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的依据:
1.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核心素养为本;加强实践性和注重时代性)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2.依据温儒敏教授提出的“如何使用好统编教材的五点建议”中的第二条建议“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他强调,备课就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减少灌输式讲解,减少刷题,多拿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教材的“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编写方式是新的,要关注这些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他还指出,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与鉴赏品味”,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趣味等,备课时应该多考虑。他在第四条建议中提到,教学方式不再是一课一课的教,而是一组一组地学,即所谓“群文教学”。
3.依据教材三个板块的教学要求:
(1)依据第六单元提示(“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依据课后“学习提示”,“注意小说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感受和理解自然环境(如风雪)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还要注意从情节、结构等方面欣赏这篇小说‘讲故事’的艺术”。
(3)依据单元学习任务,①“认真阅读本单元小说,分小组概括各篇小说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在全班交流。”②“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本单元的小说中还有一些这样的突发事件,试着找出来,并和同学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③“林冲去山神庙暂宿一夜,‘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些细节描写常常为读者津津乐道。从本单元作品中找出至少五例精彩细节细加品味,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在这五篇小说中,选择两个人物,分析他们的语言,说说其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⑤“叙事要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的确定
综合以上教学设计的理念和依据,可以把第1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小说大致拟定为以下5个学习目标:
1.找出两篇小说中的突发事件,探讨这些事件在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单元学习任务内容)
2.找出《林》中关于风雪的三次描写,感受和理解风雪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课后“学习提示”)
3.找出两篇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单元学习任务原句)
4.找出两篇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说说其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单元学习任务原句)
5.概括两篇小说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单元学习任务原句)
课时安排
依据学情,可以把以上5个学习目标安排为3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为:
1.找出两篇小说中的突发事件,探讨这些事件在塑造林冲、别里科夫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2.结合历史背景,把握林冲、别里科夫的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为:
1.找出《林》中关于风雪的描写,感受和理解风雪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2.找出小说《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为:
1.找出两篇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说说各表现了林冲和别里科夫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概括小说《林》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林冲命运的影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两篇小说中的突发事件,探讨这些事件在塑造林冲、别里科夫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2.结合历史背景,把握林冲、别里科夫的人物性格。
【学习重点】
突发事件在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手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结合课后注释,学会建构和运用语言;梳理情节,提升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高尔基语“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和“文似看山不喜平”导入本课的学习目标,突出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引入学生对中外两篇小说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结合课后注释,学会抓关键词、关键句段,掌握基本情节。
沧州遇旧(第1段)——买刀寻敌(2—5段)——接管草料场(6—7段)——雪夜报仇(8—12段)
别里科夫的特征(1—5段)——婚事(中间部分)——别里科夫之死(最后3段)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理解人物性格有疑难时适时地展示小说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可考定。传说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原名耳,后名子安,耐庵为其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又一说扬州人。元至顺年间中进士。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以抒胸中之愤。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假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误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被他们诬陷为刺客。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董超、薛霸,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生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英雄人物。
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1860—1904),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小说写于1898年。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幻灯片展示相关问题设计)
学生活动:带着下面两个问题精读课文相关内容,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相互补充,完善答案。
问题情境1.找出两篇小说中的突发事件,探讨这些事件在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林冲:忍(沧州遇旧)→ 怒(突发事件-仇人索命)→安(突发事件-接管草料场)→反(突发事件-隔门闻真凶)
别里科夫:漫画事件使他“难堪极了”,使他无地自容“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使他恐惧“他的嘴唇发抖”,他怕众人耻笑,怕上级鄙视。骑车事件“脸色从发青导发白”“还成体统吗”,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害怕新生事物,害怕出乱子。摔楼事件“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卧床不起,被封建落后的思想束缚窒息而死,只能死在套子里。
问题情境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但是情节突发,高俅又指使陆谦、富安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这些又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问题情境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又是是情节突发,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的什么性格?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做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问题情境4.林冲本想安度刑期,但山神庙突然遇到真凶,然后奋起反抗斗争,这种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了他抗争的斗志。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四、板书设计
忍 → 怒 → 安 → 反(官逼民反)
别里科夫特征——婚事(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别里科夫之死
五、预习作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有什么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林》中关于风雪的描写,感受和理解风雪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
2.找出小说《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
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
景物描写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鉴赏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自然环境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入手,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问题情境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理解风雪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补充完善答案)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中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这漫天风雪对林冲的命运是一种暗示,又起到了烘托作用,也为下文压倒房屋做好了铺垫。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紧”字用得好,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色,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让读者替人物捏一把汗,耐人寻味。同时为后文埋下伏笔。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越”字进一步表明了天气的恶劣。至此,作者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一场冲突即将拉开帷幕。
(2)侧面描写衬托风雪。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极写屋破,为后文大雪压倒房屋埋下了伏笔,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的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景物描写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这风雪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且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合作探究
学习指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例如,茹志鹃《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运用细节描写法两处写到了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前呼后应,把通讯员天真、纯朴、面临战争不紧张、热爱生活、爱好自然等品性活生生地写出来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比悲痛和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
问题情境2.朗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细节描写的精彩片段,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1.“取包裹”“带尖刀”“拿花枪”等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还表现出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用枪搠倒差拨、富安,从“身边取出那口刀来”“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的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2.第8自然段中,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这些描写有什么用?
