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9 15: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作者所阐释的“不求甚解”的内涵。
2. 把握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3.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本课《不求甚解》就属于后者,批评现实中的问题,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是一篇“驳论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弄懂这个词语的含义。首先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研读课文
(一)阅读1-4段
1.课文的1-4段介绍了一般人和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态度,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2段,找出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和理解?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表达了怎样的立场?
明确:
一般人的认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立场: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请同学们默读2—4段,找出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态度。
第四段揭示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一是读书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
对这两层含义的解析,一是态度要虚心,二是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过渡: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与一般人的理解是很不同的,那么他的依据是什么
请在原文中明确:“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作者对此的解释是:第二段中说这两句话是紧紧相连,交互阐明的。那么哪一段是对这句话关系的分析和阐释?
请同学们读第二段并进行分层,看看哪些句子是在讲“好读书”的内容,哪些句子是在讲“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内容?然后告诉我文中的核心句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求甚解”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好读书”,还要”有所会意“。那么课文哪一段是和这句话相呼应的呢?
对,就是课文的第三段。读第三段并进行分层。第一层主要意思是好读书这个习惯是前提条件,第二层主要意思是“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除此以外,还传达了什么含义呢?“会意不容易”。“真正的会意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这其实就是谦虚的学习态度”。
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
小结:二至四段,先为我们找到了陶渊明原话的出处,追根溯源,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了解释,并建立了联系,进而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把第四段的两层含义用一句话串联起来:我们应该怎么读书?
我们应该以虚心的态度,用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方法去读经典的书、重要的书、好书。
3.那接下来文章作者怎么来支撑自己的看法、观点的
(二)阅读5、6段
——第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读书要抱“虚心”的态度,“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而要学得好,就要“活读”,也就是“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中的一些字句,而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二个故事:诸葛亮秘诀就在于读书“观其大略”,也就是重在把握书籍的精神实质。
两个故事,虽然角度不同,一反一正,时代不同,主人公的国籍不同,但都说明了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这同作者倡导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本质是一样的。看来,这里作者是用故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是本文说理的一大特点。
引用故事,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又让名人现身说法,文章的说服力更强。
过渡:读到这里,有的同学也许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既然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那么是不是就不用认真了?
(三)思考七八段的作用。
——肯定强调了“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并引用陆象山的话语增强说服力。这两段补充论述,使文章更严密了。
(四)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这一段的观点,并想一想它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既是课文对不求甚解论述的进一步强调,也更深化了文章内涵。
三、梳理思路,总结内容
四、成语新解,写作演练
人们常说的不一定就全是真理,,你能对这些固化的认识慎思明辨,甚至反向立意,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吗?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请任选其一,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学习运用驳论。
1、班门弄斧 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作茧自缚 ……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新意。②可借鉴本文“追根溯源”的方法寻找合适的角度阐释内涵。③论述合理有逻辑
五、课文小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总要选择其中一种姿态,方无悔于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大好的青春年华里,希望同学们与书为伴,与书结友,滋润心灵,开启心智。无论在清晨的林间,还是冬夜的炉旁,只要书卷在手,我们便拥有绚烂的世界,生命也因此而熠熠生辉!
六、作业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比《不求甚解》中谈到的读书方法,谈谈你的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