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4: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鸿门宴》练习答案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 : 用酒食款待 ,犒劳 〉
2.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3.此亡秦之续耳 ( 续 : 后继者)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当 : 抵敌 , 抵挡)
5.拔剑切而啖之〈啖: 吃〉
6.大王来何操〈操:拿 , 携带 〉
7.刑人如恐不胜 ( 刑:以刀割肉 )
8.刑人如恐不胜 ( 胜 : 尽)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乘: 四匹马拉的车〉
lO.窃为大王不取也〈窃: 副词 ,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二、实词 (一) 通假字(理解加点词语的通假现象)
1.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 " 俱 ", 全、都〉
2.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 邀请〉
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 " 背 ", 违背 , 背叛〉
5.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 " 早 "〉
6.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 " 隙 ", 隔阂 , 嫌怨〉
7. 因击沛公于坐 ? 〈坐通 " 座 ", 座位〉
8. 不者 , 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 " 否 ", 如果不这样。〉
(二) 古今异义(理解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l.约为婚姻
(古义 : 儿女亲家 , 女方之父为婚 , 男方之父为姻。今义 : 结婚的事 , 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古义 : 黄河以北 ; 今义 : 河北省)
5.臣战河南(古义 : 黄河以南 ; 今义 : 河南省)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7.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 : 详细说来。)
8.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 : 两次。今义 : 又一次 )
(三) 一词多义(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 〉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2.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高举) ②今亡亦死 , 举大计亦死 ( 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 ④南取汉中 , 西举巴蜀 ( 夺取 )
⑤杀人如不能举( 尽) ⑥戍卒叫 , 函谷举 ( 攻下、占领 )
⑦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举起、抬起)
⑧有儒生柳意者 , 应举下第〈科举考试〉 ⑨举孝廉( 推荐)
3. 谢 :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 ( 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 ( 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 " 宁可共载不 ?" ( 询问)
⑤阿母谢媒人 " 女子先有誓……" ( 推辞、谢绝 )
⑥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辞别)
⑦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诫、劝告)
4. 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 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神态〉
5. 置 :
①项王则受璧 , 置之坐上( 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 , 脱身独骑( 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三、虚词(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 介词〉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 副词)
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 介词)
④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 介词〉
⑤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一夜飞渡镜湖月〈顺着、根据 , 介词 〉
⑤留待作遗施 , 于今无会因〈原因、理由 , 名词〉
⑦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 因遗策( 继承、沿袭 , 动词)
四、词类活用(理解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 沛公军霸上〈军 : 名词作动词 , 驻扎军队 )
2. 沛公欲王关中〈王 : 名词作动词 , 成为王 )
3. 今入关 , 财物无所取 ( 财物 : 名词作状语 , 像财物一类的〉 4. 此其志不在小 ( 小 : 形容词作名词 , 小事 )
5. 素善留侯张良〈善 : 形容词用作动词 , 交好 )
6.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 夜 : 名词作状语 , 连夜 )
7. 项伯杀 , 臣活之〈活:动词使动 , 使……活下来〉
8. 吾得兄事之 ( 兄:名词作状语 , 像对待兄弟一样)
9. 籍吏民〈籍 : 名词作动词 , 登记〉
10.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从 , 带着 )
11. 范增数目项王 ( 目 : 名词作动词 , 使眼色 )
12. 常以身翼沛公 ( 翼 : 名词作状语 ,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 13.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 :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止 , 阻
止 )
14. 头发上指 ( 上 : 名词作状语 , 向上〉
15. 刑人如恐不胜 ( 刑 : 名词作动词 , 处罚 )
16.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 : 名词使动用法 , 使之为王 )
17. 秋毫不敢有所近 ( 近 : 形容词用作动词 , 接近 , 接触 )
18. 道芷阳间行 ( 间: 名词作状语 , 从小路) )
19. 拔剑撞而破之 ( 破 : 形容词用作动词 , 击碎、击破 )
五、句式(理解下列句子的句式)
1. 判断句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 , 必沛公也。
③此亡秦之续耳。
④吾令人望其气 , 皆为龙虎。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 , 我为鱼肉。
2. 被动句
①不者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3. 省略句
(1) 省略宾语
①具告 ( 之 ) 以事。
②则与 ( 之 ) 斗后酒。
③竖子不足与 ( 之 ) 谋。
(2 〉省略介词
①将军战 ( 于 ) 河北 , 臣战 ( 于)河南… ...
