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4: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联系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诵读、直观再现、指导分析、迁移拓展
学生学法:讨论法、辩论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人将诗书写得如此完美,以至宋人感到无法超越,他们转而探索词这种文学形式。于是,我国艺术长河中又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今天,让我来学习著名豪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识积累
学生简介他们所了解的苏轼及写作背景,教师小结,见多媒体。
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2.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下这首词的豪迈,《念奴娇·赤壁怀古 》被誉为“千古绝唱”,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品,词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征?我们又该如何来诵读这首词?
2.学会诵读,读出蕴味
请同学诵读,其他同学评价
老师范读 点拨: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四.整体感知
1.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所见 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
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点拨: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2.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 慨的是什么?
所忆 雄姿英发 周郎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多情善感 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点拨: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解说:激情诵读,初步感知词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读中赏。字面是理智的,声音才是情感的,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之后就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全词,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初步感受这首词的风格。]
3.学生思考讨论:(1)能否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
(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着江水出神。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渐渐虚化,消失。)
(2)这三句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论语·子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如有其他名句,则随机板书)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这些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这些名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水的汪洋恣肆。但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憾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解说:在形象的镜头启发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较好地领会:“浪”字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一个“淘”字,形象地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4.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几个字的妙处,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江边悬崖上现出两个大字:赤壁。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点拨:穿:写出陡峭山崖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海与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5. 思考讨论:辛弃疾曾唱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苏轼为何偏偏只想起了“公瑾”,而且是小乔初嫁的“公瑾”?
点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
苏轼之所以偏偏只想起了“公瑾”,而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乔初嫁的“公瑾”:一是周瑜娶小乔的事实人所共知,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弃我去者”,周瑜小乔不可追;“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诗)。长江滚滚东入海,这一对英雄美人也被“浪淘尽”了啊。但这江上的月,今日照着我,过去也曾照着他们。这也是作者之所以“偏偏只想起了‘公瑾’”的原因。
6.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点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拨形式。(张翼语)
“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 “入世”——渴望建功立业
[解说:含英咀华,反复诵读——在赏中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激情诵读,学生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气韵,这首词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磅礴的气势 词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其中的词句美在哪里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总结:俞文豹《吹剑录》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五.拓展延伸
赏析《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拨: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跟他的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故有此作。上片先说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次说孤坟相隔千里,欲话凄凉而不可得;末说由于自己变得苍老,即使能够相逢,对方也认不出来了。如此层层推进,自然引出梦中相逢一节。下片前五句述梦境,夫妻重聚,一切宛似生前,而又相顾无言,泪落如泻;后三句写作者梦醒后浓重的哀思。情词凄切,感人至深。
背诵并赏析《江城子》
1.“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是说: 。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梦幻虚境,作者这样写意在表现什么
3.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不超过150个字)
[参考答案]1.十年来活着的和死去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隔绝在两个世界里,谁都不知道谁怎么样。2.极写十年生死之“凄凉”痛苦心情以及双方怜爱的夫妻感情。3.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感情。语言质朴,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揉进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能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深婉而真挚,感人至深。
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的结尾总结全文
在《苏东坡突围》文末余秋雨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六.板书设计
上阕:(赤壁) (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 (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 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把诵读与鉴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诵读中去赏析,在赏析中去诵读,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自己去体悟诗歌的内涵,避免课堂上游离于学生感受之外的毫无诗味的理性分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运用CAI让学生将开头三句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