明确:这些细节描写,怕丢东西,想安度刑期,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以及他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也与后文被逼反抗形成鲜明对比。
3.第2自然段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两个“闪”字在细节描写上有何效果?
明确:①两个人不是一起进来,而是一前一后“闪”进来。两个“闪”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②正是这种反常的行动才让李小二怀疑,才有下文的让老婆偷听之后给林冲报信等情形。
4.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明确: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檐下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5.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与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明确: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非常重要。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四、板书设计
风雪:铺垫、伏笔、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暗示人物命运
细节:表现人物、情节合理
五、课下作业
找出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刻画的细节描写,并指出其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两篇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说说各表现了林冲和别里科夫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概括小说《林》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林冲命运的影响。
【学习重点】
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学习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教学手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理解社会环境的概念,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语言与性格、环境与命运的关系入手,导入本节课两个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问题情境:找出两篇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说说这些语言各表现了林冲和别里科夫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补充完善答案)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软弱易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里换个泥水匠来修理。”
这说明林冲对看管草料场认真负责,安分守己,也可以看出,在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薄了,委曲求全、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3.“‘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作者运用语言、表情细节描写的手法,将别里科夫见到恋爱漫画后极端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辛辣地讽刺了以他为代表的旧势力的荒谬绝伦和不堪一击。
4.“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再现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荒唐可笑的思想和言论,尖锐地讽刺了旧势力对新事物诚惶诚恐的心态。
三、合作探究
学习指导: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村镇城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高尔基将它比作是风俗画。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与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
1.《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变色龙》中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四下里一片静寂。……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学习活动一:
阅读本单元小说,分小组概括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林冲的影响,在全班交流。
1.“茶酒店”
“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
酒店是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透过一个小小的酒店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正因为在酒店有了李小二的照顾,“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身整治缝补”,让林冲在沧州有了生活依靠,更能表现他的随遇而安的性格,他的命运似乎是风平浪静的。而酒店恰恰给陆虞侯、富安等人提供了密谋杀害林冲的场所,暗示了林冲的命运面临着一场劫难。
2.“大军草料场”
“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大军草料场”本是北宋王朝为驻扎在靠近宋辽边境的沧州军队储备粮草的重要场地,可是管营看在“柴大官人面皮”上,就可以使用手中的权利更换看管草料场的人选,而且看管草料场可以得到一些“例钱”,可以窥见整个宋朝社会环境的腐败黑暗。而从“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可以想象得到军备废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再有万夫不当之勇,也难以为朝廷效力,只能替老军看管草料场,这足以遇见林冲的命运,他是被朝廷遗弃的,面对强权,谁也没有能力拯救他。
3.“山神庙 ”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
“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
林冲向神明祈求,只是想安分守己,只是想安度刑期,与家人团聚,过上一种美满的生活,可是命运总是在捉弄他,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了他抗争的斗志。正是在山神庙这一典型的环境中,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学习活动二:
阅读散文《林冲突围》,加深对林冲性格和命运的认识,提高审美和写作水平。
【精彩范文】
林冲突围
①雪真冷,难道还能冷过林冲那颗被上司和朋友的刀剑深伤,被爱人的血泪浸泡的英雄心吗?
②风从远方的山谷默默地吹来,似乎已厌倦了人间的恩怨仇爱。还有什么能使冬天的风忧伤吗?但那夜风真的忧伤了,不然,为何风吹到脸上却瞬间化成了英雄眼角的泪水?