②置之 ( 于 ) 坐上。
4. 宾语前置
①何以伐为 ?
②不然 , 籍何以至此 ?
③沛公安在 ?
④大王来何操 ?
六、难句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 : 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 吾入关 , 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 : 我进入〈函谷 ) 关后 ,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 项庄拔剑起舞。
译 : 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 杀人如不能举 , 刑人如恐不胜
译 : 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 吞并 )之心 , 杀人唯恐不能杀尽 , 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5.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 : 夺取项王天下的人 , 一定是沛公。
6. 沛公至军 , 立诛杀曹无伤。
译 : 沛公回到军营 , 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七、名句积累
1. 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
2. 人为刀姐 , 我为鱼肉
3. 大行不顾细谨 , 大礼不辞小让
4. 秋毫不敢有所近一一秋毫无犯
5. 劳苦而功高如此一一白劳苦功高
文化常识
1. 文体常识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的 《史记》。用 " 本纪 " 叙述帝王 , 兼以编排大事 ; 用 " 世家 " 记 述王侯封固和特殊人物 ; 用 " 表 " 以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 等 ; 用 " 书 " 或 " 志 " 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 ; 用 " 列传 " 记人物 , 民族及外国。纪传体以帝王将相为历史的主人 , 因此历代 封建王朝所修 " 正史 " 均采用这种体例。纪传体便于考见 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 , 并分门别类叙述典章制度 , 但对于 历史事件的叙述就不能全面 , 前因后果也不容易说清楚。
2. 文化常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 , 包括本纪 1 2 篇 , 世家 30 篇 , 列传 70 篇 , 书 8 篇 , 年表 10 篇 , 共 526 500 字。本纪记帝王 , 世家述诸侯 , 列传叙人臣 , 书记礼、 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认为此 书 " 善序事理 , 辩而不华 , 质而不但 " 。鲁迅更评为 " 史家之 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陈情表》练习答案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臣以险衅( 险衅 : 艰难祸患 , 指命运不济) 2.慈父见背(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
3. 舅夺母志( 夺 : 改变) 4. 门衰祚薄( 祚 : 福分 )
5. 终鲜兄弟( 鲜 : 本指少 , 这里是没有 ) 6.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吊 : 安慰 )
7. 而刘夙婴疾病( 婴 : 缠绕 ) 8. 未曾废离( 废 : 停止侍奉〉
9.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察 : 考察和推举 ) 10. 寻蒙国恩( 寻 : 不久 )
11. 则刘病日笃( 笃 : 病重〉 12. 至微至陋 , 过蒙拔擢( 拔擢 : 提升)
1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 : 拳拳 , 形容自己的私情 )
14. 听臣微志( 听 : 准许 )
二、实词
( 一 ) 通假字
1. 夙遭闵凶 ( “闵”通 “悯 ”, 可忧患的事)
2. 零丁孤苦 ( “零丁”通 “伶仃”, 孤独的样子)
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 “又 ”, 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
4. 常在床蓐 (“蓐”通 “褥 ”, 草席子 )
( 二 ) 古今异义的词
1. 至于成立 古义 : 到 今义 : 表示另提一事
2. 至于成立 古义 : 成人自立 今义 : 创立
3. 九岁不行 古义 : 不能走路 今义 : 不可以
4.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古义 : 优秀人才 今义 : 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 则告诉不许 古义 : 申诉。 今义 : 让别人知道
6. 臣之辛苦 古义 : 辛酸苦楚。今义 : 身心劳苦
(三)一词多义
1. 行 : ①行年四岁( 动词 , 经历) ②九岁不行( 动词 , 走路)
