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鸿门宴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4 14: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鸿门宴》练习题
一、选择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姬(jī) 鲰生(zōu) 以飨士卒(xiǎng) 按剑而跽(jì)
B. 樊哙(kuài) 卮酒(zhī) 瞋目视之(chēn) 目眦尽裂(cì)
C. 玉玦(jué) 参乘(shèng) 切而啖之(dàn) 不胜桮杓(bēi)
D. 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
2.选出有三个通假字的一项( )
A.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皆为龙虎,成五采
B. ①张良出,要项伯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C.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敬酒并祝健康长寿) ②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B.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去、进来)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C.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黄河以北) ②沛公不胜杯杓(经受不起)
D. ①范增数目项王(多次使眼色) ②竖子不足与谋(不值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起,立而饮之 ②拔剑切而啖之
B.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客何为者
C.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 ①因之于饥馑 ②不如因善遇之
5.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沛公军霸上 B、沛公欲王关中C.籍吏民,封府库 D. 吾得兄事之
6.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范增数目项王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刑人如恐不胜D. 道芷阳间行
7.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C、拔剑撞而破之D.秦地可尽王也
8.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秋毫不敢有所近
A. 素善留侯张良 B.此其志不在小 C.君安与项伯有故 D.头发上指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军中无以为乐 D. 毫毛不敢有所近
10.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为击破沛公军 B.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C. 毋从俱死也 D. 欲呼张良与俱去
11.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填空训练
1.将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司马迁, 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 ,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与同时期的 合称“文章两司马”。
(2)《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二十四史”的开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
2.根据原文,填写上句或下句。
(1)项庄舞剑, 。 (2)人为刀俎, 。
(3)大行不顾细谨, 。
(4)力拔山兮气盖世, , , 。
(5)大风起兮云飞扬, , , 。
3.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张良出,要项伯   (2)毋内诸侯  
(3)距关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7)因击沛公于坐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今:常用义)
(1)范增说项羽曰 古义: 今义:
(2)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3)亡去不义 古义: 今义:
(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今义:
三、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因招樊哙出”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 拔剑切而啖之 D. 劳苦而功高如此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旦日:第二天。
B. 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
C.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给……看。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心意。
3.下列句中的“举”,意义与“杀人如不能举”的“举”相同的一项是( )
A.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 举世闻名
C.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D. 举贤任能
4.与“将军战河北”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 大王来何操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和“项庄舞剑”四件事,矛盾时缓时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B. 项羽之所以不用范增之计,是因为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威”,伤其“信”,终于让刘邦借故脱逃,为以后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C. 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可见“留沛公与饮”是项羽精心策划的阴谋。
D. 范增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的致命弱点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这些都表明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就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6.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项羽的哪些弱点。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
一、选择训练
1.答案:B??解析:“眦”读zì
2.答案:A??解析:A.①距—拒,内—纳,②采—彩;B.①要—邀,②郤—隙;C.①倍—背,②蚤—早;D.①坐—座,②不—否。
3.答案:B??解析:“出入”是偏义复词,“出”为衬字无义。
4.答案:C??解析:C中①②都是介词,在。A中①表修饰,不译;②表承接,不译。B中①介词,表对象;②动词,做。D中①动词,沿袭;②介词,趁着,乘便。
5.答案:D??解析:D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
6.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其余为名词用作动词。
7.答案:D??  解析: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
8.答案:A??  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例句相同。B、C是形容词用作名词,D是名词用作状语。
9.答案:D??  解析:D.毫毛:指细长而末端尖锐的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A.婚姻:古:结成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太、很。C.以为:古:以之为,用……做为。今:认为。
10.答案:B??解析:B为状语后置。其余为省略句:A.为(吾)击破沛公军; C.毋从(之)俱死也; D.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1.答案:C??解析:“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
二、填空训练
1.答案:(1)西汉 子长 司马相如  (2)《史记》 无韵之离骚? 2.答案:(1)意在沛公(2)我为鱼肉(3)大礼不辞小让(4)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5)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答案:(1)“要”通“邀”, 邀请 (2)“内”通“纳”, 接纳 (3)“距”通“拒” ,把守(4)“蚤”通“早” (5)“郤”通“隙”, 隔阂,嫌怨 (6)“倍”通“背”, 背叛(7)“坐”通“座”, 座位? 4.答案:(1)说  古:劝说,劝告(读shuì) 今:说话?  (2)山东 古: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指山东省?  (3)亡  古:离开         今:往?  (4)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阅读训练
1.答案:B??解析:例句中“而”表修饰。A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2.答案:D??解析:意,意料。
3.答案:B??解析:例句“举”意为尽,全。A为向上托;C为参加科举考试;D为推荐,选用。
4.答案:C??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句。A 是被动句;B是判断句; D是宾语前置句。
5.答案:C??解析:“项羽精心策划的阴谋”一说不准确。? 6.答案:心直口快,直来直去,表里如一?  解析:相对于刘邦的工于心计、善于应变、擅长用人、能言善辩,项羽实在是太无城府。? 7.答案:①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或“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②项王说:“真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赐给他猪肘。”“壮士!还能再喝(酒)吗”??  解析:(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文章的描写即可)