②处发展的有   ;适合在③处发展的是   ;适合在④处发展的是   。
(2)在发展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时,把它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这是“   ”发展农业重要内容之一。
(3)在布局农业部门时考虑的自然条件有:   ;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观光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故A正确;观光农业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旅游业,经济效益高,且耗用的劳力少,故BC正确;观光农业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发展了农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也不会导致粮食供应不足,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是通过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的水稻品种,可适应盐碱地,结合材料中的“改良”和2.2米的高度可知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结果,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机械化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A、D错误。我国各地都有盐碱地,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B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得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例如杂交水稻的培育,使得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提升。温室大棚的运用使得植物生长突破了季节和地域的限制,机械化的提升使得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喷灌滴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资源,一举两得。
3.【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从化区境优美,风景秀丽,有“广州后花园”之称,可大力发展旅游业,C正确;从化区位于东部地区,地租较高,不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A错误;采矿业及发展重工业对生态环境破坏强,导致污染严重,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开展旅游业等。
【答案】4.A
5.B
6.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生长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经济作物包括糖料作物,甜菜生长在北方,甘蔗生长在南方。油料作物包括大豆和花生生长在北方,油菜生长在南方,纤维作物以棉花为主,生长在新疆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耕地类型为水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正确,故答案为:A。
5.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主要是因为马铃薯适应性强,易种植;不易腐烂,耐储存;用途广泛,易加工;单产高,节水节地。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B正确,故答案为:B。
6.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贵州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应培育引进优良马铃薯品种。贵州地形崎岖,不适合大型机械化生产;鼓励农民改种马铃薯,而不是让农民全部种植马铃薯;开垦陡坡以增加耕种面积,会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7.B
8.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7.由图可知,图中显示的耕地为水田,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B正确,故答案为:B。
8.贵州省的梯田注水以后会闪现出银色的光芒,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构成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梯田美景,四季如画,所以贵州省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9.C
10.B
11.D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点评】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 ,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9.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内,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山脉的阻挡,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该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故答案为:C。
10.“海水稻”是对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以上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广泛分布,适合种植“海水稻”,其他三个地区位于南方地区,土壤以酸性土壤居多,不适合种植“海水稻”,故答案为:B。
11.我国大力研发“海水稻”是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种植粮食作物,既可以充分利用不适合耕作的土地,又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故答案为:D。
【答案】12.C
13.B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各个民族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东南地区。各民族文化既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2)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以三河牛三河马为主、新疆牧区以新疆细毛羊为主、青海牧区以牦牛为主、西藏牧区以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为主。
12.读图可知,图中的舞蹈是维吾尔族的手鼓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C正确,AB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13.羊毛壁毯是我国少数民族利用羊毛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羊毛来源于畜牧业,壁毯名为天山歌舞,说明分布在新疆天山南北,羊肉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物。所以这反映出当地的主要农业部门应该是畜牧业。故B正确,ACD不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4.A
15.B
【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1)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等资源。
1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分布:
A.在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均有分布,A符合题意;
B. 多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不符合题意;
C.汾渭平原主产区位于北方地区,C不符合题意;
D. 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显著地区,非季风区也有分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各主产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
A.华南主产区大力增加农业用地的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B符合题意;
C. 甘肃新疆主产区水资源短期缺,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C不符合题意;
D.河套灌区主产区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的面积会导致黄河断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6.C
17.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6.我国东西部之间农业生产差异很大,西部地区的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其中内蒙古、新疆位于西北地区,西藏、青海位于青藏地区,图中①是青海牧区,C符合题意,ABD错。故答案为:C。
17.造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东部地区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气温、地形不是主要因素,与矿产资源无关,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有: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不是挑战,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
【答案】19.D
20.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19.读图,耕地占0.19、草地占46.64、林地占2.86、难以利用土地占50.31,海西地区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难以利用的土地,D正确;排除ABC,选D。
20.难以利用土地最多,第二是草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C正确;种植业是耕地、林业是林地、渔业是江河湖泊,不是最适宜的,排除ABD,选C。
【答案】21.A
22.C
23.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1.结合材料可知,水稻—辣椒粮蔬轮作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保证了粮食生产,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项。
2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纬度相对较高,春季气温尚低,当地蔬菜尚未大量上市,由于钦州四季都可以种植辣椒,选择春季在北方上市,市场需求量大。结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北方夏季高温多雨,上市的蔬菜量大质优,所以南菜北运的数量和品种都会减少。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答案】24.A
25.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4.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平原面积小,缓坡和陡坡占比重大,但该地区种植业占比重最大,不符合用地的原则,故答案为:A。
25.由上题可知,该地区利用坡地发展种植业,这样势必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从长远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坡地要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故答案为:C。
26.【答案】(1)林业;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水土保持
(2)种植经济林;坡度较缓的低山丘陵
(3)种植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4)水产养殖业;河流适宜进行水产养殖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处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2)由图可知,B地为低山丘陵,坡度较少,适宜发展经济林种植,增加经济收入。
(3)由图可知,C处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种植粮食等。
(4)由图可知,D处为河流,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27.【答案】(1)C;D、E;A;B
(2)因地制宜
(3)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 (1)①为低山丘陵,适合发展果树种植;②处靠近城市,城市居民众多,蔬菜、花卉、肉、乳、禽、蛋需求量大;③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和湖泊,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④处水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水产业。
(2)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3)布局农业部门时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点评】(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城市郊区可以发展花卉、蔬菜、乳畜业等。
(2)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