2. 矜 : ①犹蒙矜育(动词 , 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 , 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 , 怜悯)
3. 至 : ①至微至陋( 副词 , 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 , 到达 )
4. 除 : ①除臣洗马( 动词 , 授官、拜官〉 ②扶荤下除( 名词 , 台阶)
5. 见 : ①慈父见背 ( 代词 , 我 , 自己 )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
6. 亲 : ①躬亲抚养 ( 代词 , 自己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名词 , 亲戚 )
7. 日 : ①日薄西山 ( 名词 , 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 名词 , 日子 )
8. 当 : ①当侍东宫( 动词 , 任 , 充当 ) ②死当结草( 动词 , 应当 )
9. 薄 : ①日薄西山( 动词 , 迫近 ) ②门衰祚薄( 形容词 , 微薄 , 少 )
10. 拜 : ①拜臣郎中( 动词 , 授官 ) ②谨拜表以闻( 动词 , 奉上 )
ll. 矜 : ①不矜名节( 动词 , 夸耀 ) ②犹蒙矜育 ( 名词 , 怜悯 )
③过分矜持( 形容词 , 慎重、拘谨 )
l2. 夙 : ①夙遭闵凶( 名词 , 很早 , 幼年 )
②夙夜忧叹( 名词 , 早晨 )
三、虚词
l. 于 :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介词 , 比 )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 给 )
2. 以 : ①臣以险衅( 介词 , 因为 ) ②臣以供养无主 ( 介词 , 因为 )
③谨拜表以闻( 连词 , 相当于 “而”) ④猥以微贱 ( 介词 , 凭借 )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介词 , 用 ) ⑤臣具以表闻 ( 介词 , 用 )
四、词类活用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外 : 名词作状语 , 在家外 )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 : 名词作状语 , 在家内 )
3. 凤遭闵凶 ( 闵 : 形容词作名词 , 忧愁的事。凶 : 形容词作名词 , 不幸的事 )
4. 猥以微贱 ( 微贱 : 形容词作名词 , 卑微低贱的身份 )
5.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上 : 名词作状语 , 向上〉
6. 则刘病日笃 ( 日 : 名词作状语 , 一天天地 )
7. 愿陛下矜悯愚诚 ( 诚 : 形容词作名词 , 诚心 )
8. 无以终余年 ( 终 : 动词使动 , 使……结束 )
9. 臣之进退 , 实为狼狈 ( 进退 : 动词作名词 , 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
10. 谨拜表以闻 ( 闻 : 动词使动 , 使……知道 )
五、句式
1. 急于星火 ( 介词结构后置 ) 2.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判断句 )
3. 谨拜表以闻 (陛下 )( 省略句 )4. 逮 ( 臣 ) 奉圣朝 , 沐浴清化 ( 省略句 )
5. 则告诉 ( 陛下 ) 不许 ( 省略句 )6. 少仕 ( 于 ) 伪朝 ( 省略句 )
六、难句翻译
1. 臣以险衅 , 夙遭闵凶。
译 : 我因为命运坎坷 , 幼年就遭遇不幸。
2. 生孩六月 , 慈父见背。
译 : 生下我六个月 , 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 既无叔伯 , 终鲜兄弟 , 门衰祚薄 , 晚有儿息。
译 : 既没有叔伯 , 又终于没有兄弟 , 门庭衰败 , 福分浅薄 , 很 晚才有儿子。
4. 茕茕独立 , 形影相吊。
译 : 孤单无依 , 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 寻蒙国恩 , 除臣洗马。
译 : 不久承蒙国家恩典 , 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 乌鸟之情 , 愿乞终养。
译 : 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 , 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 送终。
7. 臣生当陨首 , 死当结草。
译 : 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 , 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七、名句积累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 茕茕独立 , 形影相吊。
3.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 人命危浅 , 朝不虑夕。
4. 乌鸟私情 , 愿乞终养。 5. 生当陨首 , 死当结草。
八、文化常识
表 : 是奏表 , 是古代臣属给君王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