③茫茫苍穹,风雪肆虐。林冲的路,又在何方?
④也许你不该在那天陪着夫人到相国寺去上香,也许你不该舍了夫人看鲁智深舞禅杖,也许你不该为看一柄宝刀误入白虎堂……一切一切的也许都已随悲剧成为逝去的真实,而真实不喜欢人们说也许。
⑤如果真要自责,自责也来得太晚,太虚弱,因为这根本就不该是你的自责。难道说陪夫人上香不该?在《水浒》庞大的好汉群里,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说什么兄弟情义,替天行道。但一转身对女人对妻子就是一双冷冰冰的眼睛。只有林冲,你最珍惜爱情,最懂得一个贤淑女人的愿望和幸福——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快乐而简单地活着。为自己所爱的人,仅仅上一炷香,这要求难道还是奢侈的吗?《水浒》里因为有你而冲淡了浓烈的血腥气,因为有你而在草莽英雄里才有了别样情怀,快意恩仇后更留下的人生痛楚的忧伤和深广的悲凉耐人咀嚼。难道说你不该看鲁智深舞禅杖,不该为一柄宝刀误入白虎堂?这正是英雄本性的流露!不爱刀枪,还能称得上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吗?
⑥其实,自责,不,应该说羞愧的应是高俅那帮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权臣!然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只能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对此,还有什么好谴责的?
⑦所以,林冲,你今夜没有路。
⑧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设计好的死亡阴谋里,你居然走出了一条活路。雪愈来愈紧。林冲,再喝一口老酒吧,因为我不忍心告诉你,你走的又岂能是条活路?
⑨上梁山,王伦会挡住你的路。幸而你相逢杨志,又走出了一条路。当又一群好汉被王伦挡住路时,你终于一怒火并了王伦,从此,一场英雄大聚义的好戏便轰轰烈烈地开演了。总可以为你松口气了,你有了一条快乐的属于自己的路了。然而,我还是要说然而,宋江招安了。你拼尽气力,一路搏杀,为的正是反叛这条路,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你,你还要以招安的姿势屈辱地回到这条充满罪恶肮脏,只能用怯懦和忍让来保护自己的路,并且挥起长矛,用他人的血泪来维护这条你根本就不愿回去的路。
⑩你可以沉默,可以愤怒,但最终你还是没有权利来选择自己的路。
你从苟且忍辱的路上突围,从风雪肆虐的冬季突围,走到一条英雄聚义的路上,然而最后你又失却了自己的路。也许你可以再突围,但突围后你发现路又要失却。因为上苍根本就不可能给你安排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突围,陷入虚无,再突围,再陷入虚无,你就这样陷入命运捉弄的泥沼里。在和突围与虚无搏杀的日日夜夜里,花谢水流,英雄老去,你的路仍然没有。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它们的是非对错都不必再议,有路和无路对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林冲,你不必悲哀,活着的意义其实是在路上。你山神庙前的拔刀一怒,证明了你已是英雄;你陪夫人在相国寺里同上的一炷香,证明了你已是一位值得同性尊重、异性相爱的男人。
佳作赏析
这是一篇以“人与路”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文章表面看写的是林冲一个人的突围,其实写的却是封建社会所有被压迫者的命运。“突围,陷入虚无,再突围,再陷入虚无,你就这样陷入命运捉弄的泥沼里。”其实那些被强权所凌辱的人们,哪一个不是如此?作者对林冲这个人物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一般水平,竟能够由一个人物揭示出偌大的内涵,真的令人赞叹!
写作借鉴(课上不作要求)
1.学开头
本文以“风雪”开场,营造了一个悲剧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并顺势点题“林冲的路”。
2.学人称
题目为“林冲突围”,通篇却都是以第二人称展开,仿佛在与林冲促膝而谈,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也更便于抒情。
3.学引用
第⑥段巧妙引用北岛的诗句,增加了文采,深化了主题。第 段引用鲁迅的名言,与后文构成成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说明“路”的有无对林冲来说都是一个不断抗争和选择的过程,深化了文章主旨。
4.学结尾
结尾点出“活着的意义其实是在路上”,既照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又回答了开头的问题,揭示了文章中心。
四、语言运用训练
结合你对《林冲突围》的语言感悟,请运用关键词“社会环境”和“性格(或命运)”,从林冲、别里科夫、华连卡或科瓦连科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段感悟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五、板书设计
六、课下作业
概括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别里科夫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